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02)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梅景辉文红玉宫丽崔菲菲栗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精神家园
  • 7篇家园
  • 6篇主义
  • 6篇民族
  • 5篇中华民族
  • 5篇马克思主义
  • 4篇中华民族共有...
  • 4篇文化
  • 4篇共有精神家园
  • 2篇新中国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人民
  • 2篇人民日报
  • 2篇日报
  • 2篇社会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理...
  • 2篇妇女
  • 2篇《人民日报》
  • 1篇新中国初期
  • 1篇新中国建立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梅景辉
  • 3篇文红玉
  • 2篇宫丽
  • 2篇崔菲菲
  • 1篇兰文华
  • 1篇李太平
  • 1篇杜志章
  • 1篇韩丹
  • 1篇张超
  • 1篇王明
  • 1篇陈仕平
  • 1篇栗志刚
  • 1篇黄长义
  • 1篇张远波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前沿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言轴心论视域下民族文化与精神家园的交融
2014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之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语言轴心论为基本视角,通过解析民族语言、观念、制度、行为、器物文化等各个范畴的内涵及其关联,对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园的交融做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
梅景辉
关键词:民族文化精神家园
浅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妇女的政治解放——以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为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在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妇女在政治上的解放尤为显著。"妇女能顶半边天",就是对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形象概括。由于《人民日报》在中国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的权威性、准确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本文以1949——1956年的《人民日报》为线索,探讨中国妇女的政治地位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是如何实现翻身解放以及翻身解放后政治地位提升的表现。
文红玉崔菲菲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妇女政治解放人民日报
意识形态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现代性之维被引量:4
2012年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多维的思想旨趣,对幻想世界的批判和现实生活世界的描述,以及文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交融,都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内涵。在现代性的语境之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则表现为意识形态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梅景辉
关键词:意识形态
传统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被引量:10
2010年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崇仁重义的仁义精神、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传统民族精神是以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的精神体系,与现代化进程存在着异质性的冲突,但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精神。历史经验表明,抛弃传统精神等于割断了历史的"脉搏",必然导致民族自信心下降、民族凝聚力减弱,引起社会的信仰危机。因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应扎根于民族传统精神,实现传统精神的现代转换。
韩丹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浅议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自我发展
2011年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理论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恩格斯晚年回答记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条是什么”时所说的那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却是永恒的。18至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历程,使青年马克思对科技的态度偏重于道义而非生产力,其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暴力革命学说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张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自我发展先进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青年马克思
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性语境及其创新被引量:6
2010年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意识形态的交锋并没有完全终结,而是更加隐蔽和复杂化。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来进行创新,将一种契合而又超越于时代的文化形态贯穿到理论教学之中,让人们在文化的理解中达成意识形态的认同。
梅景辉
关键词:文化形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代性语境
新中国妇女新形象的塑造——以《人民日报》的典型形象为例(1949—1956)被引量:1
201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亟须调动各种人才来为新生政权的稳固奠基力量。妇女作为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媒体对妇女的新形象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塑造,"社会主义妇女"的典型事例跃然纸上,成为新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崔菲菲文红玉
关键词:新中国妇女
建国初妇女婚姻解放与政治认同的养成被引量:2
2012年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政府政策和政治动员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妇女在婚姻家庭层面的解放,释放了长期受压迫的"半边天"的能量,使得这一群体对现行政治模式充满了认同,并积极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新中国妇女婚姻解放的过程和程度是此时期政治认同养成的一个维度。
文红玉
关键词:政治认同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从学理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明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指导方向,整合思想资源,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元素,马克思主义能够为精神家园的建构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以把握方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提升与理论的深化。
宫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互动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和谐共建
2010年
工业理性和物质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了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及自然家园的破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和谐共建应注重人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注重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弘扬,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取向。
宫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精神家园和谐共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