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0707)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作者:金海燕李宏亮陈建芳卢勇王奎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长江口
  • 5篇海域
  • 4篇邻近海域
  • 4篇近海
  • 4篇近海域
  • 3篇长江口及邻近...
  • 2篇营养盐
  • 2篇植物
  • 2篇水体
  • 2篇浮游植物
  • 1篇东海海域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分解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机构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金海燕
  • 8篇李宏亮
  • 8篇陈建芳
  • 6篇王奎
  • 6篇卢勇
  • 5篇高生泉
  • 2篇白有成
  • 2篇庄燕培
  • 2篇张海生
  • 2篇王文亮
  • 2篇陈法锦
  • 1篇黄大吉
  • 1篇张富元
  • 1篇刘际弟
  • 1篇金明明
  • 1篇高为利
  • 1篇朱岩
  • 1篇章伟艳
  • 1篇徐杰
  • 1篇季仲强

传媒

  • 7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不同粒级沉积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通过对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海域及东海陆架4个海区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敏感组分分析,发现东海陆架与长江口具有相似的三级组分物质组成,杭州湾与舟山海域具有相似的两级组分物质组成。综合4个区域粒级组分分布特征,采用湿分法将4个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成6个粒级:<0.004 mm,0.004~0.025 mm,0.025~0.063 mm,0.063~0.125 mm,0.125~0.250 mm和>0.250 mm,分别提取各级组分和全样进行有机碳及同位素测试。定量分析各级组分有机碳含量、来源及物质组分,除杭州湾海域粗粒级外,基本上<0.004 mm的粘土组分有机碳含量最高;富集在杭州湾海域粗颗粒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植物碎屑。沉积物颗粒大小、物质组成类型是不同粒级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章伟艳金海燕张富元赵国军杨克红李宏亮白有成高为利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
长江口夏季水体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2006年7月至9月"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磷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体各种形态磷平均浓度均为底层高于表层,并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杭州湾及最大混浊带部分区域水体中以颗粒态磷为主,且颗粒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长江口门及江苏东部近海区域水体中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舟山群岛东部外海区表层水体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有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底层水体中溶解态磷浓度略高于颗粒态磷,以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颗粒态无机磷与颗粒态有机磷、颗粒总磷与总磷、总磷与悬浮颗粒物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悬浮颗粒物是颗粒态磷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海域外海区域绝大部分站位水体中溶解态无机磷表层浓度接近或小于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动力学最低阈值,是磷限制或潜在的磷限制区域。
王文亮陈建芳金海燕刘际弟金明明卢勇薛斌李宏亮王奎
关键词:影响因素长江口
长江口锋面附近咸淡水混合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现场培养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2009年6月调查航次,获得了营养盐等参数断面分布,表明咸淡水混合是控制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解不同盐度梯度下浮游植物生长与营养盐吸收的关系,采集两个站位水样分别代表长江冲淡水(C1站)和外海水(I10站),按C1站水样比例,分100%、75%、50%、25%、0%不同比例混合进行现场模拟咸淡水混合培养,有以下认识:(1)平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活体荧光极大值在100%混合组,且淡水比例越低,指数生长期0—48 h内生长速率越低,100%、75%、50%、25%组分别为1.18/d、1.12/d、1.14/d、0.77/d;(2)低于26盐度的水体中PO34-在48 h内可被迅速消耗而产生限制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3)除0%组外,各混合组DIN/P(DIN: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NO3-+NO-2+NH4+)比值在浮游植物指数生长期有升高趋势,100%组DIN/P比值增加了一倍。各组培养48 h后DIN/Si比值逐渐降低至原来的0.7左右,初始DIN/Si小于一定时间内硅藻吸收的(ΔDIN/ΔSi)比,是造成各组DIN/Si比值减小的原因。以上结果表明咸淡水混合过程中形成的营养盐梯度可造成浮游植物生长程度和速率差异,且可因局部浮游植物旺发而改变海水营养结构。
王奎陈建芳李宏亮金海燕徐杰高生泉卢勇黄大吉
关键词:长江口营养盐
2009年初夏长江口及毗邻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色素表征被引量:7
2011年
2009年6月对东海表层海水光合色素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分析软件Chemical Taxonomy(CHEMTAX)获得了不同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研究了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表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群落组成受温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水平分布上有着明显差异,具有区域性特征。长江河口区生物量不高,硅藻占绝对优势。长江冲淡水羽状锋是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Chla、硅藻特征色素Fuco和甲藻特征色素Peri等的高值均位于羽状锋附近,其中硅藻为优势种,其优势地位从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沿着长江冲淡水保持至123.5°E,在舟山群岛海域优势最明显。Chla的另一高值和金藻特征色素19’BF的高值位于浙闽沿岸,定鞭藻特征色素19’HF高值位于外陆架北部附近海域,而蓝藻特征色素Zea高值则位于台湾暖流控制区域,但生物量较低。东海中陆架海区,除个别站位以甲藻为优势种外,其余站位无明显的优势类群。
余小青金海燕陈建芳李宏亮王奎高生泉卢勇庄燕培
