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656H1203)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钱江张锐袁一飞王朱健吴继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视网膜
  • 2篇葡萄膜
  • 2篇网膜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眼表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容剜除
  • 1篇眼内容剜除术
  • 1篇眼座
  • 1篇眼座植入
  • 1篇义眼
  • 1篇义眼座
  • 1篇义眼座植入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张锐
  • 4篇钱江
  • 3篇袁一飞
  • 1篇王朱健
  • 1篇郭洁
  • 1篇万凌光
  • 1篇任慧
  • 1篇毕颖文
  • 1篇薛康
  • 1篇付海滨
  • 1篇吴继红

传媒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帕瑞昔布钠对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在全麻下行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的患者60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给予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共2天;B组在上述时间点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2m1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苏醒后即刻(T1)、术后4h(T2)、24h(T3)、48h(T4)的镇痛效果,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指标VAS评分,药物副作用。结果T1。T3时A组VAS评分分别为1.83±0.70、1.17±0.65、0.93±0.58;B组VAS评分分别为2.87±1.04、2.30±0.92、1.40±0.62。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T4时两组评分分别为0.57±0.50、0.67_+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未观察到帕瑞昔布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帕瑞昔布钠对于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2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袁一飞张锐钱江付海滨万凌光
关键词:眼内容剜除术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被引量:4
2017年
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组具有特异性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表现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对于IgG4相关性疾病并发恶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主要有淋巴瘤和其他非淋巴性肿瘤。现阶段研究认为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不同部位的IgG4相关性疾病诱导发生的恶性肿瘤类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恶性肿瘤可能与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关。IgG4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与IgG4相关性疾病的组织炎症表现可能帮助解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
袁轶群张锐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肿瘤淋巴细胞炎症
眼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眼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眼表SCC患者22例,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患者均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眼表SCC切除手术。结果切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均证实为眼表SCC。肿瘤发生于颞侧14例(63.6%),发生于鼻侧5例(22.7%),环绕角膜生长2例(9.1%),位于角膜表面1例(4.5%)。其中累及角膜缘19例(86.4%),环绕角膜缘2例(9.1%),仅累及结膜2例(9.1%),累及半月皱襞1例(4.5%),累及巩膜13例(59.1%),侵犯至眼内2例(9.1%)。肿瘤的外观表现:结节状7例(31.8%)、菜花状5例(22.7%)、草莓状5例(22.7%)、乳头状4例(18.2%)、角结膜缘弥漫性增厚1例(4.5%)。多数肿瘤基底宽阔,厚度中等。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4例(18.2%)。4例患者(18.2%)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中2例(9.1%)侵犯至眼内,行眼球摘除手术。结论睑裂部角膜缘是眼表SCC的好发部位,其中颞侧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眼内,少数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结增大。早期诊断和手术完整切除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张锐钱江郭洁毕颖文袁一飞
关键词:眼表鳞状细胞癌
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葡萄膜视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梅毒、HIV血清学检查.选择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为阳性,且RPR> 1:8,同时HIV病毒检测阳性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葡萄膜视网膜炎.所有患者均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眼底、眼压及眼部B超检查,除因玻璃体混浊或因全身因素不能耐受者,均行FFA检查,部分患者行OCT检查.同时进行全身检查.结果 共收集病例26例,其中男性24例(92.3%),女性2例(7.7%),就诊年龄为20~63岁,平均(39.3±13.2)岁.RPR滴度为1:32~1:512.其中3例为单眼发病(11.5%),23例为双眼发病(88.5%),共49只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6至手动.全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表现,39只眼(79.6%),仅出现前葡萄膜炎者2只眼(4.1%),后葡萄膜炎8只眼(16.3%).前房炎症细胞(-)~(+++),玻璃体混浊轻度至重度.眼底病变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6只眼(32.7%)、玻璃体炎27只眼(55.1%)、视网膜脉络膜炎5只眼(10.2%)、视神经炎5只眼(10.2%)、视网膜炎5只眼(10.2%),其中包括坏死性视网膜炎2只眼(4.1%)、视网膜血管炎4只眼(8.2%)、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2只眼(4.1%),多灶性脉络膜炎2只眼(4.1%).5只眼(10.2%)眼压升高.全身表现包括:皮疹5例(19.2%),阴部溃疡5例(19.2%),下疳3例(11.5%),头痛2例(7.7%),双下肢无力2例(7.7%),发热2例(7.7%),口腔溃疡1例(3.8%),脱发1例(3.8%).结论 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眼底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多数患者同时伴有玻璃�
张锐钱江王朱健袁一飞
关键词:HIV感染梅毒葡萄膜炎视网膜炎
视网膜母细胞瘤低外显率一家系基因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明确一国人低外显率视网膜母细胞瘤(RB)家系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一个3代9人的汉族RB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观察。采集家系中6人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进行检测;对候选致病性突变位点运用Sanger验证,确定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家系9人中,先证者(Ⅲ2)为双眼RB,Ⅲ1为单眼RB;Ⅲ3为双眼RB,已死亡。除先证者外,Ⅲ1左眼及其他所有受试者眼底检查结果正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B患儿及2名携带者(Ⅱ2、Ⅱ3)Rb1基因检出一个错义突变c.1981C〉T(P.Arg661Trp);2名正常者(Ⅱ1、Ⅱ4)未发现该突变。推测该家系RB外显率为50%。结论国人-RB低外显率家系中发现Rb1基因错义突变c.1981C〉T;RB外显率为50%。
薛康吴继红任慧张锐钱江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外显率
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炎症浸润细胞及免疫治疗被引量:1
2019年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表明,免疫治疗可能是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分析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将不仅有助于理解肿瘤生长和免疫逃避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且有助于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简述了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回顾了常见的免疫治疗进展。
伍雪张锐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