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425008)

作品数:14 被引量:584H指数:11
相关作者:史培军王静爱周洪建陈晋卓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灾害
  • 3篇植被
  • 3篇城市
  • 2篇遥感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水灾
  • 2篇农业
  • 2篇农业旱灾
  • 2篇气象
  • 2篇旱灾
  • 2篇河网
  • 2篇NDVI
  • 2篇城市化
  • 1篇定标
  • 1篇东洞庭湖
  • 1篇样带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源数据
  • 1篇植被恢复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史培军
  • 7篇王静爱
  • 6篇周洪建
  • 3篇卓莉
  • 3篇陈晋
  • 3篇贾慧聪
  • 3篇周涛
  • 2篇李睿
  • 2篇郑璟
  • 2篇陈思
  • 2篇高路
  • 2篇邵振艳
  • 1篇李小雁
  • 1篇叶涛
  • 1篇潘东华
  • 1篇辜智慧
  • 1篇马育军
  • 1篇黎夏
  • 1篇龚道溢
  • 1篇岳耀杰

传媒

  • 4篇地理学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被引量:37
2007年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土壤或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因而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间接估算法由于参数的简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精度。作者将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型、实际测量的土壤有机碳结合起来,以求提高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受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不好,而土壤基础呼吸由于剔除了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从而使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测定系数R2可达0.78。采用了结合遥感和碳循环过程的CASA模型及Van’tHoff土壤呼吸模型,首先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的土壤有机碳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周涛史培军罗巾英邵振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遥感
低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过程与洪水灾害形成机制——以湖南省东洞庭湖地区为例
在对湖南省东洞庭湖区野外样线测量与实地家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GPS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析,从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东洞庭湖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并针...
史培军聂文东田玉刚葛怡刘婧郑璟叶涛卓莉
关键词:洪水灾害东洞庭湖
文献传递
“深圳-巴颜浩特”地理样带气象灾害损失--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在建立"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了样带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灾情的影响,并探讨了人文因素对旱灾灾情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空间组合特征对灾情的影响,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因素指标,运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样带137个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带的气象灾害以水旱灾害为主,在样带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北方以旱灾为主,南方以水灾为主;降水变异和温度变异是影响气象灾害灾次与持续时间的关键性指标,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人类活动对旱灾的影响明显,其灾次和持续时间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一产GDP/总GDP)呈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一产GDP及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能有效缓解旱灾的灾情;聚类分析表明在南北样带上存在六大自然和人文条件组合区。
周美琴周涛史培军
关键词:气象灾害持续时间人文因素统计分析
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野外土地利用测量与入户调查被引量:9
2009年
恢复力作为刻画人类自身响应和发挥主体能力、积极抵御和适应外界变化的指标,在灾害学领域的引入进一步丰富和明晰了灾害承灾体的性质,与脆弱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当前对灾害恢复力的研究不足,如何界定灾害恢复力的特征、诊断和定量评价恢复力尚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在湖南鼎城高排河流域野外土地利用现状测量与入户调查所得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农户经济、文化素质状况等因素与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貌类型与海拔高度从较大尺度上决定了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大小,水源地位置及其蓄水能力、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文化水平、农户实际年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是影响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主要因素。
周洪建王静爱贾慧聪易湘生
关键词:恢复力脆弱性农业旱灾土地利用
气象要素在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水田农业区(湖南鼎城)旱灾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以水田农业典型区湖南鼎城为例,发现在水稻生长期气象条件相近的1985和2001年,水稻单产前高后低.对建立的各旬气象要素变化与抵抗力、恢复力的关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灾后降雨对水稻抵抗干旱威胁,恢复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因灾损失.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通过采取修建水库(中小型为主)、电力灌溉、打井提水等工程措施保证灾中-灾后及时补充水源,通过发展丘岗山地区线条形蓄水库,增加植被盖度来降低蒸发等措施改善区域气象条件的不足,提高旱灾恢复性.可为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层面综合评价灾害恢复性提供案例支撑.
周洪建王静爱陈思贾慧聪
关键词:恢复性农业旱灾
大气污染对中国重点城市地面总辐射影响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2000年6月—2003年12月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PM10日监测数据与地面总辐射日观测数据,结合总云量、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与地面总辐射的关系,并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面总辐射减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点的总辐射随着PM10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空间特征表现为西北、华北和华中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的影响较大,而华南、西南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影响较小;其时间特征表现为春、秋季影响较大,而夏、冬季影响相对较小。总的来说,在2001—2003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使我国晴天地面总辐射减少20.1±1.9 W.m-2。
邵振艳周涛史培军龚道溢
关键词:PM10气溶胶城市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类型被引量:90
2006年
针对目前在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的划分与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夜间灯光图像像元灯光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进行分类/识别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将中国1992 ̄1998年间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分成了3级7大类,进而对这些扩展类型的区域结构、空间分布和开发强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992 ̄1998年间中国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一些主要特征。提出以像元为分析对象、并采用多级分类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大尺度上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的快速识别,而且还在保证分类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衔接一致的前提下,提供了更为详细且符合实际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信息。
卓莉李强史培军陈晋郑璟黎夏
宁夏中北部风沙灾害潜在风险区域对比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对宁夏中北部地区风沙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区域对比评价,结果表明:(1)银川市辖区西部、永宁县西部和惠农县为风沙灾害高风险区,石嘴山市辖区、贺兰县、盐池县和吴忠市辖区风沙灾害潜在风险居中,平罗县东部、陶乐县中部、灵武市西部风沙灾害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2)风沙灾害潜在风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沙活动,防治风沙灾害;(3)通过对影响风沙活动及其危害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分析,可对未来风沙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并为针对性防沙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从可操作性角度提出了风沙灾害的防治建议。
马育军王静爱李小雁
关键词:风沙灾害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被引量:41
2008年
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河网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深圳市河网结构趋于简单化、主干化,河流支流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河网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2降低到0.65km/km2;以区/街道办驻地为圆心,半径为1-2km的圆环区成为河网萎缩、河网消失的主要区域;依据流域城市化水平和河流主干是否直接入海等2个指标可将深圳市9大流域/水系分为4种不同的河网变化类型;(2)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与河网萎缩,尤其是河网支流的萎缩存在显著相关;当城市化水平大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对河网的影响较小;(3)2000-2005年观澜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降低,以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降低幅度最大(41%),植被盖度次之(24%),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从2.79元/m2降低到2.34元/m2,总生态资产减少3136万元;(4)河网变化和城市化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河网变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对植被盖度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5.8%,对生产有机物质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32.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56.2%,对生态资产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52.2%。
周洪建史培军王静爱高路郑憬于德永
关键词:河网生态资产城市化遥感
基于SPOTVEG NDVI和降水序列的退耕还林(草)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基于陕西省榆林、延安、西安和安康4市1998—2005年SPOTVEG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关系分析,利用NDVIc(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指标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NDVI和降水量(当月与上月降水量的平均值)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27~0.82).且随着纬度的增高,相关系数增大;②以延安为例,1999~2005年植被覆盖率显著上升。尤其是2002—2005年.这主要与气候条件(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有关;③1999—2005年10月NDVIC显著增加,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的客观反映。本研究可为客观地定量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提供思路。
周洪建王静爱李睿陈思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降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