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124)

作品数:8 被引量:16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培振吕西林任红梅程磊宋和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建设科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振动
  • 5篇振动台
  • 5篇振动台试验
  • 5篇台试
  • 4篇地基
  • 4篇地震
  • 3篇地震反应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结构-地基
  • 2篇液化
  • 2篇振动台模型
  • 2篇砂土
  • 2篇台模
  • 2篇自由场
  • 1篇地震响应
  • 1篇液化场地
  • 1篇液化地基
  • 1篇液化判别
  • 1篇液化土
  • 1篇震陷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1篇《建设科技》

作者

  • 8篇李培振
  • 7篇吕西林
  • 4篇任红梅
  • 2篇程磊
  • 2篇宋和平
  • 1篇陈跃庆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结构工程师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可液化土-高层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被引量:22
2010年
进行了可液化土-高层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柔性容器以减小边界影响,采用饱和砂土作为模型土.试验中再现了液化场地土中高层结构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明显不同;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体系的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砂土对地震动可起滤波和隔震作用;当最初加速度峰值到达前,砂土层中的孔压比存在负值;震后土中孔隙水压力不一定随振动的停止而立即开始消散,在短期内可能继续增长;桩身应变幅值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分布;桩土接触压力幅值分布规律与输入激励地震大小有关.
李培振程磊吕西林任红梅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高层结构
液化场地自由场体系的数值分析及振动台试验验证被引量:19
2009年
应用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液化场地自由场体系的地震响应进行三维完全非线性分析。与通常采用的等效线性法相比,完全非线性分析方法由于采用了弹塑性模型,可以自动计算永久变形;采用合理的塑性方程,使得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相联系;结合孔隙水压力模型可以模拟地震作用引起的饱和砂土液化问题。计算模型考虑了土体非线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等。通过与液化场地自由场体系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结果表明,砂土对地震动可起滤波和隔震作用;当加速度峰值到达时砂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比存在负值;震后土中孔隙水压力不一定随振动的停止而立即开始消散,短期内也可能继续增长。
吕西林任红梅李培振彭功生
关键词:土力学液化孔隙水压力地震响应
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震陷分析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数次较典型地震造成的结构震陷震害,说明了震陷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结构震陷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揭示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结构震陷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纳,比较了各自的应用特点及使用范围。最后,就现行抗震规范对结构震陷计算的要求及与现实设计工作的差距进行了说明,指出了现阶段开展结构震陷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宋和平李培振
关键词:震陷
不同土性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通过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的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土性的地基条件对动力相互作用效果和规律的影响。在试验现象方面发现,地基土越软弱,结构沉降和倾斜越大;不同土性条件下结构裂缝形态相似,但土越硬,裂缝出现越早,发展也越严重。在体系动力特性方面发现,SSI体系频率均小于不考虑SSI的结构自振频率,阻尼比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但不同土性条件时由于土、基础、结构三者刚度比不同,SSI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存在差异。在地震反应方面发现,土越硬,加速度反应的峰值放大系数越大;加速度反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频谱特征是,土较软时以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和平动分量为主;土较硬时以结构弹塑性变形分量为主。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基土性条件下,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其效果和机理存在差异。
陈跃庆吕西林李培振陈波
关键词: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
地基—基础—支护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针对地基—基础—支护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支护结构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中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边界,并研究了支护排桩长度和刚度、上部结构刚度以及基础型式等参数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
李培振吕西林陈跃庆
关键词:结构-地基相互作用高层建筑ANSYS程序支护结构
液化地基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进行了液化场地自由场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柔性容器以减小边界影响,采用上覆黏土层的饱和砂土作为模型土。试验中再现了液化场地土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随着振次的增加,地基的频率迅速降低,阻尼比迅速增大;砂土对地震动起滤波作用;土体的加速度峰值反应在高度上呈"K"形分布;当最初加速度峰值到达前,砂土层中的孔压比存在负值;震后土中振动孔隙水压力不一定随振动的停止而立即开始消散,在短期内可能继续增长。
李培振任红梅吕西林程磊
关键词:砂土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
较硬分层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被引量:18
2006年
进行了较硬分层土-桩基-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再现了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体系频率小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土层传递振动的作用与土层性质、激励大小等因素有关.砂土层一般起放大作用,粘质粉土层一般起减震作用.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组成取决于基础转动刚度、平动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的相对大小.多向激励下的动力反应规律没有明显差别.
李培振陈跃庆吕西林宋和平
关键词: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
饱和砂土液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07年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从三方面总结了饱和砂土的最新进展: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试验研究以及液化后分析,特别是探讨了液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任红梅吕西林李培振
关键词:饱和砂土液化判别人工神经网络振动台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