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0)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石学敏樊小农王舒李凌鑫赵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4篇穴位
  • 3篇针灸
  • 3篇缺血
  • 3篇脑缺血
  • 2篇醒脑
  • 2篇醒脑开窍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针刺治疗
  • 2篇人中穴
  • 2篇鼠脑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缺血模型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模型
  • 2篇脑血

机构

  • 12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天津市针灸研...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9篇樊小农
  • 8篇石学敏
  • 6篇王舒
  • 2篇李凌鑫
  • 2篇赵晓峰
  • 2篇魏媛媛
  • 1篇张春红
  • 1篇朱兵
  • 1篇刘健
  • 1篇梁繁荣
  • 1篇李谈
  • 1篇李雅洁
  • 1篇钱宇斐
  • 1篇高昕妍
  • 1篇景向红
  • 1篇杜怀斌
  • 1篇荣培晶
  • 1篇杨华
  • 1篇武慧群
  • 1篇苏世君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甘肃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疾病中微血管舒缩改变及针刺治疗对其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近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很多研究显示,该病发生与微血管舒缩功能或管径本身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在促进微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作用,表明针刺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齐丹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微循环血管舒缩针灸疗法
脑卒中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7年
恰当的疗效评定指标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疗效判断指标甚至可以得出有效或无效的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正确理解评价的概念,选择恰当的、国际上公认的、经过信度、效度研究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成为中因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下面笔者将脑卒中后疗效评价指标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杨华赵晓峰
关键词:脑卒中量表评价
论腧穴病理反应的穴位组性被引量:4
2010年
从腧穴病理反应表现为同条经脉腧穴、多条经脉腧穴、多个部位腧穴的穴位组合及与疾病相关4个方面,论述腧穴对于疾病的特异性反应表现在一个组的穴位在感觉、形态及其生物、物理特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改变。由此探索具体疾病的病理反应点,并筛选出相对特异的穴位组,遵循其随病情变化的规律可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进退和治疗效果。
杜怀斌梁繁荣
关键词:针灸学腧穴穴位特异性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李凌鑫樊小农石学敏
关键词:人中穴正交设计
试论主成分分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主成分分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具体实例讲解了主成分分析的使用方法,并总结了主成分分析的注意事项。
杨明星石学敏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化学计量学
脑功能成像技术对穴位特异性研究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分析针刺穴位后各脑区的信号改变以及物质能量变化,探索穴位在激活脑区方面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总结穴位在激活脑区方面是否具有特异性。结果:各穴位在激活脑区方面有一定的特...
苏世君赵晓峰王舒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穴位特异性
文献传递
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15在痴呆鼠脑不同部位表达及针刺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在老年性痴呆(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不同脑区中的表达规律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10月龄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灸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法和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15在SAMP8皮层、海马、纹状体、嗅球等脑区中的阳性细胞数。结果P15在正常组和SAMP8组中4个脑区的表达趋势一致,在嗅球区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个脑区;P15在SAMP8的海马区表达增高、在嗅球及纹状体区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能够下调SAMP8皮质、海马区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马区细胞凋亡、嗅球和纹状体区细胞增殖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改变,针刺可减少皮质、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为针刺治疗AD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内容。
樊小农刘健李谈张岭王舒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针刺脑区
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许多国家占全死因的第1—3位,而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占其中60%-70%,在深入开展脑卒中病理、治疗方法等基础实验研究中,关键环节是复制高度模拟人类脑梗死特征且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动物模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缺血性脑卒中科研项目普遍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特征。我们对该模型的动物选择、造模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科学、规范地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凌鑫樊小农石学敏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特征
针灸:本能的治愈医学被引量:11
2016年
医疗行为作为一种本能伴随于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而一切医学的起源最初也是本能医学。本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阐释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的作用机制。体表形成的这些特殊结构与针灸为代表的刺激疗法密切相关:1)皮肤应激刺激能够诱发角质细胞等分泌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内分泌物质,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2)皮肤的各种感觉传入能够激活控制疼痛信号的闸门,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3)体表传入能够与内脏传入在神经系统的多个水平发生相互作用,触发对各功能系统的调节作用。
朱兵荣培晶高昕妍景向红何伟
关键词:针灸
“醒脑开窍”重要穴位在非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应用内关、人中、三阴交、尺泽、极泉、委中为其主穴,历经3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此6穴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穴位配伍使用治疗中风病之外的疾病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武慧群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醒脑开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