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622)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宋彬袁放陈光文黄子星赵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脂肪
  • 6篇脂肪肝
  • 6篇波谱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波谱
  • 4篇1H-MRS
  • 3篇质子磁共振
  • 3篇质子磁共振波...
  • 3篇氢质子磁共振
  • 3篇氢质子磁共振...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肝
  • 2篇非酒精性
  • 2篇病理
  • 2篇波谱成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波谱成...
  • 2篇磁共振波谱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宋彬
  • 6篇袁放
  • 4篇黄子星
  • 3篇陈光文
  • 3篇阳宁静
  • 2篇刘曦娇
  • 2篇赵黎明
  • 2篇张威
  • 2篇张羲娥
  • 1篇唐鹤菡
  • 1篇阳琴
  • 1篇唐鹤函
  • 1篇徐缨龙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3.0T MR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可通过手术获得肝脏病理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kg/m2,10例)、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24例)及体重过重组(BMI≥24kg/m2,8例)3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扫描,并计算肝脏兴趣区(ROI)的相对脂肪含量(RLC)。以病理学结果(脂肪阳性面积率)为金标准,对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测得的R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肝脏RLC分别为(6.2±4.3)%、(18.8±8.2)%及(8.9±4.3)%。体重过轻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87,P<0.01);体重正常组: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66,P<0.01;r=0.92,P<0.01);体重过重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95,P<0.01);所有患者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70,P<0.01;r=0.94,P<0.01)。结论:3.0T MR梯度双回波技术量化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有限,而梯度三回波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且优于前者;随着BMI的增高,梯度三回波技术测量准确性随之提升。
袁放宋彬徐缨龙阳琴
关键词:梯度回波病理学活组织检查肝脏病变脂肪含量
~1H-MRS两种后处理方法量化分析酒精性与非酒精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3.0T1 H-MRS的两种后处理方法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NAFLD)、酒精组(ALD)及酒精+高脂组(ALD)共4组,后3组统称为模型组,在第0、4、8和12周进行1 H-MRS扫描,计算两种后处理方法下的肝脏相对脂肪含量(RLC),其中以亚甲基为计算指标的结果用RLC1表示,以所有脂肪基团为计算指标的结果用RLC2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RLC1及RLC2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按脂肪肝程度的病理结果将大鼠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组4组,分析各组间RLC1及RLC2的差异。结果:模型组(NAFLD和ALD)的RLC1、RLC2均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45~0.96,P<0.05),且RLC1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92,P<0.05)高于RLC2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77,P<0.05);RLC1在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LC2在重度组与余组间、中度组与余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义(P均<0.05)。结论:1 H-MRS的两种后处理方法均可用于诊断大鼠脂肪肝;RLC1诊断轻度脂肪肝准确性高,而对于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则应该与RLC2诊断结果相结合。
阳宁静宋彬袁放唐鹤函黄子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波谱学
肝脏脂肪含量MRI定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频率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ectral 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健康自愿者及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病例行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不压脂+压脂)、梯度回波T1加权同相位/反相位(in-phase/opposed-phase,IP/OP)成像及肝脏1H-MRS检查。测得T1WI和T2WI压脂前、后及IP/OP的信号强度值(SInonfat1、SIfat1、SInonfat2、SIfat2、SIin及SIout),计算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RSI1及RSI2)和脂变指数(fat index,FI);测得1H-MRS的峰值及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病例组22例患者于MRI扫描后接受肝脏外科手术切除,切下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肝细胞中脂变细胞百分比(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结果①脂肪肝组RSI1、FI及RLC的平均值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但RSI2的平均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RL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脂肪肝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RSI1及FI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I2在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I及RLC与PFDC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68,P=0.027;r=0.771,P<0.000 1);RSI1及RSI2与PFDC之间无相关性(r=0.411,P=0.057;r=0.191,P=0.392)。结论 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1H-MRS三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有无脂肪肝;1H-MRS有助于脂肪肝的分级;在肝脏脂肪含量定量分析方面,1H-MRS较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更具优越性,有助与肝脏脂肪的量化分析;而SPIR价值有限。
赵黎明宋彬陈光文袁放
