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32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99H指数:8
相关作者:黄丽辉韩德民亓贝尔蔡正华郭连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3篇新生儿筛查
  • 3篇新生儿听力
  • 3篇言语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听力筛查
  • 3篇耳声发射
  • 2篇新生儿听力筛...
  • 2篇筛查工作
  • 2篇听力损失
  • 2篇听力学
  • 2篇年龄
  • 2篇助听器
  • 2篇脑干
  • 2篇儿童
  • 1篇导抗
  • 1篇言语声学
  • 1篇婴儿
  • 1篇婴幼儿听力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东京大学
  • 4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莱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黄丽辉
  • 10篇韩德民
  • 5篇亓贝尔
  • 4篇郭连生
  • 4篇蔡正华
  • 4篇加我君孝
  • 3篇刘辉
  • 3篇恩晖
  • 3篇刘莎
  • 3篇张华
  • 3篇莫玲燕
  • 2篇汪涛
  • 2篇张蕾
  • 2篇刘博
  • 1篇侯婷秀
  • 1篇史蕾
  • 1篇史雷
  • 1篇戚以胜
  • 1篇杨宜林
  • 1篇唐小青

传媒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听神经病被引量:8
2005年
听神经病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听力学表现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功能障碍。随着人们对听神经病的不断认识和理解,该病在小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等方面均受到广泛关注。了解小儿听神经病的发病特点,将有助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及早发现本病。
黄丽辉韩德民李兴启加我君孝
关键词:听神经病听功能障碍感音神经性新生儿听力发病年龄筛查工作
耳声发射异常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的婴幼儿听力学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异常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正常的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方法以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未通过而ABR正常的新生儿及婴幼儿53例(81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各项听力检查结果,分析ABR与其他检查(40Hz听觉相关电位、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鼓室声导抗及声反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81耳中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18耳(22.2%);其中至少有一项检查异常共63耳(77.8%)。40Hz听觉相关电位和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分别测试36耳和45耳,异常分别为14耳(38.9%)和27耳(60.0%);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68耳,异常50耳(73.5%);鼓室声导抗测试50耳,异常9耳(18.0%);声反射测试47耳,异常27耳(57.4%)。结论单纯以ABR作为婴幼儿听力正常的判断标准尚存在不足,综合的听力学评估非常有必要。
黄丽辉韩德民郭莹刘莎莫玲燕亓贝尔蔡正华刘辉恩晖郭连生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学脑干耳声发射
我国听力学的崛起被引量:6
2004年
回顾 5 0年来我国听力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涉及的研究领域。从《耳科学》问世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的创办 ,从听力学教育的开始到临床医学 7年制听力学专业硕士的招生 ,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耳聋、遗传性聋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都标志着我国听力学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听力学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耳聋基因的基础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以及人工耳蜗的研究 ,已跻身于世界研究行列。
黄丽辉韩德民张华
关键词:教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实践被引量:14
2005年
黄丽辉韩德民戚以胜加我君孝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听力损失
山东沿海农村地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如何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调查2004年1-12月在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3922例新生儿,2004年莱州市年鉴显示:农业人口约占79%。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快速筛查程序对出生后2~7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在生后的4~6周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随访并做诊断性检查。结果3612例接受筛查占该院总出生人数的92.1%(3612/3922);其中6%贫困儿享受免费筛查。初筛通过2527例,占总筛查人数的69.96%;未通过1085例(30.4%)。未接受筛查310例(7.9%)。应复筛1085例,实际按时复筛633例(58.34%),未能复筛452例(41.66%)。其中高危新生儿163例,按时筛查114例(69.94%),放弃筛查49例(30.06%)。复筛未通过者共14例,11例接受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检查,2例双耳中度听力损伤,2例双耳重度听力损伤,4例单耳轻度听力损伤,3例正常。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议应该尽快地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让更多的贫困婴儿享受免费筛查,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健康。
蔡正华黄丽辉恩晖彭士春甄勇亓贝尔阚赪程显香王淑红李金荣侯婷秀
关键词:农村人口新生儿筛查
正常与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言语前期言语发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比较正常婴幼儿与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言语前期言语发育的特征及其与言语发育相关的认知发育特征。方法将28例确诊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分为聋A组(11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聋B组(17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以18名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通过录音录像的方法对其发声进行声谱分析,并对3组的过渡喃语、标准喃语、手指发声和有意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渡喃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时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手指发声和有意语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月龄,正常组明显优于聋A组和聋B组,而聋A组又明显优于聋B组。结论过渡喃语是不受听觉反馈作用的一种发声活动;聋婴幼儿出生后的8个月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的言语发育。
