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宜昌市科技计划项目(A06104)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瑞萍黄应平张艺谢清松张艳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宜昌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制药废水
  • 2篇降解
  • 2篇废水
  • 1篇电-FENT...
  • 1篇盐酸
  • 1篇盐酸瑞芬太尼
  • 1篇阳极
  • 1篇阳极氧化
  • 1篇药品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中间体
  • 1篇瑞芬太尼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产废水
  • 1篇生物降解
  • 1篇去除率
  • 1篇微生物降解
  • 1篇相色谱

机构

  • 3篇三峡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李瑞萍
  • 2篇张艺
  • 2篇黄应平
  • 2篇谢清松
  • 1篇贾漫珂
  • 1篇李义勇
  • 1篇袁琴
  • 1篇张艳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生物降解麻醉药品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为22 550 mg/L)的稀释倍数为10时,M1降解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富集培养液用量3%,最佳菌悬液(3 g菌丝体/菌悬液)接种量10%,经过大约6 d的降解,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97%,最终COD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0 mg/L)。此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张艺李义勇李瑞萍黄应平贾漫珂李莉娥
关键词:制药废水生物降解COD去除率
电-Fenton法处理制药中间体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电-Fenton法对麻醉药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简称酰胺,AMIDE)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模式下,当pH为3、电解电压为3 V、投加H_2O_2浓度为10 mmol/L时,室温下电解浓度为20 mg/L的酰胺废水60 min后,酰胺的去除率高于99%,TOC去除60%。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HPLC检测酰胺的降解产物,说明电-Fenton法能使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环结构破坏,快速而完全地转化为小分子,但不能使其全部矿化。本研究可为电-Fenton法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谢清松张艳李瑞萍张艺黄应平李莉娥
关键词:阳极氧化制药废水降解
盐酸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两种中间体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盐酸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两种中间体的含量,作为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水溶液(pH3.0)(30∶70,v/v)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UV检测波长240nm。两种中间体1-苄基-4-氰基-4-苯胺基哌啶(中间体I)与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中间体II)达基线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6mg·L-1及0.06~6.6mg·L-1。在定量限以上的日内及日间重现性RSD≤1.0%,二者的平均回收率高于98.90%。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两种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袁琴李瑞萍谢清松曾华荣
关键词:盐酸瑞芬太尼中间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