关键词:脂肪肝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3.0 T ^1H-MRS定量评价脂肪肝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氢波谱成像(1H-MRS)在定量评价肝脏脂肪含量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患者(活体肝移植供体候选者、部分需作肝段/肝叶切除的肝病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点分辨选择性波谱序列(point resolved selective spectroscopy,PRESS)对研究对象的肝脏行1H-MRS检查,采用SAGE软件包测定水峰峰值(PW)、脂峰峰值(PL)、水峰峰下面积(AW)及脂峰峰下面积(AL),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elative lipid content one,RLC1)及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2(relative lipid content two,RLC2)。于MR扫描后当日至1周内通过手术获取肝脏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肝脏脂肪含量进行分级,并将影像学数据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22例患者中,7例无脂肪肝,11例轻度脂肪肝,4例中重度脂肪肝;不同病理级别间比较,PL、AL、RLC1及RLC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级升高,对应的各指标的值也相应升高;PL、AL、RLC1及RLC2与脂变细胞百分含量(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以RLC1的相关系数最高(0.771 3)。结论1H-MRS能够较精确地反应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望替代有创性的肝穿刺活检。
赵黎明宋彬陈光文袁放黄子星阳宁静
关键词:脂肪肝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3.0T ~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3.0T MRI上联合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例26例,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行1次磁共振化学位移抑脂成像(梯度回波T1WI同/去相位双回波)和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测得同/去相位序列的信号强度值(SIIP和SIOP),计算双回波脂变指数(FI)。测得1 H-MRS的水峰峰值(Pwater)和脂肪峰峰值(Plipid)、水峰峰下面积(Awater)、脂肪峰峰下面积(Alipid),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LC1)及相对脂肪含量2(RLC2)。同期测量患者的血脂、谷氨酰转肽酶、腹围及身高体重指数(BMI),将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FLI)。以FLI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间点MRI所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I、RLC1、RLC2与FLI进行秩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性(r>0,P<0.05)。干预治疗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FI、RLC1、RLC2、FLI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时间(time)变化趋势的对比Polynomial检验显示time*type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FI、RLC1、RLC2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变化是有差异的。可靠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组的FI和治疗前组的RLC1、RLC2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75。结论: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肝进行定量测定,可作为脂肪肝动态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张羲娥黄子星袁放宋彬刘曦娇张威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3.0 T ~1H-MRS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在3.0 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技术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并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各行1次1 H-MRS检查,测得1 H-MRS的水峰峰值和脂肪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和脂肪峰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LC1)及相对脂肪含量2(RLC2);同期测量患者的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转肽酶、腹围及体重指数,将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以FLI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间点1 H-MRS所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配伍设计的方差分析,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的RLC1、RLC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NK法做两两检验,治疗前RLC1、RLC2值均分别明显高于治疗后3个月或治疗后6个月的RLC1、RLC2值(P<0.05)。RLC1、RLC2与FLI进行秩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性(r=0.476,P<0.001;r=0.475,P<0.001)。可靠性分析显示,治疗前的组内相关系数均≥0.75,可重复性好。结论 1 H-MRS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并且是一种无创的定量监测方法。
张羲娥刘曦娇黄子星袁放宋彬张威
关键词:脂肪肝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1H-MRS和MR双回波技术活体半定量评价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和同、去相位(IP/OP)序列在酒精性脂肪肝(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中定量测定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高脂组、酒精组和酒精加高脂组),在第0,4,8,12周时进行IP/OP和1H-MRS扫描,计算IP/OP的FI(fatindex)指数和1H-MRS水、脂的RLC(relativelipidcontent)指数,将FI与RLC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各组的FI指数和RLC均与病理学结果相关(P<0.01,r=0.54~0.96),RLC与病理的相关性(r=0.89~0.96)高于FI(r=0.54~0.85)。FI在正常与轻度、轻度与中度脂肪肝间无统计学差异,RLC在正常、轻、中、重度分级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65.072,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RLC和FI与病理的相关程度相近(rRLC=0.886,rFI=0.854),酒精性脂肪肝的RLC与病理的相关性优于FI(rRLC=0.95~0.96,rFI=0.54~0.65)。结论对于轻度脂肪肝和ALD模型,1H-MRS比IP/OP诊断准确度更高;对于中重度和/或NAFLD模型,1H-MRS和IP/OP诊断价值相近。
阳宁静宋彬唐鹤菡陈光文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波谱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