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1055HZ013)
作品数:
3
被引量:24
H指数:3
相关作者:
曲秀芬
宋颖
黄永麟
纪翠玲
宫丽婷
更多>>
相关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动脉
1篇
动脉粥样硬化
1篇
动脉粥样硬化...
1篇
心力衰竭
1篇
心力衰竭患者
1篇
心脏
1篇
心脏结构
1篇
氧化氮
1篇
一氧化氮
1篇
一氧化氮合酶
1篇
脏结
1篇
瑞舒伐他汀
1篇
神经系
1篇
神经系统
1篇
神经重构
1篇
衰竭
1篇
他汀
1篇
他汀类
1篇
他汀类药
1篇
精氨酸
机构
3篇
哈尔滨医科大...
1篇
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3篇
曲秀芬
2篇
黄永麟
2篇
宋颖
1篇
许冬秀
1篇
刘丽
1篇
廖颖
1篇
尹德春
1篇
许晓伟
1篇
宫丽婷
1篇
纪翠玲
1篇
董兴模
传媒
1篇
中华心血管病...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1篇
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2篇
2009
1篇
2006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瑞舒伐他汀对压力超负荷肥厚大鼠心脏结构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肥厚心肌结构重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他汀药物的保护作用。方法62只雄性Wistar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8周造成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分为肥厚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另设22只作为假手术组。瑞舒伐他汀组灌胃给药(10mg·kg^-1·d^-1)连续12周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生长相关因子43(GAP43),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的TH、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结果(1)肥厚组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I)、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r/dtmax)均高于假手术组和瑞舒伐他汀组。(2)Western印迹显示,肥厚组比假手术组,NGF、GAP43分别增加了1.5倍和1.7倍。瑞舒伐他汀组均低于肥厚组,分别降低46.4%(0.82±0.06比1.53±0.10)和16%(0.68±0.06比0.81±0.10)。肥厚组比假手术组,TH水平降低45.7%(0.44±0.10比0.81±0.10),瑞舒伐他汀组(0.62±0.06)比肥厚组增高41%。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大鼠肥厚心肌出现结构重构、交感神经重构现象;他汀药物能改善肥厚心肌的结构重构和交感神经重构。
廖颖
曲秀芬
刘丽
董兴模
尹德春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他汀类药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06年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内源性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一氧化氮(NO)的合成,使NO/NOS通路发生障碍、NO合成减少。而且ADMA水平升高还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可以考虑将ADMA异常升高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和标志物。
曲秀芬
宋颖
黄永麟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心力衰竭患者133例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原性猝死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病因,为防治猝死探索对策。方法入选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死亡患者133例,其中73例(54.9%)发生猝死(A组),55例(41.4%)死于泵衰竭(B组),其他原因死亡5例。回顾性分析A、B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药物治疗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多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A组心绞痛发生率高于B组(63.0%与21.8%,P〈0.05)。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A组应用率高于B组,但其应用时间较B组短、剂量偏小。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A组少于B组。结论心原性猝死多发生在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前多有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因为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较少,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量小及疗程较短,未能在防治猝死及病情恶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许冬秀
许晓伟
纪翠玲
宋颖
宫丽婷
曲秀芬
黄永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