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96)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周谋望王文婷黄红拾陈亚平曾凡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4篇脊神经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勃起
  • 3篇痉挛
  • 3篇痉挛性
  • 3篇痉挛性膀胱
  • 3篇勃起功能
  • 2篇阴茎
  • 2篇神经根
  • 2篇排尿
  • 2篇前根
  • 2篇经前
  • 2篇脊神经根
  • 2篇脊神经后根
  • 2篇脊神经前根
  • 2篇后根
  • 2篇SD大鼠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周谋望
  • 6篇黄红拾
  • 6篇王文婷
  • 5篇陈亚平
  • 4篇曾凡硕
  • 3篇杨延砚
  • 2篇朱根应
  • 2篇陈庆山
  • 2篇周长满
  • 2篇李芮志
  • 2篇杨磊
  • 1篇杨立元
  • 1篇刘楠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犬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模型的建立。方法:12只成熟雄性比格犬,在T10水平硬膜外夹闭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尿动力学检测分析造模术前及术后每周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压力,直到模型成功。结果:12只犬死亡2只,其余10只造模成功,造模成功时尿动力学指标如下:与术前相比最大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压力上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道压力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成功时间为2—5周,其中5只为2周,1只为3周,2只为4周,2只为5周。结论:犬痉挛性膀胱模型符合骶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表现,适用于痉挛性膀胱的研究。
曾凡硕周谋望刘楠杨延砚李芮志
关键词: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动物模型尿动力学
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中神经肽含量的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改变,探讨其与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n=10)和对照组(n=10),脊髓损伤组采用重物坠落法制作大鼠胸段脊髓挫伤模型,对照组只打开椎板不造成脊髓损伤,术后1周所有大鼠行膀胱压力容量测定,确定痉挛性膀胱形成。取膀胱逼尿肌组织,分别行神经纤维银染和NPY、SP、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测量累积吸光度(IA)的半定量方法评估脊髓损伤及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造模术后1周平均膀胱最大容量为(0.71±0.24)ml,较正常对照组(1.99±0.42)ml明显降低;平均最大逼尿肌压力值为(32.3±3.1)cmH,0(1emH2O=0.098kPa),较正常对照组(21.0±3.0)cmH20明显增高;平均膀胱顺应性为(0.020±0.009)ml/cmH,0,较正常对照组(0.090±0.020)mL/cmH:0明显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逼尿肌内神经纤维平均含量值为2.58±0.13,较正常对照组值(5.65±0.26)明显减少;NPY平均M值为3.2±0.5,较正常对照组值(7.3±0.7)明显减低;SP平均¨值为1.7±0.4,较正常对照组值(5.0±0.4)明显减低;VIP平均M值为2.1±0.4,较正常对照组值(5.5±0.5)明显减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叭)。结论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物质含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形成有关。
李芮志周谋望曾凡硕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D大鼠腰骶部脊神经前根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实验性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前根小束切断术治疗圆锥上损伤的痉挛性膀胱提供可靠的神经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只雄性SD大鼠L1-S4节段的脊神经前根自然分束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粗细不一的神经小束从脊髓发出,几个神经小束形成一个神经亚束。2~6个神经亚束构成一个神经束,或由神经小束直接形成神经束。腰骶部脊神经前根一般含有1股神经束,3~13支神经小束。L5~S2节段前根的小束数目在5支以上。每一前根内有一支神经小束较粗大,直径0.1~0.2mm左右,其余较细小,最小可至0.01mm左右,粗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实验性高选择性腰骶部前根神经小束切断术的分束可达到神经小束水平,以7~8支为宜。
黄红拾王文婷周谋望陈亚平杨磊陈庆山周长满
关键词:脊神经前根神经束痉挛性膀胱
脊髓损伤后大鼠阴茎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阴茎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SCI组与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重物坠落法(Allen法)制作大鼠T9-T10脊髓节段不完全损伤模型。伤后7天行阴茎勃起功能检测和nNOS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阴茎勃起潜伏期、勃起次数以及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SCI组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和SCI组大鼠阴茎中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分别为90.42±3.66、10.13±1.78;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8±0.01、0.11±0.01;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37±0.08、1.08±0.13。与对照组相比较,SCI组大鼠阴茎内nNOS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光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大鼠脊髓损伤后阴茎内nNOS表达减弱,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黄红拾王文婷周谋望周长满陈亚平
