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喻晓春王玉敏高俊虹付卫星崔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辽宁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药
  • 3篇电针
  • 3篇心肌
  • 3篇心衰
  • 3篇针药结合
  • 3篇缺血
  • 2篇丁胺
  • 2篇多巴
  • 2篇多巴酚丁胺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效应
  • 2篇穴位
  • 2篇缺血性心律失...
  • 2篇细胞
  • 2篇经穴
  • 2篇肌细胞
  • 2篇减毒

机构

  • 14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辽宁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高俊虹
  • 11篇喻晓春
  • 10篇王玉敏
  • 8篇付卫星
  • 7篇马淑骅
  • 7篇崔海峰
  • 6篇崔晶晶
  • 4篇张萌
  • 4篇逯波
  • 4篇马琰岩
  • 3篇秦联萍
  • 3篇胡剑江
  • 2篇王洪新
  • 1篇乔丽娜
  • 1篇于友华
  • 1篇刘俊岭
  • 1篇陈采益
  • 1篇高永辉
  • 1篇陈淑萍
  • 1篇张玲

传媒

  • 6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第十五届针灸...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经穴与相应非经穴对大鼠心动过缓调节效应差异的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心包经和胃经不同穴位及相应的非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同经穴间、经穴与非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制作心动过缓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心包经不同经穴(大陵、郄门、曲泽)、胃经不同经穴(解溪、足三里、犊鼻)的效应差异,及与各经穴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动过缓大鼠心率(HR)、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的调节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心包经的大陵、郄门、曲泽均有改善心动过缓大鼠心率与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作用(P<0.05),提高大鼠心率的效应大小趋势是大陵穴<郄门穴<曲泽穴,统计分析表明,曲泽组与郄门组均优于大陵组(P<0.05);胃经的解溪、足三里、犊鼻中除解溪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呈现显著提高大鼠心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5);电针心包经经穴与胃经经穴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率、心功能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经脉不同经穴、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效应特异性,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经穴的效应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以小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电针效应研究中,非经穴选择在经穴附近可能是不合适的。
陈采益徐斌喻晓春王玲玲常晓娟
关键词:经穴特异性心动过缓电针
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改善阿霉素致心衰的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对阿霉素致心衰(HF)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HF组、地高辛(DG)组、黄芪甲苷(ASIV)组、黄芪多糖(APS)组、黄芪总皂苷(AST)组和黄芪混合提取物(AEM)组,除HF组18只,其余各组均12只。采用阿霉素隔日腹腔注射致慢性HF模型,治疗药物DG,ASIV,APS,AST剂量分别为0.05,50,1 000,100 mg.kg-1,AEM相当于生药8 g.kg-1,每天灌胃给药。实验采用Langendorff联合多道生理记录仪进行心功能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比较各组的动物存活率(SR),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及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开始收缩至射血的间隔时间(T-dp/dtmax)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所致HF模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与HF组比较,AEM及其有效成分各组阿霉素致HF大鼠的SR,LVSP和+dp/dtmax均见明显提高,其中以AEM组在心脏收缩力学指标上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APS组亦能显著提高LVSP及+dp/dtmax,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对H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AEM及其有效成分均可以提高阿霉素致HF大鼠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实验性HF大鼠的心肌收缩力,APS也显示了明显的疗效。
王玉敏马琰岩高俊虹马淑骅张萌付卫星孙健喻晓春
关键词:阿霉素心衰心脏效应
黄芪注射液对两种急性心衰模型的强心作用比较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比较黄芪注射液和经典洋地黄类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和心得安所致不同大鼠急性心衰模型的强心作用。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模型组、戊巴比妥钠模型去乙酰毛花苷组、戊巴比妥钠模型黄芪注射液组、心得安模型组、心得安模型去乙酰毛花苷组和心得安模型黄芪注射液组,每组8只。分别于静脉输入戊巴比妥钠或心得安制作大鼠急性心衰模型,戊巴比妥钠模型去乙酰毛花苷组和心得安模型去乙酰毛花苷组在造模成功后均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1 mg.kg-1),戊巴比妥钠模型黄芪注射液组和心得安模型黄芪注射液组在造模成功后均给予黄芪注射液(4 ml.kg-1),检测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并稳定20min后,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5min、15min、30min、60min和120min各时间点LVSP、+dp/dtmax、HR等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2种造模方法均能使大鼠LVSP、+dp/dtmax、HR显著降低,且在2h内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显示大鼠急性心衰模型制作成功而稳定;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使2种模型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显著升高,心得安模型大鼠黄芪注射液起效更为迅速,于药后5min即出现了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P<0.05);戊巴比妥钠模型大鼠药后15min才出现心肌收缩力的明显增强(P<0.05)。结论:与戊巴比妥钠所致急性心衰模型相比,心得安诱发的急性心衰模型更适合于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的药理药效学研究。
