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80404ZD05)
-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晓榕庞保平李艳艳常静卜庆国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多异瓢虫食物消耗与利用与其猎物棉蚜的寄主植物种类相关(英文)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 李艳艳周晓榕段文昌庞保平
- 关键词:多异瓢虫瓜蚜寄主植物
- 温度对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Thomas)是2种主要的马铃薯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这两种马铃薯蚜虫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测定了5个温度(10,15,20,25和30℃)下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指标,并组建了4个恒温条件下(10,15,20和25℃)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0~25℃范围内,2种蚜虫的若蚜期、世代历期、成蚜寿命和产蚜期等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30℃高温抑制了其发育、存活和繁殖。2种蚜虫的平均世代历期(T)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分别从10℃的30.08 d和35.35 d缩短至25℃的14.28 d和12.95 d。桃蚜的净增殖率(R0)在15℃时最高(86.00),其次为20℃(73.75),再次为25℃(62.49),最低为10℃(51.00);马铃薯长管蚜的R0在15℃最高(58.97),其次为10℃(51.98),再次为20℃(48.94),最低为25℃(12.36)。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最小10℃的0.1307增大到25℃的0.2896;马铃薯长管蚜的rm在20℃时最大(0.2182),其次为25℃(0.1942),再次为15℃(0.1485),最小为10℃(0.1118)。在相同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马铃薯长管蚜。【结论】温度对2种马铃薯蚜虫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桃蚜在马铃薯上的种群增长能力强于马铃薯长管蚜。这一结果为马铃薯蚜虫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并解释了桃蚜在马铃薯上发生数量多于马铃薯长管蚜的原因。
- 周晓榕卜庆国庞保平
- 关键词:桃蚜马铃薯温度存活曲线生命表
- 瓜蚜为害对寄主植物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为明确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与其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本文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磷钼酸-磷钨酸比色法及索氏回流法,分别测定了瓜蚜为害对黄瓜、哈密瓜、南瓜、瓢葫芦和搅瓜等5种寄主植物叶片内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单宁及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为害后,供试寄主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单宁和黄酮的含量明显上升。说明瓜蚜为害导致寄主植物营养质量下降,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上升,从而对植食者产生诱导抗性。
- 李艳艳周晓榕庞保平常静
- 关键词:瓜蚜寄主植物营养物质次生物质
- 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的变化被引量:6
- 2009年
-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其次为脂肪(24.01%~30.33%),最低为总糖(4.09%~7.91%)。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mg/100m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mg/100mg),再次为亮氨酸(2.59~3.60mg/100mg),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除瓢葫芦外,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为16.20%,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08%~27.72%,而不饱和脂肪酸只占2.58%~3.84%。结果提示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
- 吴秀花周晓榕庞保平李艳艳郝建秀
- 关键词:瓜蚜寄主植物氨基酸脂肪酸
- 寄主植物对瓜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在(25±1)℃条件下比较了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各龄历期、成蚜寿命、日均产仔量、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完成1代所需时间在瓢葫芦上最长,为5.8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5.24~5.45 d).成蚜寿命在黄瓜上最长,为20.0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14.76~16.03 d).瓜蚜种群存活曲线在所有供试寄主植物上均为Ⅰ型,即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而且在黄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4种供试植物.根据瓜蚜内禀增长率大小排序,寄主适合性依次为哈密瓜>瓢葫芦>南瓜>黄瓜>茭瓜.
- 李艳艳周晓榕庞保平常静
- 关键词:瓜蚜寄主植物生命表种群参数
- 温度对马铃薯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新叶圆片法,研究了不同恒温(10℃、15℃、20℃、25℃和30℃)条件下马铃薯棉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生殖力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棉蚜在马铃薯上的各龄历期和成蚜寿命及产仔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历期、成蚜寿命和产仔期分别从10℃的17.72 d、53.03 d和26.18 d下降到30℃的4.77 d、14.60 d和6.84 d。完成1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10.8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4.56℃。总产仔量在15℃-25℃范围内最高(63.29-69.36头),其次为10℃(40.00头);日均产仔量在25℃时最高(5.61头/日),其次为20℃(3.47头/日)和30℃(3.35头/日)。除在10℃时为Deevey-II型存活曲线外,在其它温度下均为Deevey-I型存活曲线。根据内禀增长率大小排序,25℃是马铃薯棉蚜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其后依次为30℃、20℃、15℃和10℃。
- 周晓榕卜庆国庞保平
- 关键词:棉蚜温度生命表有效积温马铃薯
- 一种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发酵乳中L.rhamnosus的方法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比对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与其他乳酸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出L.rhamnosus的种属特异性引物,应用此引物进行种属特异性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图谱分析,建立快速检测发酵乳中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
- 包秋华张家超李梅花赵文静张和平
- 关键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PCR实时荧光定量PCR
- 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却hisgossypii Glover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70头/IK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 李艳艳周晓榕庞保平
- 关键词:多异瓢虫瓜蚜捕食功能反应寄主植物
- 多异瓢虫对瓜蚜为害后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挥发物成分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健康植株、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高密度蚜虫(≥700头/L)、有蚜植株以及密度≥4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黄瓜挥发物和密度≥2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搅瓜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低密度蚜虫(≤500头/L)和健康植株挥发物没有引诱作用。应用动态顶空收集法提取健康植株、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的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黄瓜健康植株、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中分别鉴定出8,12和18种挥发物,主要组分为十八烯、E-5-二十碳烯、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诱导出的新组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正十三烷、α-法呢烯、雪松醇、正十八烷、正二十六烷及7种未知种类;从搅瓜健康植株、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分别鉴定出11,18和20种挥发物,主要组分为石竹烯、十八烯、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诱导出的新组分为苯乙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α-蒎烯、正十四烷、长叶烯、α-石竹烯及2种未知种类。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挥发物中引诱多异瓢虫的有效组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李艳艳周晓榕庞保平韩海斌闫锋
- 关键词:多异瓢虫瓜蚜搅瓜挥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