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107)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宝三彭承宏叶萍刘宝林陈儿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微囊
  • 3篇胰岛
  • 3篇生物材料
  • 3篇细胞
  • 2篇胰岛移植
  • 1篇冻存
  • 1篇英文
  • 1篇人肿瘤细胞
  • 1篇生物人工
  • 1篇生物人工肝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人工肝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微胶囊
  • 1篇微囊包裹
  • 1篇微囊化
  • 1篇微载体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彭承宏
  • 7篇韩宝三
  • 4篇叶萍
  • 3篇陈儿同
  • 3篇刘宝林
  • 2篇周燕
  • 2篇杨晓昀
  • 2篇沈柏用
  • 1篇程东峰
  • 1篇余松林
  • 1篇李宏为
  • 1篇赵庆孝
  • 1篇王加祥
  • 1篇马明哲
  • 1篇杨波
  • 1篇李巧巧
  • 1篇王欣
  • 1篇吴旭波
  • 1篇常兆华
  • 1篇张华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微囊搅拌实验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比较2种微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通透性,及细胞染色实验判断2种微囊包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区别。结果微囊搅拌100min后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100%,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5%,两种微囊机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溶液中加入FITC—BSA15min后,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4AU,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1.5AU,两种微囊对FITC—BSA的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肝细胞培养1周后细胞染色实验显示微囊中活肝细胞数为100%,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的活肝细胞数约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对于中分子量壳聚糖更适合于作微囊的材料。
王加祥韩宝三吴旭波余松林彭承宏
关键词:肝细胞微囊壳聚糖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载体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9-10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67/2009;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检索词为"microcarrier,biomaterials cell culture,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微载体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②微载体细胞培养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载体的研究与制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仍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新型的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来调节微载体的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
周燕刘宝林杨波王欣彭承宏韩宝三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
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0/2009万方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微囊化移植,微囊化可控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microencapsulated,transplantation,controlled release"。中文关键词为"微囊化"。结果与结论:微囊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了一个三维培养基质,改善细胞间的作用,提高细胞的功能;为异体细胞提供了免疫屏障,阻挡免疫细胞的识别,但又不妨碍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运输;为机体提供可控的长期稳定缓释有效成分治疗疾病。微囊化技术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帕金森症、肝衰竭、脊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科领域、肿瘤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但微囊化技术从个别动物试验成功到真正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漫长的历程,在拓宽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理想刚性结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半透膜性的探索。
杨晓昀陈儿同周燕刘宝林张华徐文强李巧巧叶萍彭承宏韩宝三
关键词:微囊化生物人工肝胰岛免疫隔离
微囊包裹人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2011年
微囊是指直径在200~1500μm的球形生物相容性半透膜,这种膜允许营养物质、氧气、细胞分泌的产物及废弃物双向通过,却能阻止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通过.体内原位注射微囊化的肿瘤细胞在细胞生长、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制造原位肿瘤模型、器官转移模型等方面相对于体外单层细胞、团块状细胞培养,体内原位、远端器官肿瘤细胞注射及肿瘤组织种植,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囊化人肿瘤细胞可广泛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疗效评估等.本文对微囊化人肿瘤细胞的优点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马明哲程东峰韩宝三彭承宏
关键词:肿瘤细胞微囊
微囊化细胞的低温保存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微胶囊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隔离工具,低温冷冻方便了微囊的保存与运输,有利于微囊化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目的:综述微囊低温保存技术中微囊低温保存特点、不同保存方法优缺点、研究方法及微囊低温保存实验现状。方法:检索1980/2010 PubMed数据库,1991/2010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微囊低温保存研究,低温保存工艺理论及专用仪器,微囊低温保存技术医学应用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微囊化细胞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的损伤特点与细胞、组织有很大不同。微囊相对较大的尺寸与复杂的囊壁半透膜结构,使得微囊结构与囊内细胞更容易受到溶质损伤与冰晶损伤,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单细胞悬液的低温保存方案。慢速冷却法与玻璃化法是两种常见的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方法,各有利弊。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尚未成熟,在开发新型微囊低温保存设备,优化设计微囊低温保存方案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微囊冻存机制更深层次的探索。
叶萍常兆华刘宝林赵庆孝彭承宏沈柏用韩宝三
关键词:玻璃化胰岛移植生物材料
微囊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微囊胰岛细胞移植后能改善糖尿病的糖代谢异常,并实现对血糖的持续监测和调节,且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能消除或减轻受体对异体或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或消除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合适的囊材、合理的工艺、先进的制囊设备和胰岛分离提纯技术、适宜的移植位置能增强微囊胰岛细胞的抗机械强度,提高生物相容性,减少囊周纤维化现象,改善人工胰岛细胞的功能,延长存活时间。
陈儿同杨晓昀叶萍彭承宏韩宝三
关键词:微囊胰岛糖尿病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冻存的低温显微实验(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微囊的低温保存效果均不理想,已成为制约微胶囊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观察不同溶液、不同降温速率冻存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itosan-alginate,ACA)微囊时冰晶的特点及其对微囊形态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ACA微囊低温保存的降温方法。设计:观察实验,于2008-02/04在上海理工大学低温显微镜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自制的高压脉冲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ACA微囊。方法:在低温显微系统下以1,10,30和100℃/min的降温速率对微囊进行低温保存,最后以50℃/min复温;然后在ACA微囊悬液中加入10%二甲基亚砜,重复实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降温速率及添加了二甲基亚砜后冰晶生长情况及其对ACA微囊形态的影响;复温后微囊形态的变化及微囊的破损率。结果:在以小于10℃/min降温速率且不添加低温保护剂的情况下,冻结过程中生成的冰晶粗大,冰晶的生长会导致微囊发生形变,当提高降温速率、添加二甲基亚砜后,冰晶变得细小,对微囊的损伤也更小。从复温后微囊的形态来看,以超过30℃/min降温、添加10%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时微囊的破损率较小(P<0.05)。结论:微囊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主要受到由冰晶生长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提高降温速率及添加低温保护剂可以有效抑制冰晶的生长。
陈儿同叶萍徐彬凯彭承宏沈柏用李宏为韩宝三
关键词:微胶囊生物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