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95JB1101)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何伯述金巍巍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切向炉
  • 5篇锅炉
  • 3篇大型电站
  • 3篇电站
  • 3篇电站锅炉
  • 3篇涡量
  • 3篇分隔屏
  • 2篇大型电站锅炉
  • 2篇燃烧
  • 2篇燃烧器
  • 2篇相干结构
  • 2篇炉内
  • 1篇大型电厂
  • 1篇电厂
  • 1篇电机
  • 1篇射流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湍流
  • 1篇湍流特性
  • 1篇屏式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0篇何伯述
  • 10篇陈昌和
  • 10篇许晋源
  • 10篇刁永发
  • 2篇金巍巍
  • 1篇丁士发

传媒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年份

  • 6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电厂锅炉二次风反切方式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采用指数格式和虚拟时间步法对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 ,用空度方法处理流场中的屏式受热面 ,而假扩散则由解析方法消除 ,用SIMPLEC算法求解离散代数方程。研究了某 2 0 2 3t/h锅炉冷态模型中二次风采用集中反切和分散反切两种反切方式时炉内流场的特点 ,计算结果与首次基金项目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 95JB110 1)。采用六线涡量探针测量得到的炉内流场进行了对比 ,两者基本吻合。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炉 (切向炉 )而言 ,引起水平烟道入口存在流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角动量流率 (AMFR)在水平烟道入口尚有较大的残余。计算结果显示 ,由于两种反切方式下各自流场结构特点不同 ,因而AMFR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最大值不同 ,沿炉膛高度的衰减规律也不同 ,分散反切方式比集中反切方式更能有效地防止炉内气流贴壁 ,对降低水平烟道入口的流速偏差也是有效的。
何伯述丁士发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大型电厂锅炉二次风
切向炉小分隔屏后涡量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本文首次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燃烧煤粉炉(切向炉)HG-200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的流场,即速度场及涡量场,得到了描述湍流特征的参数如湍流强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实验结果表明,小分隔屏的存在对其后的速度场及涡量场有明显的影响。由于切向炉中残余旋转和翼型效应的作用,右侧屏后方似乎也出现了分离涡。研究分隔屏区的涡结构(相干结构),对研究燃料燃尽和在抑制污染物生成方面有帮助;为切向炉中热偏差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也提供了思路。
何伯述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切向炉分隔屏涡量
切向炉内小分隔屏后涡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2002年
首次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炉HG - 2 0 0 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的速度及涡量分布 ,得到了湍流特征的参数 (如湍流强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 )。小分隔屏的存在对其后的速度场及涡量场有明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翼型效应 。
何伯述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湍流特性发电机组切向炉分隔屏涡量
切向炉内多组小屏尾部分离涡的研究
2003年
利用IFA30 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 ,首次使用三维可移坐标架给六线涡量探针定位 ,并用伺服电机驱动其固定座 ,采用条件采样技术测量了引进型切向燃烧煤粉炉内多组小屏尾部的涡量场。将多组小屏比拟为薄板机翼 ,研究了由于上升气流螺旋形流动和绕流过薄板翼的复合结果 ,在多组小屏尾部形成的分离涡 ,确定了分离涡的大小。研究发现 :分隔屏 (前屏 )区尾部 ,炉膛右半部分有明显的分离涡 ,并且有些分离涡伴有方向相反的另一涡出现。速度场和涡量场的测量结果表明 :右侧墙附近 ,不仅流速高 ,而且涡度大 ,为研究炉内煤粉燃烧及NOx
刁永发何伯述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切向炉分离涡
相干结构涡中NO_x的初生形态
2003年
首次应用六线涡量探针测量了大型电站锅炉四角燃烧器射流形成的涡量场 ,发现了射流向火侧相干结构性质的涡 ,采用兰金复合涡 (RankineVortex)旋涡模型描述了该剪切大涡的尺度及其旋转速度 ,该剪切大涡的涡核半径r0 为 2 5mm ,流体微团作刚体式旋转的角速度为 - 1.5 6× 10 5r min ,应用粒子在相干结构中运动的研究成果以及燃料型NOx 的生成和破坏机理 ,分析了NOx 在相干结构涡中的初生形态 ,射流向火侧剪切大涡的结构里 ,在剪切大涡的边缘会形成富燃料区 ,当过量空气系数α <1时 ,燃料N会尽可能多地转化成挥发分N ,并且在还原性气氛条件下 ,燃料N转变为分子N2 ,由挥发分N生成的NOx 会大大减少 ;在剪切大涡的涡核内 ,是α>1的贫燃料区 ,设法降低过量空气系数α ,可以抑制NOx
