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333)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义连熊鹏邓天天郑艳张富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
  • 6篇AS
  • 3篇PH
  • 2篇曝气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环境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形态分析
  • 1篇絮凝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微生物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原子
  • 1篇原子荧光
  • 1篇原子荧光光谱
  • 1篇运移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李义连
  • 5篇邓天天
  • 5篇熊鹏
  • 2篇陈锴
  • 2篇梁艳燕
  • 2篇杨国栋
  • 2篇张富有
  • 2篇郑艳
  • 1篇武荣华
  • 1篇邓博
  • 1篇田蓉
  • 1篇陈银松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阴地区浅层沉积物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吸附行为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对山阴高砷地下水地区不同浅层沉积物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饮用水浓度高,病情重。浅层承压含水层中的砷含量平均值为290 mg/kg,在17.4~22.7 m段的平均值达643 mg/kg,22.7~25.8 m段的平均值为115 mg/kg,25.8 m以下的平均值为212 mg/kg。As(Ⅲ)、As(Ⅴ)在4种沉积物表面上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均符合Lagergren模型,相关系数达0.9以上。沉积物对As(Ⅴ)的吸附速率较As(Ⅲ)快,但As(Ⅲ)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比As(Ⅴ)稳定。4种含水层介质对As(Ⅲ)、As(Ⅴ)的吸附速率依次为粘土>亚粘土>粉砂>中砂。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二级速率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对As(Ⅲ)、As(Ⅴ)的吸附过程拟合性最佳,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沉积物对As(Ⅲ)吸附的最佳pH在7~8范围内,As(Ⅴ)吸附的最佳pH在5~6左右。此外,沉积物对砷的吸附性能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大小、矿物成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而非各组分吸附砷的简单加和。
邓天天李义连田蓉
关键词:沉积物PH
不同pH条件下As还原对砷释放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考察不同pH条件下Fe(Ⅲ)-A(sⅤ)体系和Fe(Ⅲ)-As(Ⅲ)体系各Fe形态、As形态、以及体系ORP的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As还原对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3~5左右范围内,Fe(Ⅲ)-A(sⅤ)体系和Fe(Ⅲ)-A(sⅢ)体系中的Fe(Ⅲ)均发生部分絮凝沉淀,在水样pH为6~10范围内,Fe(Ⅲ)-As(Ⅲ)体系中Fe(Ⅲ)的絮凝沉淀较Fe(Ⅲ)-As(Ⅴ)体系明显。Fe(Ⅲ)-As(Ⅴ)体系与Fe(Ⅲ)-A(sⅢ)体系中As总随p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Fe(Ⅲ)-A(sⅢ)体系As总的浓度水平要比Fe(Ⅲ)-A(sⅤ)体系的浓度水平要高。结果表明:同等pH环境条件下,如果A(sⅤ)被还原成A(sⅢ),则Fe(Ⅲ)-As体系中就会出现As的释放,且不同pH条件下对应的As总的差值即可反映出当A(sⅤ)还原成A(sⅢ)时Fe(Ⅲ)-As体系中所释放的砷的量。
熊鹏李义连
关键词:ASPH
地下水环境中铁-砷运移与氧化现场模拟研究
2013年
砷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释放等地球化学行为往往与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山阴地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现场模拟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中砷的运移,另外注入Fe(Ⅱ)溶液,同时连续曝气,以改变地下水的强氧化环境,从而达到As(Ⅲ)向As(Ⅴ)的转化并将其沉降固定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As(Ⅲ)和As(Ⅴ)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速率是其在2mm砂质颗粒介质中的迁移速率的92.6和109.9倍,前者的速率要大于后者。在氧单独存在的情况下溶液中砷的含量变化甚小,而在加入Fe(Ⅱ)溶液以后,连续曝气的同时,Fe(Ⅱ)被氧化成Fe(Ⅲ),从而将As(Ⅲ)氧化成As(Ⅴ)并结合絮凝沉降使得砷的浓度明显降低。
邓博邓天天李义连
关键词:地下水
腐殖酸对As(Ⅴ)在覆铁砂介质中吸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对腐殖酸(HA)进行了成分分析及红外表征,并从HA浓度、pH值、As(Ⅴ)初始浓度等方面,研究了HA对As(Ⅴ)在覆铁砂介质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A浓度的升高,总砷去除率逐渐降低.当HA浓度增加到25mg.l-1时,与不存在HA条件下相比,总砷去除率降低了12%左右.溶液pH值影响As(Ⅴ)的去除,pH值从6升高到8时,总砷去除率从52.1%降到了39%.其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是HA与As(Ⅴ)在覆铁砂表面形成竞争吸附,HA争夺了As(Ⅴ)的吸附点位.此外,HA与Fe(Ⅲ)的络合作用也是导致覆铁砂对砷的去除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锴李义连杨国栋邓天天梁艳燕