关键词:脊髓损伤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脊神经前根对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支配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脊神经前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支配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10只行逆行神经示踪,30只行电生理研究:分别刺激大鼠排尿及勃起反射中枢所在脊髓节段的脊神经前根神经小束,同时记录膀胱内压、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变化。结果SD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低级中枢主要位于L6、S1脊髓节段,电刺激L6、S1脊神经前根某些小束分别引起膀胱内压、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改变。结论SD大鼠L6、S1脊神经前根小束对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和阴茎海绵体的支配效能不同,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
王文婷周谋望黄红拾陈亚平杨延砚曾凡硕
关键词:脊神经根膀胱勃起
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及泌尿生殖道caspase-3和nNOS表达的改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及泌尿生殖道凋亡促进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表达的改变。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脊髓损伤组(n=8);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的重物坠落法(Allen法)制作大鼠T9-T10脊髓节段不完全损伤模型。分别行caspase-3免疫组化及nNOS免疫组化染色,用半定量方法评价正常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膀胱壁及阴茎组织表达caspase-3和nNOS的改变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内nNOS和caspase-3均表达增强(P<0.001),而膀胱壁及阴茎组织内caspase-3表达增强(P<0.001),nNOS表达减弱(P<0.001)。结论: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及泌尿生殖道表达caspase-3和nNOS发生了改变,但并非同步,机制各有不同。
王文婷周谋望陈庆山杨立元杨磊黄红拾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泌尿生殖系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一氧化氮合成酶
脊神经后根对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传导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根神经小束对SD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传导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10只用逆行神经示踪技术确定SD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脊髓中枢,并对其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30只进行电生理学研究:分别对大鼠排尿及勃起反射中枢所在脊髓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神经小束进行电刺激,同时记录膀胱内压、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神经小束对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和阴茎海绵体的选择性传导作用。结果:SD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低级中枢主要位于L6、S1脊髓节段。后根分束可达神经小束水平,电刺激L6、S1脊神经后根某些小束时,膀胱内压上升,但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变化幅度不大;电刺激其他一些小束时,尿道灌注压上升,但膀胱内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在刺激前后的变化不大;或是阴茎海绵体内压急剧上升,但膀胱内压和尿道灌注压在刺激前后的变化不大;或是引起上述两个或三个压力的同时改变。结论:SD大鼠L6、S1脊神经后根不同小束对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和阴茎海绵体的传导效能存在差异;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L6、S1中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及阴茎海绵体的不同的后根神经小束。
周谋望王文婷黄红拾陈亚平杨延砚朱根应
关键词:脊神经后根排尿勃起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其中10只电刺激L6和S1后根,观察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IVP)和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ICP)的变化以确定膀胱和海绵体的主要神经传导支;另外3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膀胱逼尿肌的小束,B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阴茎海绵体的小束,观察并记录切断前后IVP和ICP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电刺激L6和S1后根,IVP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972),ICP变化的差异显著,电刺激L6后根的ICP升高值为(6.88±2.76)cmH2O(1cmH2O=0.098kPa),电刺激S1后根的ICP升高值为(13.05±8.41)cmH2O(P<0.01)。分别电刺激S1左右两侧引起IVP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3和0.828)。A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V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VP升高值为(14.37±4.89)cmH2O,切断后的IVP升高值为(3.25±1.29)cmH2O(P<0.001),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C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CP升高值为(11.97±4.41)cmH2O,切断后的ICP升高值为(2.68±1.01)cmH2O(P<0.001),而IV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SD大鼠S1后根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或阴茎海绵体的不同小束,高选择性切断后可以分别改变膀胱内压和海绵体内压,或可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反射性阴茎勃起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朱根应周谋望黄红拾陈亚平王文婷曾凡硕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膀胱阴茎勃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