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2)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进欣郭楠王今殊张威李超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苏北海岸带盐沼外源苯的环境归趋:自然移除被引量:1
- 2014年
- 挥发性苯在环境中的长期暴露具有致癌和致其他疾病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人的身体健康。分别于植物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采用静态箱技术,沿环境梯度原位测定苯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挥发性苯的浓度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在海—陆变化梯度上,大气挥发性苯浓度变化呈现V字形空间变化趋势;研究区大气中挥发性苯可能源于沿海工业和汽车排放以及外海海水溶解挥发性苯的横向输送。盐沼生态系统对大气中外源挥发性苯的自然移除特征主要表现在:1海岸带盐沼植物和土壤是大气中挥发性苯的重要汇,而且对其上生长的植物具有显著的物种依赖性;植物对外源输入的挥发性苯的自然吸收通量可能与其生物量、叶面蜡质含量和气孔丰度有关,而土壤的自然移除能力可能取决于土壤温度、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可溶性盐总量;2海岸带盐沼对于外源输入的挥发性苯的自然吸收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植物及其根际环境对挥发性苯的自然吸收能力和对生态因子响应敏感性程度的差异性;3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并没有增加海岸带盐沼对挥发性苯气体的自然吸收通量。
- 王进欣黄巧华李超郭楠张威王今殊
- 关键词:盐沼环境归趋互花米草
- 苏北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通量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分别于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二氯苯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二氯苯可能源于海水外源输入,海岸带盐沼植物和土壤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具有重要的吸收作用,盐沼土壤和植物根系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大于盐沼植物地上部分,其强度具有显著的物种依赖性;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的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这种季节差异性源于高等植物及其根际环境自然吸收能力以及对生态因子响应敏感性程度的季节差异;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地空间异质性,这种空间异质性与盐沼生态系统对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的物种依赖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盐沼植物是大气二氯苯自然吸收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盐沼生态系统高等植物物种种类、生物活性以及影响生物活性生态因子的空间差异性是盐沼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即使在高等植物生物活性降低的非生长季,高等植物地上立枯的存在也能够对大气中二氯苯的自然吸收产生影响。
- 王进欣黄巧华李超张威郭楠王今殊
- 关键词:二氯苯空间异质性
- 潮水作用下苏北海岸带盐沼甲烷通量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甲烷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贡献,在全球的碳循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7月(生长季)和2013年12月(非生长季)在中国江苏省盐城海岸带盐沼湿地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CH_4的通量。结果表明,在光滩和植被演替带上,光滩、互花米草带和獐茅带甲烷的通量均值分别为0.26±0.44mg·m^(-2)·d^(-1)、25.83±4.25mg·m^(-2)·d^(-1)和2.68±1.47mg·m^(-2)·d^(-1)表现为甲烷的源,盐地碱蓬带通量均值为-0.56±0.94mg·m^(-2)·d^(-1)表现为甲烷的汇,距离潮沟远近上,潮沟处甲烷的通量均值最大(16.90±3.71mg·m^(-2)·d^(-1)),大于近潮沟处(5.17±2.11mg·m^(-2)·d^(-1))和远潮沟处的甲烷通量均值(8.93±3.21mg·m^(-2)·d^(-1));植被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甲烷通量较为接近,甲烷通量均值分别为10.48±2.90mg·m^(-2)·d^(-1)、9.65±2.29mg·m^(-2)·d^(-1),生长季的甲烷通量略大于非生长季的甲烷通量;生长季潮水周期性变化中落潮甲烷通量比涨潮、平潮时期的甲烷通量值大,非生长季涨潮时期甲烷通量大于平潮、落潮时期的甲烷通量。高等植物的地上部分去除对甲烷的排放影响不一,去除高等植物后的互花米草带甲烷通量增加,盐地碱蓬带和獐茅带甲烷通量减少。盐沼甲烷排放与丰富的有机质有关,有机质提供甲烷产生的基质。在过碱的盐沼环境中产甲烷菌的活性受到限制,甲烷的通量与pH的呈负相关。硫酸盐浓度在378mg/L^530mg/L与甲烷通量无相关性、530mg/L^1100mg/L与甲烷通量呈正相关,在1100mg/L^1130mg/L与甲烷通量呈负相关。生长季光照、温度与甲烷通量呈正相关。
- 颜文王进欣赵赟昊郭楠
- 关键词:盐沼甲烷潮水通量
- 潮水影响下苏北海岸带盐沼DMS通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海岸带盐沼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的一环,对全球气候变化也产生深远影响。2013年7月(生长季)和2013年12月(非生长季)在中国江苏省盐城海岸带盐沼湿地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DMS的通量。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盐沼湿地整体上表现为DMS的源。植被带及光滩上,互花米草带具有最高的DMS排放率38.06±8.97mg·m^(-2)·d^(-1);距离潮沟远近上,潮沟内DMS通量0.35±0.11mg·m^(-2)·d^(-1)远小于近潮沟10.30±5.09mg·m^(-2)·d^(-1)与远潮沟9.57±4.04mg·m^(-2)·d^(-1)DMS通量;非生长季DMS通量14.31±5.80mg·m^(-2)·d^(-1)高于生长季的DMS通量5.56±2.63mg·m^(-2)·d^(-1)。地上植被及其残留根系、潮水的周期性变化均影响DMS的通量大小。
- 颜文郭楠王进欣
- 关键词:盐沼二甲基硫潮水通量
- 影响海岸带盐沼土壤有机质、TN和TP含量时空变化的关键因子:潮水和植被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潮水和植被交互作用梯度上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布的特殊性,分别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在苏北盐沼沿近潮沟带和远潮沟带2条样线布设9个固定采样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植被和潮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对于潮水,植被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盐沼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和月份变化,空间变化主要包括植被带(潮水)梯度上和样带间(潮流)的差异,在植被带(潮水)梯度上植被带高于光滩,而植被带间呈现由海向陆的递减趋势,即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有机质样带间差异表现为在低位盐沼远潮沟带大于近潮沟带,而中位盐沼却是近潮沟带大于远潮沟带,全磷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不具显著性;p H、土壤含水量和盐分含量等与潮水作用直接相关的因子与距海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距海距离也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与p H、土壤含水量及盐分含量等因子为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潮水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 王进欣张威郭楠李超王今殊
-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全磷植被分布潮水
- 苏北沿海互花米草入侵盐沼自然移除外源苯乙烯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恶臭气体苯乙烯在环境中的长期暴露可致人体产生黏膜与眼睛刺激以及肠胃功能紊乱,甚至产生疼痛、疲劳、乏力、抑郁和神经病变,严重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分别于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苯乙烯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苯乙烯的浓度接近于国家规定的厂界污染源排放的最大允许值,在由海向陆的梯度上,大气中苯乙烯的浓度变化表现为近陆海点高而远陆海点低,由此推断,本区大气中苯乙烯主要源自沿海化学和石化工业排放以及外海苯乙烯的大气、潮水和潮流的横向输送;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中,盐沼植物和土壤对外源苯乙烯的自然移除是苯乙烯的重要汇,盐沼对苯乙烯的自然移除能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性,并具有显著的物种依赖性.高等植物对苯乙烯的自然移除能力可能与高等植物生物量、叶面蜡质含量以及气孔丰度有关.而土壤对苯乙烯的自然移除能力可能取决于土壤温度、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可溶性盐总量.互花米草的入侵并没有增加海岸带盐沼对苯乙烯气体的自然移除能力,没有显著的增汇效应.
- 王进欣李超郭楠张威王今殊
- 关键词:苯乙烯互花米草盐地碱蓬盐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