黄丽辉加我君孝韩德民汪涛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发育
足月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正常值测定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的图型、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的正常范围。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足月顺产并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55例(110耳)进行226、67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比分析各种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的图形,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双峰型为主,分别占90.0%、99.1%和85.5%,少数为单峰型,无多峰型出现;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单峰型为主,分别占62.7%、77.3%和62.7%,双峰型分别占34.6%、20.9%和31.8%,少数出现三峰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单峰型为主,分别占96.4%、99.1%和97.3%,极少数为双峰型,无三峰型出现。226 Hz与678 Hz探测音测试,鼓室声导纳值与声纳值、声纳值与声导值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声导纳值与声导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00 Hz探测音测试,鼓室声导纳值、声纳值与声导值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获得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的图形、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的正常范围,结果提示,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可以较好反映正常新生儿的中耳功能。
黄丽辉戴瑞邦莫玲燕刘辉史雷刑锦红马莹刘博郭连生韩德民
关键词:新生儿声阻抗试验
0~6岁听力损失儿童的发现年龄及发现途径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0—6岁听力损失患儿的发现年龄、发现途径及其听力特点。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表,随机对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65例双侧听力损失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现年龄、发现途径和听力损失程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听力进行确认,相关数据作了统计学分析。结果265例听力损失患儿的平均(-↑x±s,下同)发现年龄(23.21±10.02)个月,平均首诊年龄(28.01±13.41)个月;从性别和地区分析,女孩的平均发现年龄(27.11±13.13)个月,较男孩的(21.03±12.32)个月晚约6.1个月(t=2.421,P〈0.05),农村地区听力损失患儿的平均发现年龄为(28.27±11.09)个月,较城市听力损失患儿的(19.52±13.05)个月晚8.65个月(t=-3.675,P〉0.05)。从发现途径分析,通过言语发育异常被发现的听力损失患儿较其他途径的发现年龄晚(P〉0.05);从听力损失程度分析,听力损失程度轻度和中度比极重度者发现年龄晚(P〈0.05)。结论普通耳科门诊就诊听力损失患儿的平均发现年龄和首诊年龄都比较晚,特别是农村地区及听力损失程度轻者尤为突出。因此,推行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加强耳聋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防聋治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黄丽辉韩德民张蕾郭连生刘莎唐小青刘辉卞迁蔡正华亓贝尔
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追踪分析被引量:94
2005年
目的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变化及其特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 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TEOAE)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14785名,未通过者106例转诊至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和跟踪随访1年,最终以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o 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和行为测听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确认。结果106例婴幼儿最后确认双耳听力正常65例,占61.3%,听力损失39例,占36.8%,2例未接受最后听力确认,患儿家长接受了电话随访,占1.9%。39例中传导性听力损失15例(14.2%),感音性听力损失24例(22.6%);39例中轻度13例(12.3%),中度14例(13.2%)、重度6例(5.7%),极重度6例(5.7%)。本组资料提示,各种听力损失(包括单耳和双耳)的患病率为0.264%(39/14785)。从初诊到最后确认,重度和极重度以上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基本无改变,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的听力有改善和正常化的趋势。结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者,3个月内的早期诊断和6个月内的早期干预是可行的;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应进行至少2次以上听力检测和至少6个月以上的跟踪随访,综合分析各项检测结果后才可得出正确诊断。
黄丽辉韩德民刘莎莫玲燕史蕾张华刘博亓贝尔张微杨宜林唐小青邢锦红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筛查婴幼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及言语发育
2007年
目的探索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与言语发育的特征。方法将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39例分为 A 组(20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 B 组(19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受试儿童的行动、交流方式及发声进行录音和录像。对两组适应助听器和注视交流成立所需的时间,手指发声及其他言语发育的出现时间等作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组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结果适应助听器所需时间、注视交流成立所需时间和手指发声出现时间:A 组分别为(0.5±0.2)个月,(0.6±0.2)个月和(12.1±2.1)个月;B 组分别为:(2.3±0.5)个月,(2.2±0.3)个月和(16.1±4.5)个月;各项成绩 A 组优于 B 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言语发育分析,两组间过渡喃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和有意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助听具有适应助听器时间短、易于形成注视交流、手指发声出现早和言语发育良好等特点;提示早期和有效的助听,是激发认知发育和促进言语发育的前提。
黄丽辉韩德民汪涛加我君孝
关键词:助听器儿童发育言语声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