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63)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爱兵杨帆雷光春何利军程鹏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物种
  • 2篇物种鉴定
  • 2篇DNA条形码
  • 1篇地理种群
  • 1篇东南
  • 1篇东南沿海
  • 1篇形码
  • 1篇亚单位
  • 1篇鱼科
  • 1篇中国东南
  • 1篇中国东南沿海
  • 1篇生命
  • 1篇条形码
  • 1篇条形码技术
  • 1篇种群
  • 1篇物种保护
  • 1篇降解
  • 1篇保护生物学
  • 1篇COI
  • 1篇COI基因

机构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篇张爱兵
  • 2篇雷光春
  • 2篇杨帆
  • 1篇程鹏
  • 1篇何利军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物质文明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大意义。DNA条形码技术作为现今生物分类学中重要的分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物种。多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对DNA条形码的研究,以便能共同组建数据库。将现有物种正确分类并期望用于发现新种,为生物的保护及生态系统的维护作出巨大贡献。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是现在动物种类鉴定中最常用的基因之一。综述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原理、发展概况与操作及其在保护动物分类中的应用。阐明该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并讨论DNA条形编码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杨帆雷光春张爱兵
关键词:DNA条形码DNA分类物种保护
生命条形码新秀:DNA微型条形码技术被引量:6
2011年
近些年来,DNA条形码技术为便捷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微型条形码技术是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补充而出现的一项新兴技术,具体是指通过通用引物扩增出比细胞色素c氧化酶I号基因全序列更短的一段序列,并通过该序列进行物种鉴定、分类等研究工作。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优点包括,适用于部分降解的DNA样品的目的基因扩增,能够很好地解决环境混合样品多样性的调查等。但是,该技术所选DNA片段非常短,因此标记序列包含的遗传信息有限,在鉴定的精确度方面和COI全条形码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微型条形码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在害虫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程鹏张爱兵
关键词:物种鉴定DNA降解
中国东南沿海弹涂鱼科常见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DNA条形码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探究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经济开发、海水污染等对该区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本文使用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从中国东南沿海广东汕头、福建东山、福建云霄、福建泉州、福建霞浦、上海崇明6个地点采集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和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ophorus)进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学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青弹涂鱼的核苷酸多样性(0.0018)在3个种中最低;青弹涂鱼广东汕头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0.0018)比福建云霄种群低;大弹涂鱼的上海崇明种群核苷酸多样性(0.0021)低于其他5个地理种群。物种水平分析表明,3个物种间分化明显,种间与种内遗传距离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聚成3个高度支持的独立分支。种群水平分析显示,大弹涂鱼的6个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有共享单倍型,地理种群间与地理种群内的遗传距离重叠;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较频繁(Nm>4);青弹涂鱼的分析情况与大弹涂鱼基本一致。大弹涂鱼和青弹涂鱼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均呈现多系或并系分布格局,并未按地理位置分成不同的单系群。本研究表明,应及时加强3种鱼类及其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且COI基因对种一级的识别明确可靠,而在地理种群水平的识别则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帆何利军雷光春张爱兵
关键词:COI基因物种鉴定地理种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