刁永发金巍巍何伯述陈昌和许晋源
关键词:切向炉相干结构洁净煤技术
大型电站锅炉多组小屏绕流的数学模型
2003年
引入“旋涡层”概念,炉深方向沿前屏分布着旋涡层,薄板翼导流,炉内右半部分的旋涡层削弱网格涡的速度环量。旋转上升气流绕流前屏,在其表面和尾部分别形成附着涡和分离涡;采用镜像法处理炉膛固壁对涡运动的影响。考虑炉内大残旋网格涡的切向速度;附着涡、分离涡及镜像涡的诱导速度,首次建立了多组小屏绕流的数学模型,并对HG-2008/18.2-YM2型锅炉等温模型进行理论计算。计算表明:后屏入口的速度右侧高左侧低,右侧镜像附着涡和分离涡诱导的速度,使后屏入口右侧速度升高。六线涡量探针所测涡量场表明:炉内螺旋上升气流绕流薄板翼,在前屏尾部,确实产生了分离涡;且后屏入口速度场,也表现为右侧高左侧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定性吻合,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分析小屏尾部分离涡对水平烟道左右侧速度偏差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刁永发何伯述金巍巍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大型电站锅炉数学模型屏式过热器
四角燃烧器射流向火侧相干结构涡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利用IFA30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和六线涡量探针及其定位坐标系统,测量了HG-2008/18.2-YM2型切向炉等温模型燃烧器区的涡量场,判别了涡量探针所测炉内空间点涡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采用条件采样技术,研究了4股燃烧器射流向火侧形成的相干结构涡。研究发现:对于单股射流,引射(卷吸)主要发生在射流两侧,从而在两侧造成负压并出现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对于两股相交射流,射流偏转,出现了射流向火侧的剪切涡,以及由于横向射流干涉,在射流背部的尾迹涡。当四角燃烧器同时投运,燃烧器射流偏转且贴壁运行,射流向火侧有大的剪切涡出现,该涡即为相干结构涡;涡量场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最大的涡矢量在燃烧器射流的向火侧。相干结构涡的研究目的一为探讨涡中NOx的初生形态;二为研究涡对上炉膛内烟温偏差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刁永发何伯述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射流锅炉
小屏后涡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2001年
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炉HG-200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气流的速度及涡量分布,得到了模型炉膛内描述湍流特征的参数,如湍动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为热偏差成因及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分隔屏区域,涡量场的分布和速度场一样也具有贴壁特征,小分隔屏的存在对其后的速度场及涡量场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翼型效应,右侧屏后出现了分离涡.
何伯述刁永发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切向炉分隔屏涡量
大型电站锅炉屏区三维涡运动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该文首次利用IFA30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和六线涡量探针及其定位坐标系统,测量了HG-2008/18.2-YM2型切向燃烧煤粉炉等温模型屏区的涡量场,在上炉膛内,前分隔屏尾部,形成的湍流场不仅是三维有涡运动,而且伴随着涡的强烈脉动,沿炉膛高度、宽度、深度方向,该涡分别以3个分量(纵向涡、展向涡和横向涡)表示。首次发现:分隔屏(前屏)区尾部,炉膛右半部分有明显的分离涡,并且有些分离涡伴有方向相反的另一涡出现,分离涡的最大值,集中在炉内靠近右侧墙的地方。试验结果并表明,在右1片、右2片屏的尾部有大的展向涡和横向涡出现,横向大涡靠近右侧墙壁面。靠近右侧墙的涡量强度(2.6×103 s-1)约是靠近左侧墙涡量强度(8.75×102 s-1)的3倍,由于多组小屏绕流,使得在右1片屏与右侧墙之间的流体微团,在其尾部有最大的涡度,上炉膛内,右侧墙附近,不仅流速高,而且涡度大,为研究炉内水平烟道产生烟温偏差的成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刁永发何伯述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大型电站锅炉炉膛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区向火侧剪切大涡的尺度及其旋转速度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IFA30 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 ,首次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及其定位坐标系统 ,对具有普适性的HG - 2 0 0 8-YM2型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燃烧器区的涡量场进行了测量 ,采用兰金复合涡 (RankineVortex)旋涡模型描述了切向炉四角燃烧器射流向火侧的剪切大涡 ,由冷模试验确定了该剪切大涡的尺度及其旋转速度 ,该剪切大涡的涡核半径r0 为 2 5mm ,炉内流体微团作刚体式旋转的角速度为 - 1.5 6× 10 5r/min ,分析了剪切大涡对煤粉着火以及燃烧器区涡相干结构中NOx初生形态的影响。
刁永发何伯述许晋源陈昌和
关键词:电站锅炉燃烧器切向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