关键词:腐殖酸
NaClO氧化水中As(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氧化剂将水中的As(Ⅲ)氧化成As(Ⅴ),既可提高去除效果,又可降低毒性。文章以NaClO作为氧化剂进行了氧化As(Ⅲ)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H在4~11的范围内对NaClO氧化As(Ⅲ)的影响不大,As(Ⅲ)的氧化率随着NaClO的投加量和氧化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氧化过程更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NaClO氧化As(Ⅲ)迅速,氧化率基本可达到100%,氧化效果明显。
熊鹏李义连
关键词:NACLO
水中As(Ⅲ)的氧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以空气作为氧化剂进行了氧化A(sⅢ)的相关实验,探讨水中A(sⅢ)的氧化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H对曝气氧化水中A(sⅢ)的影响不明显;室温条件下避光曝气8 h时A(sⅢ)的氧化率为9.24%,阳光下曝气8 h时,氧化率达到17.92%,阳光下曝气氧化水中As(Ⅲ)的效果明显比避光曝气时的好,氧化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曝气能对水中的A(sⅢ)起到一定的氧化作用,光照对于水中的A(sⅢ)的氧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熊鹏李义连
关键词:动力学曝气
山阴地区高砷饮用水处理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山西省山阴县高砷地下水分布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对高砷水环境中砷的形态及富集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以曝气氧化和加药(加入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作为混凝剂)过滤工艺为基础的联合水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山阴县砷污染严重的地段,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Eh为-50~142 mV,pH值为8.28~8.73,这种Eh下降、pH升高的地下环境给高砷地下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当地下水中ρ(硫化氢)〈140μg·L^-1时,用功率为5 W的松宝SB-648双头氧气泵连续曝气1.5 h即可达到基本去除的效果。以25 m深处地下水为例,其ρ(As)为275μg·L^-1,待硫化氢去除后在水中加入摩尔比n(FeCl2)∶n(FeCl3)=1∶1的混合物,连续曝气5 h,水体中60%以上的As(Ⅲ)可转变为As(Ⅴ)。经投加药品和曝气氧化处理后的地下水若能及时通过简易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体中ρ(As)仅为5~8μg·L^-1,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且过滤后的水体中ρ(Fe)为0.03 mg·L^-1,远小于GB/T14848—93《地下水水质标准》规定的Ⅰ类标准。该水处理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将As(Ⅲ)转化为As(Ⅴ),并使As(Ⅴ)与混凝剂发生吸附共沉淀反应,从而达到高效除砷的效果。过滤过程则可以防止氢氧化物胶体与砷酸盐形成的絮体二次进入环境,同时进一步降低水体中铁离子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我国广大高砷水地区家庭分散式供水的处理。
邓天天李义连陈银松杨国栋
关键词:曝气氧化混凝剂饮用水
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As(Ⅲ)和As(Ⅴ)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报道水中As(Ⅲ)和As(Ⅴ)的Supelco强阴离子交换(SAX)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检测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46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9%~1.01%,加标回收率为95.10%~105.3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测定精确度、准确度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水样分析,可测定水中砷的不同价态。
熊鹏李义连张富有郑艳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
FeCl_3絮凝除As效率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FeCl3与As的含量比、pH值、三种常见无机盐组分对于FeCl3除As效率的影响,以及在厌氧微生物存在条件下,溶液中pH的变化,Fe和As各价态还原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As的去除效率随着FeCl3浓度的增加而提高,FeCl3去除As的最佳pH值为6—9.NO3-和低浓度的SO42-对FeCl3除砷几乎没有影响,而PO43-和高浓度的SO42-则由于与砷形成竞争吸附而严重影响FeCl3除砷的效果.厌氧微生物的存在使得溶液的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Fe和As均发生强烈的还原反应,As的还原程度与初始Fe的浓度呈现反比关系.
邓天天李义连陈锴武荣华梁艳燕
关键词:FECL3ASPH厌氧微生物
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总结了近年来砷形态分析的分离技术、检测技术以及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在砷形态分析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熊鹏李义连张富有郑艳
关键词:形态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