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1018)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玉敏李恒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出土文献与孔子文学史地位的重构
- 2009年
-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新出土文献为孔子文学思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对研究孔子文学思想的内容、体系和历史定位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孔子文学思想的认识,使之呈现出独立性和系统化的特征,既能与其"礼乐"思想相衔接,也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在春秋时代已渐趋自觉的标志。
- 赵玉敏
- 关键词:出土文献孔予文学史
- 《诗》亡隐志——孔门诗教背景下《诗》的文化功能
- 2009年
- "诗"与"志"的关系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先秦诸子对"诗"、"志"关系多有论述,但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曾整理、研究过《诗》,对《诗》多有论述的孔子,除"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外,对这个诗学命题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因而,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出现的"《诗》亡隐志"就显得意义非常。"《诗》亡隐志"是孔子在春秋时代用诗背景下,对《诗》的文化功能的总结,同时也是在诗、乐分离之后对《诗》的文化功能的再次规定。它在湮没千年之后的重现,既是对孔子《诗》学思想的完善,也是对以"诗言志"为中心的传统诗学体系的重要补遗。
- 赵玉敏
- 关键词:《诗》诗教文化功能
- 孔孟荀“天命观”认识发展刍议被引量:1
- 2009年
- 孔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的学说在很多方面有着一衣带水的亲缘关系。在对"天命观"的看法上,三人作为儒家学派不同时期的代表,显示着不同的时代性,不同的认识性。
- 李恒
- 关键词:孔子荀子
- 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及审美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孔子所期许的"文质彬彬"的人格精神,所呈现的"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所称美的"东鲁春风"的生活境界,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对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其有些观点本身便已内在相通于文学,更表现为他为后世文人的生活树立了一种恒久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尺度又通过作家的人格精神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情趣与格调,成为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艺术精神。
- 赵玉敏
- 关键词:孔子审美意义
- 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乐亡隐情"是上博简所见孔子论"乐"的话语,系上博简公布前传世文献所未见内容,是孔子在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文化背景下,对"乐"之文化功能的重置。"乐亡隐情"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孔子的文艺思想并非"不及情"。孔子"乐亡隐情"为代表的乐论思想,不可避免地生发着文学意义。
- 赵玉敏
- 关键词:上博简文学思想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