关键词:光合色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水体溶解氧的季节变化及底层低氧成因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2006—2007年"908-ST04区块"任务单元在长江口开展的春、夏、秋、冬四季多学科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体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探讨了其底层低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冬季,表层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值总体上呈近岸高、外陆架低的分布趋势,水体上下混合均匀;春季,藻华开始出现,水体层化初成,外陆架入侵的低溶解氧浓度水团和上层沉降的生物碎屑,使水体的低氧状况开始发展;夏季,在长江口锋面北侧底层水体中呈现1个"低氧带",溶解氧最小浓度为2 mg/L;秋季,在122.5°E以东的陆架区,可观测到呈块状分布的溶解氧低值区和夏季缺氧核心区的残留。由于受人文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双重影响,长江口水动力因素和生态响应复杂多变。长江冲淡水的扩散为该区域水体的缺氧提供了营养盐支持,台湾暖流水入侵和上升流为缺氧水体提供了较小的溶解氧背景值,而强烈的水体层化阻止了底层氧和上层高氧带的垂直交换。颗粒有机碳和总溶解有机碳的分布趋势表明,陆源有机质对低氧的贡献可能是有限的。
李宏亮陈建芳卢勇金海燕王奎张海生
关键词:长江口
长江口及东海海域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
2011年
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在长江口及东海海域进行了大面积走航采样,通过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气溶胶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探讨了其季节变化和海域分布。分析结果表明,K+和Ca2+季节变化显著,海域分布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Na+和Mg2+海域分布差异显著;NH4+-N,NO3--N和SO42--S的春、冬季节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秋、夏季节,主要是由于春、冬季节盛行西北风,陆源物质大气输送明显;春季和冬季的甲基磺酸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苏北海区、长江口海区、杭州湾海区、舟山群岛海区和东海外海海区上空大气气溶胶中NO3-/nss-SO42-比值的全年平均分别为0.79,0.83,0.81,0.68和0.51,对比前人研究结果NO3-/nss-SO42-比值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陆源物质的大气输送和干、湿沉降导致长江口及东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陆源特征。
郑金姣高生泉陈建芳朱岩金海燕季仲强
关键词:气溶胶水溶性离子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四季分布特征被引量:27
2011年
利用2006年夏、冬季,2007年春、秋季四个航次营养盐调查数据,分析了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铵盐(NH4+)、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O32-)四季大面及典型断面(M1、M4、O6断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营养盐大面基本呈西高东低分布趋势,NO3-、PO43-和SiO32-,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区各个季节均呈双舌分布,可见长江冲淡水和外海水不同程度的混合是其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夏季,受长江冲淡水东北转向的影响,营养盐在口门东北部有一个高值水舌扩展,而春、秋和冬季则并无此现象,营养盐基本在长江口门处向东南方向输送。NO2-、NH4+,春、夏和冬季受上海市排污口影响,点源扩散分布现象明显,而秋季NO2-浓度在122.5°E至125°E间有高值区,可能是由于夏季底层有机质降解再生后高浓度营养盐在秋季被逐渐加强的垂直混合作用带至表面所致。冬季,由于黑潮水深入陆架,相同浓度营养盐等值线比夏季更靠近岸。断面分布上,NO3-、PO43-和SiO32-在春季总体上垂直混合为主要控制因素,夏季层化明显,秋季营养盐层化开始被破坏,垂直混合逐渐占优,冬季则呈上下混合均匀态势;而NO2-、NH4+季节变化规律性不强,受排污口污染扩散影响,长江口以北断面(M1)、长江口主断面(M4)近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值区。
王奎陈建芳金海燕陈法锦李宏亮高生泉卢勇
关键词:长江口营养盐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无机碳体系及其响应机制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09年8月"908"项目长江口补充调查总碱度(TAlk)、溶解无机碳(DIC)、pH值、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a)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夏季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分布范围在1 647.1~2 236.9μmol/dm3之间,平均值为2 031.2μmol/dm3;空间分布为由近岸冲淡水方向向外海逐渐增加;DIC在垂直分布上总体呈现底层水〉次表层水〉表层水,在29.0°N,122.6°E的底层存在1个高值中心,这可能与低温高盐的台湾暖流深层水作用有关。对TAlk、DIC与盐度的相关性探讨发现,当盐度为10~25,TAlk、DIC与盐度呈现很好的保守性关系;而在盐度接近0、大于30及盐度为25~28时则出现偏离保守型稀释曲线现象,而这3个区域分别属于河口淡水端、海水端和长江口羽状锋区域,这一现象的发生与河水端不同的输入源、海水端的水文物理过程以及长江羽状锋区域生物活动强弱密切相关。此外,根据DIC体系中DIC、pH值、温度和盐度等的实测数据进行推算可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pCO2的范围为15.4~166.9 Pa(154.0~1 669.0μatm),其中以29.5°N、123°E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表层pCO2值的低值中心[〈39.0 Pa(390μatm)],理论上可认为是大气CO2的1个典型汇区。
王斌陈建芳金海燕李宏亮刘希真庄燕培徐燕青张海生
关键词:PCO2长江口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水体溶解氧饱和度的季节变化和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根据"908"ST04区块调查的夏、冬、春、秋季四个航次和"908"补充调查的8月航次资料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区表层水体溶解氧及其饱和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东海北部表层水体在夏季和春季以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为主要控制过程,特别是7、8月份长江口外、杭州湾外及浙江近海存在大范围的强光合作用区;秋季以有机质氧化分解过程为主,表层溶解氧处于不饱和状态;冬季溶解氧基本接近饱和,表明其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等物理因子控制。另外,发现杭州湾和长江口海区溶解氧常年处于不饱和状态,其原因是有机质氧化分解过程造成的。
卢勇李宏亮陈建芳金海燕陈法锦高生泉王奎王文亮白有成
关键词:光合作用有机质分解长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