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112014)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黄伟章日光王宝俊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乙酸
  • 2篇CH
  • 2篇CO
  • 1篇等温
  • 1篇氧化合物
  • 1篇热力学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化合物
  • 1篇广义梯度近似
  • 1篇含氧
  • 1篇含氧化合物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PD催化
  • 1篇PD催化剂
  • 1篇C2
  • 1篇CH4
  • 1篇CO2

机构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王宝俊
  • 2篇章日光
  • 2篇黄伟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H4-CO2两步步阶转化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
提出了不经合成气直接由 CH和 CO合成 C-含氧化合物乙酸、乙醇的两步步阶反应转化工艺:第一步使 CH解离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生成表面金属表面碳物种 M-CH;第二步 CO的插入 M-CH 继之加氢生成乙酸和乙醇。大量实...
黄伟章日光孙维周李志勤
关键词:CH4CO2
文献传递
Co-Pd催化剂上CH_4/CO_2合成乙酸反应中CO_2与表面金属物种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09年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FT-GGA)对Co-Pd催化剂上CH4/CO2两步法合成乙酸反应中CO2与金属表面物种M—H(M=Co,Pd)和Pd—CH3的插入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CO2与M—H和Pd—CH3的插入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CO2与M—H和Pd—CH3相互作用的4个反应路径中,反应以CO2与Co—H作用生成产物HCOO—Co为动力学优先路径,但由于HCOO以双齿形式与金属Co结合,其结合能较大,导致HCOO在金属表面不易脱附,故较难形成甲酸;反应生成H3CCOO—Pd产物路径次之,H3CCOO和Pd之间结合能较小,H3CCOO容易脱附形成主产物乙酸;生成H3COOC—Pd反应为动力学最不利路径,故甲酸甲酯为动力学禁阻产物;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章日光黄伟王宝俊
关键词:乙酸CO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
Co/Pd催化剂上CH_4/CO_2等温两步反应直接合成乙酸的热力学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CH4/CO2两步法合成乙酸反应中表面碳化物CH4(x=0~3)在Co和Pd模型表面上不同吸附活性位上的吸附能、空间构型和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计算结果表明,CH4/CO2两步反应在单一金属Co或Pd催化剂上在常压等温条件下不能有效进行,但在CO和Pd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上,两步反应在常压等温下可以进行.在Co和Pd双金属催化剂上,金属Co活化CH4生成金属碳化物CH,Co(x=0,1)为热力学允许反应,其后CHx溢流到金属Pd上形成CH、Pd(y=1~3)碳化物,最后CO2插入CHyPd生成乙酸,后两者在常压等温情况下也为热力学允许反应,并且在435K以上可以与前者构成等温循环.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章日光黄伟王宝俊
关键词:热力学乙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