马淑骅胡剑江王玉敏张萌高俊虹马琰岩付卫星崔海峰喻晓春
关键词:急性心衰动物模型去乙酰毛花苷黄芪注射液
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肌细胞内钙、心肌细胞连接因子、心肌缝隙连接电导特性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在介导针刺预治疗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针刺预治疗在防治心肌缺血性损害中的临床意义,针刺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及其与缺血预处理的相似性,针刺与缺血性心律失常中钙离子、缝隙连接以及电导特性的关系等,试图为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进一步为针灸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开辟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秦联萍高俊虹逯波付卫星崔海峰王玉敏喻晓春
关键词:缺血性心律失常钙超载
腺苷酸环化酶介导电针预治疗对离体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模拟全心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β-AR信号转导站点中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介导上述针刺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心脏模拟全心缺血(低灌流)模型,观察正常对照(NC)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电针(EA)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内静息钙水平([Ca2+]i)以及各组心肌细胞在Forskolin作用下钙瞬变的变化。结果:EA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IR组(P<0.01),其心肌[Ca2+]i明显低于IR组(P<0.01),且EA组缺血心肌细胞在Forskolin作用下钙瞬变增加的波幅与相应的IR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缺血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改善缺血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情况,抑制缺血引起的AC活性过度增加。
高俊虹逯波崔海峰张玲王玉敏崔晶晶付卫星秦联萍王洪新喻晓春
关键词:腺苷酸环化酶
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抑制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以及单个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缺血再灌组(MIR)、缺血再灌+电针组(EA),每组10只。于造模前连续3 d给予双侧"内关"电针预治疗,电流强度5 mA,频率2/15 Hz,持续电刺激30 min。第3次电针结束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在体心肌缺血模型,用低灌流的方法制备离体全心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采用InCytPm 2 High Speed细胞内离子检测系统观察单个心肌细胞钙振荡情况。结果:MIR组于再灌注10 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MIR组明显降低(P<0.05)。NC组心肌细胞很少发生细胞内钙振荡,MIR组的心肌细胞可见频发的钙振荡,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A组的心肌细胞发生钙振荡的次数则明显低于MIR组(P<0.01)。结论:电针预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心肌细胞钙振荡的发生来实现的。
秦联萍高俊虹付卫星逯波崔海峰王玉敏喻晓春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缺血性心律失常钙振荡
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
崔晶晶高俊虹王玉敏马淑骅付卫星张萌喻晓春马琰岩
关键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
文献传递
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探讨被引量:30
2010年
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通过影响靶器官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路径而改变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最终提高药物的疗效。上述思路将可能为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崔晶晶高俊虹王玉敏马淑骅胡剑江马琰岩喻晓春
关键词:针药结合
电针镇痛与海马、下丘脑ERK信号通路的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下丘脑内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慢性痛累积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7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2d(CCI+EA2D)组,电针1周(CCI+EA1W)组...
王俊英刘俊岭陈淑萍乔丽娜高永辉
关键词:电针海马下丘脑P-ERKCREB
文献传递
经穴效应特异性在穴位注射多巴酚丁胺增效作用中的体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别电针10min后,再于相应部位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DH,100μg/kg)。分析比较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前,电针+注射DH后2、5、15和30min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结果: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后2min时,以EA-PC6+AI组增加LVSP、HR和+dp/dtmax的药理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各组相应指标与同时间点EA-PC6+AI组比较P<0.01或P<0.05)。注射DH后30min时,EA-ST36+AI和EA-IMIS+IMI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EA-PC6+AI组LVSP、HR和+dp/dtmax的回落幅度最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加穴位注射确实有作用较强、作用时间窗宽大等优势,体现了其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
崔晶晶高俊虹付卫星王玉敏马淑骅张萌崔海峰喻晓春
关键词:内关穴电针穴位注射经穴效应特异性心脏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