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25203)

作品数:9 被引量:201H指数:8
相关作者:丁仲礼刘东生孙继敏余志伟杨石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土
  • 3篇季风
  • 3篇古季风
  • 3篇古气候
  • 2篇第四纪
  • 1篇地磁
  • 1篇第四纪地层
  • 1篇动力机制
  • 1篇粘土
  • 1篇植被
  • 1篇沙地
  • 1篇上新世
  • 1篇石英
  • 1篇石英颗粒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记录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记录
  • 1篇图式
  • 1篇土地覆被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7篇丁仲礼
  • 4篇孙继敏
  • 3篇刘东生
  • 3篇杨石岭
  • 2篇余志伟
  • 1篇侯圣山
  • 1篇顾兆炎
  • 1篇陈育峰
  • 1篇熊尚发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更新世东亚古季风变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被引量:29
1998年
以黄土记录为基础 ,总结出东亚古季风在晚第四纪时期变化的 5个主要特征 :(ⅰ ) 0 .1Ma为东亚冬夏古季风变化的主导周期 ;(ⅱ )东亚古季风变化的特征周期同印度季风有较大差异 ;(ⅲ )东亚古季风变化相对于太阳辐射 ,有一个约 5ka的时间滞后 ;(ⅳ )从末次冰期的早期到晚期 ,有一个冬季风逐渐增强 ,夏季风逐渐减弱的总体趋势 ;(ⅴ )在整个东亚季风区 ,冰期 间冰期气候波动幅度有从南到北迅速增加的趋势 .为解释以上特征 ,提出东亚古季风变化全球冰量控制的观点 。
丁仲礼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古季风末次冰期古气候晚更新世
7.0 Ma以来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游离铁/全铁值变及其古季风指示意义被引量:30
2000年
对甘肃灵台的一套约7.0Ma以来的风成沉积进行了游离铁/全铁值测量。结果表明:此指标在第四纪黄土沉积中,其变化同黄土-古土壤层的变化大致相关;第三纪红黏土堆积时,夏季风强度总体上要大于第四纪时期,约4.0~4.8Ma期间为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的时期,这个气候事件的出现可能同全球冰量大小、全球温度背景的变化有着动力学上的联系。
杨石岭丁仲礼
关键词:古季风风尘沉积
古气候记录的时间标尺及相位关系计算──以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剖面为例被引量:10
2001年
轨道调谐法是确定第四纪地层时间标尺的主要手段,但人工进行轨道调谐确定时间标尺具有可操作性差、客观性差、工作量大及很难得到最佳结果等缺陷,本文描述了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轨道调谐以厘定古气候记录时间标尺的方法步骤。对于不同的气候替代性指标时间序列之间在主要周期频率上的相位关系,作者提出了利用演化凝聚函数法进行计算的新方法。作为实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记录进行了时间标尺和相位关系演化的计算。
余志伟丁仲礼
关键词:相位凝聚函数古气候记录第四纪地层黄土剖面
黄土高原过去130ka来古气候事件年表被引量:57
1998年
在我国沙漠_黄土过渡带分别研究了榆林蔡家沟、横山石峁、会宁李家塬和定边姬塬 4个黄土剖面 ,得到过去 130ka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 ,并从中识别出轨道尺度、万年左右尺度、千年尺度和千年至百年尺度这 4类古气候事件 ;运用最新研制的“自动轨道调谐时间标尺” ,分别估计了这些事件所发生的时代 ,并由此建立了黄土高原地区过去 130ka来古气候事件年表 .
丁仲礼孙继敏余志伟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高原古季风
2.6Ma前后中国北方大气环流格局的重组: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粒度证据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晚第三纪红粘土沉积与其上覆黄土一样,也为风成成因。因此,中国北方连续风成沉积已从2.6 Ma下推到7.0 Ma前后。为比较中国北方晚第三纪与第四纪时期大气环流格局的差异,我们对黄土高原9个黄土剖...
丁仲礼杨石岭孙继敏
关键词:黄土红粘土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上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阶段性扩张的黄土-红粘土沉积证据被引量:45
1999年
对靖边郭家梁红粘土 黄土剖面做了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 ,表明此厚度为 2 80m的剖面具有 3.6Ma以来基本完整的风成沉积地层 .应用砂粒百分含量 ( >6 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范围和干旱程度的间接指标 ,发现 3.6Ma以来毛乌素沙地有 3次大的扩张过程 ,分别发生在 2 .6 ,1 .1和 0 .6MaBP前后 .
丁仲礼孙继敏刘东生
关键词:古沙漠第四纪上新世黄土沉积古地磁
Seven million-year iron geochemistry record from a thick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evolution被引量:9
2001年
Recently,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underlying Pleistocene loes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is also wind-blown in origin, thus providing a good opportunity to reconstruct long-term monsoon changes. In contrast to the loess deposits,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he pedogenic characteristics are almost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in the red clay, thus challenging the validity of the readily measurabl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describing the monsoon history recorded by the red clay. With the objective to address the long-term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evolution, the free to total Fe2O3 ratios were calculated in a continuous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at Lingtai,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hich has a thickness of 305 m and a basal age of 7.0 Ma. The seven million-year Fe2O3 ratio record from the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dicates that (i) variations of the free to total Fe2O3 ratios of the loess can correlate
Shiling YangZhongli Ding
关键词:SEQUENCE
灵台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初步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研究甘肃灵台 7.0MaB.P.以来的红黏土 黄土剖面中石英颗粒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特征,并和标准现代环境中沉积物的特征相对比,得到了红黏土与其上的黄土有较为类似成因的结论.由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不断被剥蚀,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经过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碎屑物质被带到附近的干旱盆地中,后来才由风力搬运到黄土高原沉积下来.灵台剖面的石英颗粒表面形态揭示了约 7.0MaB.P.以来 4次组合的变化,分别发生在约 4 2~5 0MaB.P.,约 3.6MaB.P.,约 2.6MaB.P.和约 0.9MaB.P.,推测可能与青藏高原约 7.0MaB.P.以来经历的阶段性隆升有关.
侯圣山
关键词:石英黄土红黏土表面形态
灵台红粘土-黄土剖面晚中新世以来钙质结核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植被指示意义被引量:28
1998年
灵台红粘土-黄土剖面钙质结核的碳同位素记录表明:在东亚季风区,C_4植被至少在7.0Ma时已经存在;从4.0Ma开始,C_4植被逐渐扩张,但并未达到主导地位。与低纬地区相比,本区C_4植被的扩张滞后约3.0 Ma;晚中新世以来北美北纬37°以北地区C_4植被扩张要滞后于北纬37°以南地区,在东亚大陆区,此分界线似乎要更加靠南。从约2.0 Ma以来,黄土高原C_4植被又明显减少,这说明除CO_2含量和温度变化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对C_3/C_4植被的转换起一定作用。
杨石岭丁仲礼顾兆炎孙继敏熊尚发
关键词:碳同位素古植被晚中新世钙质结核
中国土地覆被空间差异性的季相变化图式被引量:4
1998年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中国1°×1°NOAA AVHRR NDVI数据所构建的土地覆被空间变化的梯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揭示出中国土地覆被的空间差异存在着11月至次年3月型、6月至9月型、5月或10月型和4月型等4种季相变化图式。
陈育峰
关键词:土地覆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