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44)

作品数:66 被引量:655H指数:16
相关作者:丁志伟赵威王发曾张改素刘静玉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9篇中原经济
  • 9篇中原经济区
  • 9篇经济区
  • 9篇城镇化
  • 7篇影响因素
  • 7篇城市群
  • 6篇中原城市
  • 6篇中原城市群
  • 6篇经济差异
  • 5篇区域经济
  • 4篇时空分异
  • 4篇农业
  • 4篇网络
  • 3篇多尺度
  • 3篇时空分异研究
  • 3篇农业现代化
  • 3篇县域
  • 3篇经济增长
  • 3篇俱乐部趋同

机构

  • 63篇河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宁波工程学院
  • 2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28篇丁志伟
  • 22篇赵威
  • 21篇王发曾
  • 17篇张改素
  • 8篇刘静玉
  • 7篇蔡冰冰
  • 6篇谢志祥
  • 5篇李永贺
  • 4篇李阳
  • 3篇刘正兵
  • 3篇史雅娟
  • 3篇朱永彬
  • 3篇宋琼
  • 2篇朱占峰
  • 2篇鲁丰先
  • 2篇覃成林
  • 2篇史琴琴
  • 2篇张荣荣
  • 2篇杨嫚
  • 2篇石海波

传媒

  • 10篇河南科学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6篇经济地理
  • 5篇河南大学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决策探索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14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49
2012年
通过实证中原城市群不同空间的集聚-碎化程度、经济集聚力和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影响,剖析长期以来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基本处于持续均质发展状态,其发展符合中心地理论K值原则;核心增长极弱核牵引,节点城市发展程度差异不大,节点在区域以发达道路交通交织成网,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
史雅娟朱永彬冯德显王发曾熊文
关键词:多中心城市网络中原城市群
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9年
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和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创新与经济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蔡冰冰赵威李永贺李政旸
关键词: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
中国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消费的时空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居民生活消费的完全分解模型,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居民生活消费的8个子项目消费增长进行了定量测度。结论如下:①中国的消费增长最主要是受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所致,人口城镇化推动作用居于次要位置。②人口城镇化对全国消费增长贡献比例越来越小,而且呈现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消费增长作用越来越小,而西部地区在逐年波动上升。③从消费结构来看,城镇化对食品、文娱、交通通讯和衣着消费推动作用较大。
李强郭晓娜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居民生活消费完全分解模型
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状态评价与定位推进被引量:2
2015年
在梳理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序特征方面,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并且2002年之后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水平呈现较稳定的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整体变化类似,但2008年出现下降,且2009之后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波动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从空间分异情况看,郑州、焦作、襄阳三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余地区相邻之间的差距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等级层次相对不明显。从整个分布格局看,第三、第四、第五级别区组成的区域占据了绝对主导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第一、第二级别区分布范围小且在郑州及其北侧小范围集中,整个区域的分布格局极其不平衡且局部差异大。基于评价结果进行了原因解读,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提出了定位推进建议。
丁志伟张改素康江江翟伟萍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协调度函数法,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在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方面,郑州市在基础设施规模化投资水平、开发利用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全省最高水平.周口市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全省除郑州市规模收益不变外,其他17个城市的规模收益均呈递增态势;在基础设施投入要素冗余量方面,济源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燃气普及率都有较大的冗余量;在协调度方面,三门峡、洛阳、漯河3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河南省的中部、西北部、西部地区各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协调度指数均较大.
李永贺赵威葛浩然雷龙涛张荣荣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于空间引力与客运联系被引量:24
2015年
以中原城市群县、市区节点为研究单元,基于引力模型与复杂网络模型,根据测定的城镇间引力量与城际直接的客运班次两类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比较与归纳。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突出了"双中心"与层次结构特征,引力与客运联系网络互为支撑,又各具特色,郑州与洛阳在城市群网络结构中的中心度较高,但对网络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城市群网络的集团化效应明显。城市群最大联系轴向有序,但空间网络结构并没有呈现较强的"长尾分布",城镇网络结构中心度分布有序性差。城市群引力网络子群体间的联系较弱,内部的联系密切,受行政区划的屏蔽或行政级别差异影响显著;而客运联系网络各子群体之间的联系较强,核心市区功能效应显著。
刘正兵丁志伟卜书朋王发曾
关键词:复杂网络客运网络中原城市群
开封市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分析及形成机制探索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运用ArcMap的空间分析工具和Ripley’s K函数法,分析开封市龙亭区、鼓楼区、顺河回族区和禹王台区各级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将各行政区内酒店的数量和星级进行对比,并探讨了酒店分布的热点区域和行政机制.得出结论:市内酒店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特征,且空间集聚的特征较为显著;酒店数量较多,但整体级别不高;市内酒店分布的区域间差距较大;学生消费群体对市内酒店布局的带动能力最强.
李政旸赵威刘永红蔡冰冰
关键词:酒店
我国西部地区市域经济的时空差异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特征量,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产业结构逐步向高层次结构迈进;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少数市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而65%左右的市域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以下;整体市域经济格局呈现"弱者不进,强者进缓,中间颠倒"的发展状况;市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的同时,相对差异先增大后波动减小;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集聚分布。最后,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效应以及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茹乐峰张改素丁志伟赵威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市域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基于人均、地均指标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密度2005年之前缓慢增长,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省域经济密度呈现"河南湖北争先,山西湖南安徽力争第三,江西垫底"的局面;市域经济密度格局整体较稳,局部变动明显。总结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个支撑点,十个增长点、一个成长片区、两大增长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得出中部经济密度格局变化中自然基础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起了重要作用,且社会服务因素作用日益强化,自然基础作用日益弱化的结论。
张改素丁志伟王发曾
关键词:经济密度中部六省
产业视角下的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宋琼刘静玉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复杂网络空间结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