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9-Z4)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桂梅陈健刘振兴程须珍石春雨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遵化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豆
  • 3篇性状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1篇多目标决策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药害
  • 1篇叶色
  • 1篇杂草
  • 1篇杂草防效
  • 1篇色差
  • 1篇色差计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适应性
  • 1篇追肥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性

机构

  • 6篇唐山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遵化市农业局

作者

  • 6篇刘振兴
  • 6篇陈健
  • 6篇周桂梅
  • 1篇程须珍
  • 1篇王晓成
  • 1篇石春雨
  • 1篇李清

传媒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小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小豆的结荚率、生育期、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对百粒重的影响较低。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能有效提高小豆的结荚率;底施硼肥和锌肥能促进小豆提前开花和分枝;叶面喷施1%的尿素溶液能有效延长生殖生长期、提高小豆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产量比对照增产39.1%。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小豆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在小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
关键词:小豆结荚率农艺性状根外追肥
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国家区域试验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明确国家小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运用高稳系数法,对第4轮国家小豆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品种XD-5的高产稳产性表现最为突出。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不仅方法可行,而且简单、准确。
周桂梅刘振兴陈健王晓成李清
关键词:高稳系数法小豆稳定性
红小豆新品种的适应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运用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对19份红小豆品种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的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单株结荚数和株高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以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29.41%;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红2000-47’产量最大,‘白红5’产量最低;结合12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综合性状最好,但这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株型较高,不适宜现代育种的目标;综合性状较好的‘保红947’、‘保876-16’、‘品红2000-47’和‘品红2000-107’在唐山地区可优先示范推广。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程须珍
关键词:红小豆适应性多目标决策
小豆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运用室内分析测试植株干物质量及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小豆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及N、P、K元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小豆的生育进程,小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各器官中N、P、K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的阶段净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始花期达最大值2777.75kg/hm2,各生育时期小豆干物质积累速率、养分吸收强度及净阶段净积累量呈"双峰曲线"变化,第一个高峰为苗期至始花期,第二个高峰为鼓粒至成熟期;N、P、K养分在各器官上的分配比例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前期养分分配以叶片为中心,生育后期以荚中心,荚的养分含量始终高于其它器官;生产100kg小豆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2.71kg、磷3.16kg、钾5.65kg,摄取比例为4.02∶1∶1.79。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
关键词:小豆干物质养分
小豆叶片色泽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CIE-Lab表色系法,研究了31份小豆资源的叶片色泽与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亮度L与生育期、株高、单荚粒数极显著正相关,红度a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色泽比h、饱和度C与生育期、株高显著正相关,色度角H与生育期、株高显著负相关;色泽性状对生育期的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亮度L>黄度b>色泽比h>饱和度C>色度角H,对株高的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亮度L>色泽比h>黄度b>饱和度C>色度角H。在以短生育期、矮秆为目标育种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叶片暗绿色的亲本或单株,可借助色差计选择亮度L、黄度b、色泽比h数值较小的材料。本研究为小豆的目标育种提供了参考,在种质创新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刘艳荣赵晖
关键词:小豆色差计叶色农艺性状
除草剂对小豆田间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探索除草剂对小豆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产量的影响,可为小豆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小豆品种唐红0809-1为试材,以不除草和人工除草为对照,研究了2类5种除草剂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对小豆出苗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表现为出苗晚且不整齐、叶片卷曲等,其中,75%噻吩磺隆WG+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处理苗期药害较轻,叶片卷曲症状随着小豆的生长而逐渐得到缓解;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豆苗期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15%精稳杀得EC处理未观察到对小豆产生药害,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处理药害较轻。除草剂对小豆产量影响最大;对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对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株高影响较大,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不同除草剂的防效、药害和小豆产量情况,认为小豆田理想的除草措施是用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在小豆出苗后进行茎叶喷施,该处理下,小豆药害较轻,施药5 d后药害症状基本缓解,生长恢复正常;可兼防除两类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8%、鲜重防效为90.3%,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90.8%、鲜重防效为92.6%;小豆产量最高,达到了1 291.8 kg/hm^2,较人工除草对照增产32.9%。
刘振兴石春雨周桂梅陈健
关键词:小豆除草剂杂草防效药害农艺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