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148)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江华王慧萍韩飞金娟吴建永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AR)的预测作用。方法将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存有血标本的495例受者纳入研究。回顾总结术后6个月内AR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健康对照(阴性对照)40例。采用细胞一ELISA法,以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底物榆测血清AECA水平。结果采用比值表示,P(患者)/N(阴性对照)=(A患者标本—A空自对照)/(A阴性对照—A空自对照)。P/N大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为阳性。结果495例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93例(18.8%)。维持血透时间大于12个月患者血清AECA水平(1.43±0.37)显著高于未透析患者(1.27±0.32,P=0.013)及维持血透时间≤12个月患者(1.31±0.32,P=0.029)。血清AECA水平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218,P=0.018)。AECA阴性、阳性患者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分别为23.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ECA阳性患者细胞性AR、体液性AR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35,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ECA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高淋巴毒反应为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囚素,优势比(OR)分别为2.056、1.751、1.764(P值分别为0.004、0.029、0.050)。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AECA阳性预示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增加:术前血清AECA水平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升高。
- 韩飞吕蓉金娟吴建永陈莹王慧萍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内皮细胞抗体急性排斥反应
-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新认识被引量:3
- 2010年
- 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肾移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免疫抑制剂应用下,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表现不典型、难治性排斥反应比例高等特点。本文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危因素的术前筛查与处理、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干预和免疫抑制药物合理应用、移植后感染预防等方面,综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提高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率。
- 陈江华韩飞
-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
- 移植肾小球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肾小球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的关系.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异常且病理证实为急性排斥并发小球炎受者51例的肾活检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同一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内T细胞表面标记物CD3、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体液性排斥特异性标记物C4d、细胞毒T淋巴细胞标记物颗粒酶B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标记物Foxp3的表达情况.根据PTC有无C4d沉积将受者分为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定量计数小球内阳性细胞数,并计算每个小球的平均细胞数.结果 C4d阳性与C4d阴性的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浸润的炎细胞数分别为17.79±7.70和8.17±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4d阳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与C4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3±7.03比2.57±1.22,P<0.01).C4d阴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以T淋巴细胞为主,与C4d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81比4.05±2.60,P=0.023).C4d阴性与C4d阳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T淋巴细胞都以细胞毒细胞为主(3.37±2.34比4.27±2.41,P=0.141),而没有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小球内炎细胞浸润总数与PTC的C4d沉积有关.C4d阳性患者小球炎细胞数多于C4d阴性患者.C4d阳性患者小球炎细胞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C4d阴性患者小球炎细胞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两组患者小球内T淋巴细胞都以细胞毒细胞为主.
- 金娟王慧萍赵杰何强毕艳陈江华
- 关键词:肾小球C4D
-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1098例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受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者术后均采用以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当发生排斥反应时,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疗效较差者则联合应用莫罗单抗-CD3或丙种球蛋白或行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53例受者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109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其余936例受者术后1年内肾功能稳定(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淋巴毒、HLA抗原错配数、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及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冈素间的差异,比较3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情况及移植肾存活率,分析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与细胞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受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供肾冷缺血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在术前HLA抗原错配数、PRA水平及供肾热缺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为27.4%(14/53),明显高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的7.3%(8/109)和对照组的2.2%(21/936),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P<0.01).剔除发生排斥反应后未逆转者,3组间移植肾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明显影响移植肾存活,但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 王仁定王慧萍吴建永王逸民张建国黄洪锋何强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存活率
- 靶向造影剂(Gd-DTPA-Granzyme B)的制备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计算其相关参数,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以及免疫组化法判定其免疫活性。结果: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颗粒酶B单抗的质荷比高峰主要出现在133986.41处,连接Gd-DTPA后高峰主要在139736.06的位置;根据质谱结果计算得每分子抗体可以连接20个左右的Gd3+;MTT法结果显示:Gd、DTPA、Gd-DTPA,以及Gd-DTPA-GB mAb组在浓度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1∶175)与阳性对照组(1∶150)比较,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结论:在体外,本实验室设定的条件能够合成磁共振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而且该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无明显细胞毒性。
- 谢易刘广义韩飞姜虹茅幼英王慧萍赵杰金娟陈江华
- 关键词:钆DTPA造影剂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