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XLX027)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乔歆新朱吉虹李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动机
  • 1篇性体验
  • 1篇用户
  • 1篇用户群
  • 1篇用户研究
  • 1篇社交
  • 1篇社交网
  • 1篇社交网络
  • 1篇人格类型
  • 1篇网络
  • 1篇模型构建
  • 1篇个性化

机构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乔歆新
  • 1篇朱吉虹
  • 1篇李鹏

传媒

  • 1篇电信科学
  • 1篇应用心理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手机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大学生用户为被试,基于强—弱力量关系理论,采用自我中心网络的提名法探讨了手机用户的移动社交网络特性。结果发现:手机用户社交网络的网络规模平均为9.7,其中个人关系网络为6~7人,群体关系网络为3~4个,关系类型数量为3~4种。最常见的5种社交网络类型依次为:恋人或好友、父母、室友或邻居、同学以及亲戚。
乔歆新朱吉虹沈勇
关键词:社交网络
不同人格类型即时通讯用户群的个性化动机-行为-体验模型构建
2015年
当用户的个性、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偏好等重要的用户特性信息可以很好地被系统理解时,就可能实现理想的个性化服务设计。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基于修订后的使用满足模型分别构建了针对健康人格型和问题人格型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用户群的个性化动机—行为—体验模型,并比较了两类用户所对应的结构模型在因素结构和路径参数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健康人格型用户使用IM主要受娱乐休闲动机的驱动,倾向于通过单一的使用偏好行为满足其使用动机,且更多地产生对IM使用的情感性体验;(2)问题人格型用户使用IM主要受人际沟通动机的驱动,倾向于通过多样化的使用偏好行为满足其使用动机,且更多地产生对IM使用的功能性体验。
乔歆新李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