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31 被引量:537H指数:13
相关作者:胡铭宋善铭陈喆王震饶冠俊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司法
  • 10篇刑事
  • 6篇诉讼
  • 5篇审判
  • 5篇实证
  • 4篇电子证据
  • 4篇刑事司法
  • 4篇刑事诉讼
  • 4篇司法改革
  • 4篇互联
  • 4篇互联网
  • 4篇公正
  • 3篇审判中心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司法规律
  • 3篇专家辅助人
  • 3篇法律
  • 3篇裁判
  • 2篇电子数据
  • 2篇刑事案件

机构

  • 25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财经大学
  • 2篇浙江广播电视...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17篇胡铭
  • 3篇宋善铭
  • 2篇饶冠俊
  • 2篇陈喆
  • 2篇王震
  • 1篇李学尧
  • 1篇孙洪坤
  • 1篇胡铭
  • 1篇秦汉
  • 1篇王林
  • 1篇徐莹
  • 1篇张传玺

传媒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法学
  • 2篇学习论坛
  • 2篇前沿
  • 2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法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政法论坛
  • 1篇法学家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政法学刊
  • 1篇理论视野

年份

  • 8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庭前”到“诉前”——基于能动检察的视角被引量:1
2017年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具有较强的能动性。2013年探索试点的诉前会议制度,既是能动检察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又一创新。诉前会议制度与庭前会议制度在程序构造与具体内容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发挥各自的诉讼职能,有必要通过比对分析,进一步理顺两者的关系,从会议内容、监督机制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加以完善,解决程序瑕疵,以达成更有效的司法适用性。
饶冠俊
审判中心、庭审实质化与刑事司法改革——基于庭审实录和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审判中心主义要求裁判者亲历审理和证据审查过程,依据当庭提供并经过控辩质证的证据作出裁判,侦查等审前程序需要为此作出调整,从而使刑事司法围绕审判展开,并使侦查、控诉、辩护、审判四方关系发生变化。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刑事诉讼仍带有显著的案卷笔录中心主义色彩,这背后又是侦查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构造。应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和司法改革为契机,围绕对质权保障推动庭审实质化,从证明力切入逐渐限制证据能力,完善分工配合制约原则,渐次展开审判中心主义之改革,以实现刑事司法中看得见的正义。
胡铭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司法职权配置刑事司法改革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被引量:35
2012年
基于"法的实质化"的背景,以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学说史为双重线索,将法律职业化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形式主义法学及其实践与当代社会现实错位的现象作了法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进而,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对以"非道德权利观"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人"职业蓝图"在当下社会阶段性挫折的根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反思。最终,提出了将"契约式程序主义"作为填补"道德真空"状况的理论主张。
李学尧
关键词:转型社会
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走向之展望被引量:3
2018年
站在新时代,司法制度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将向纵深发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在坚守理念共识与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司法实践的现实问题,关注每个个体对司法的切身感受。应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通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司法制度科学化、体系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胡铭陈喆
关键词: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规律公平正义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缺席审判——基于刑事诉讼特别没收程序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0
2018年
刑事司法中的缺席审判,是域外国家、地区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刑事诉讼特别没收程序,是指法院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被定罪前提下,一种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司法裁定行为,是中国式可缺席刑事审判的制度起源。《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新增特别没收程序之规定,在立法层面已经确立了其与其他没收所不同的特征,无论是在前提条件,实质条件,还是形式条件等方面都其个性。在特别没收程序的具体适用中,则是通过证据规则进行规制,利害关系人、检察机关和法院等多方群体参与,一定程度保证特别没收程序的公平正义。
钱文杰
关键词:刑事司法缺席审判特别没收
我国台湾地区少事法之演进脉络与改革趋势——基于实证和历史双维度考察被引量:11
2016年
我国台湾地区少事法立法与修法的脉络演进,从历史维度考察,其基本理念演变,经历了从最初"以教代罚"到"以罚为教",到"宽严并济"、"教罚并重",再到今日"福利与保护优先"。从实证维度分析,当前我国台湾地区少年事件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少年犯罪诱因呈特殊化与多样化,及其配套措施的局限性:紧缺的司法资源,处遇措施的单一化,缺乏科学的少年处遇风险评估机制等问题。何为少年司法体制改革方向,即在后现代少年福利与保护主义新思潮下,建构少年司法的专业化之路,形塑多元主体的个别化与多样化处遇方式,以期对我国少年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自正法
关键词:少年刑事案件犯罪成因保护主义
对抗式诉讼与刑事庭审实质化被引量:18
2016年
从法教义学层面来看,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初步确立了对抗式庭审模式,且在审判中心主义指导思想之下,确立实质性的对抗式诉讼应成为当前改革的走向。采用社会科学实验方法,基于庭审实录的实证分析和比较显示,我国刑事审判构造并非规范层面的对抗式诉讼,在当事人进行主义的表象之下是实体真实发现主义之趋向,而刑事庭审实质上却又无法承载实体真实发现之重任。当前,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应从技术性改良入手,逐步完善对抗式诉讼并迈向庭审实质化。
胡铭
关键词:对抗式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法律监督被引量:19
2017年
认罪认罚从宽本质上是一种认罪协商机制,引入这种协商性司法改变了刑事法作为公法的刚性,面临侦查惰性、滥用诉权、强迫认罪、权钱交易等法律风险,而这些法律风险会对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追求,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构建过程中保持改革的初衷,应将有效的法律监督贯穿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针对认罪协商中存在的问题,抓准监督对象、完善监督手段,在检察机关一元主导监督的基础上,引入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多元监督主体,从而实现认罪协商中法律监督效果上的刚性。
胡铭张传玺
关键词:法律风险法律监督
刑事见证制度的检讨与完善——以电子数据勘验为例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两高三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见证人制度,对我国刑事侦查措施的规范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电子数据勘验过程中见证人制度运行的经验分析,发现存在见证范围有限、见证活动失范、见证人资格不科学、见证异议难采纳等问题。见证人制度运行不畅的原因除了立法缺失,还在于侦查活动自我纠错能力有限和法院司法审查能力不足。完善见证人制度,一方面要强化立法,构建程序性制裁体系;另一方面可以确立职业见证人制度,以应对新时期刑事见证发展的现实需要。
宋善铭
关键词:程序性制裁
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特色与属性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法治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在寻求与探索自主发展道路上对古今中外优秀司法成果的兼收并蓄。与域外司法制度相比,我国司法机构组织、司法制度运行、司法队伍管理、司法改革途径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追求司法和谐,是当代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基本属性。在保持司法制度特色与属性的前提下,探究其运行背后所遵循的司法规律,努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司法制度是中国司法发展完善的必然选择。
胡铭宋善铭
关键词:司法制度司法规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