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0Z107)

作品数:22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志毅安新民杨敏生刘军梅叶梅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基因
  • 7篇毛白杨
  • 7篇白杨
  • 6篇杨树
  • 4篇转基因
  • 2篇对转
  • 2篇烟草
  • 2篇植物
  • 2篇植株
  • 2篇三倍体毛白杨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激素
  • 2篇转基因植物
  • 2篇克隆
  • 2篇花器官
  • 2篇花器官发育
  • 2篇基因植物
  • 2篇ROLB基因
  • 1篇代谢途径
  • 1篇单倍体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生物...
  • 1篇天津国土资源...

作者

  • 12篇张志毅
  • 11篇安新民
  • 6篇杨敏生
  • 5篇李昊
  • 5篇刘军梅
  • 5篇叶梅霞
  • 4篇曹冠琳
  • 4篇龙萃
  • 4篇崔东清
  • 3篇王静澄
  • 3篇梁海永
  • 3篇薄文浩
  • 2篇陈仲
  • 2篇于来
  • 2篇张晓军
  • 2篇刘颖
  • 2篇庞晓明
  • 2篇郝宇
  • 1篇江锡兵
  • 1篇荆艳萍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Forest...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fferences of EST-SSR and genomic-SSR markers in ass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in poplar被引量:3
2012年
We analyzed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of 16 poplar clones between genomic-SSR and EST-SSR markers.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detected by genomic-SSR was 4.1,Shannon's index 1.0646,observed heterozygosity 0.4427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0.5523,while for the EST-SSR,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was 2.8,Shannon's index 0.6985,observed heterozygosity 0.2330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0.4684.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ST-SSR capacity of genotypic identification was more precise than that of genomic-SSR.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EST-SSR and genomic-SSR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s in polymorphism detection and genotypic identification.These difference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SSR markers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other related research.
SONG Yue-pengJIANG Xi-bingZHANG ManWANG Ze-liangBO Wen-haoAN Xin-minZhang De-qiangZHANG Zhi-yi
关键词:杨树无性系基因型鉴定多态性检测
多拷贝rol基因对转基因杨树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对转入多拷贝rolB、rolC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高生长量、生根率和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多拷贝rol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再次分别转入rolB、rolC基因后,部分株系试管苗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各株系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olB基因转化植株的内源IAA平均含量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其IAA/ABA值亦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试验结果表明rol基因的多拷贝促使转化植株快速大量生成毛状根。
郝宇梁海永杨敏生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内源激素
转不同rol基因741杨株系相关性状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对已转入rolB、rolC基因741杨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对其根系生长状况、苗高、叶绿素a和b、叶绿素荧光以及内源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rolB、rolC基因741杨各株系发根率、发根量均高于未转基因对照。转rolB基因741杨株系苗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b含量上升,Fv/Fm、PI值下降,IAA、ZT含量上升,ABA含量下降。转rolC基因741杨各株系顶端优势减弱,植株矮化,叶绿素a、b含量降低,Fv/Fm、PI值下降,IAA、ZT、ABA含量上升。总体比较,转rolB基因741杨株系生根率,叶绿素a、b含量,PI值、ZT和IAA含量均高于转rolC基因741杨株系。
王连荣缪丽萍张晓军杨敏生
关键词:741杨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内源激素
外源rolB基因对已转Ri质粒的杨树苗期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多拷贝rolB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对转入多拷贝rolB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1年生植株进行了苗期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和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的苗高、节间距和地径(其中多拷贝株系863B的地径与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一样)均低于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Ri质粒转化株系的苗高、节间距和地径的差异无规律性。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和Ri质粒转化株系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低于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其中01B组多拷贝株系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均低于其Ri质粒转化株系,而63B组多拷贝株系与其Ri质粒转化株系之间的差异无规律性。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Ri质粒转化株系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无规律性。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进行比较,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和Ri质粒转化株系差异均为无规律。
张晓军郝宇梁海永杨敏生
关键词:ROLB基因RI质粒苗期生长光合特性
毛白杨PtSEP3-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其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0
2010年
SEP(SEPALLATA)类基因属于花器官发育ABCDE模型中的E类基因,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该类基因可能具有控制花器官形态发育以及激活其它类型基因的功能,是一类花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因此,研究杨树SEP类基因启动子表达特性对于杨树的开花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毛白杨SEP3基因和毛果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了PtSEP3-1基因上游2000bp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包含大量光响应元件ACE、Box I和Box4等,此外还有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motif以及胁迫响应元件HSE、TC-richrepeats等。进一步构建了一个以PtSEP3-1启动子驱动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PtSEP3-1protest,为该启动子的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王静澄李昊崔东清刘军梅叶梅霞张志毅安新民
关键词:毛白杨启动子
一种消除转基因植物潜在风险的新技术被引量:8
2010年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为寻求解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有效工具而不懈努力。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华人科学家李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6年多的深入研究,在此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2007年发表了"外源基因清除"技术(Gene-deletor)。该技术整合了Cre/LoxP和FLP/FRT双重组系统,用器官或组织特异启动子驱动FLP/Cre,在外源基因发挥功能之后,可将其从转基因植物的花粉、果实和种子中彻底清除,可有效防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植物或杂草的逃逸,从而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生态和食品安全的担忧。着重介绍了"外源基因清除"技术(Gene-deletor)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安新民荆艳萍刘军梅张志毅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食品安全
毛白杨labA-like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滤纸吸附噬菌体--PCR法,从毛白杨花芽cDNA文库中分离克隆了PtlabA-like1基因cDNA全长序列。在ConservedDomainsDatabase(CDD)中对该基因氨基酸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其包含一个LabA-likesuperfamily结构域,故将其命名为PtlabA-like1。经BLAST分析,在毛果杨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到含有该保守结构域的其他9个家族成员。运用BioEdit和MEGA3.1软件,绘制了该基因家族表达蛋白的系统进化树。通过RT-PCR分析,揭示了该基因及其他家族成员在毛白杨中的组织差异表达模式:PtlabA-like1、PtlabA-like6呈现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茎、幼叶、成熟叶和雌雄花芽组织中均表达,但PtlabA-like1表达丰度较高;PtlabA-like8只在根部表达,且表达丰度较低;其他成员在根、茎、成熟叶、幼叶和雌雄花芽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不同成员的表达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
刘军梅李昊崔东清叶梅霞张志毅安新民
关键词:毛白杨克隆
植物多胺代谢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1年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及抗逆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在植物中的多胺合成途径已经基本揭示,其生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逐步得到阐明。对多胺合成突变体和各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使得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多胺以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概述了植物多胺代谢途径,重点综述了代谢途径中各基因的功能及遗传操作的最新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尤其是相关基因在植物抗逆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作了讨论。
刘颖王莹龙萃张志毅庞晓明
关键词:多胺代谢途径生物合成途径抗病性
PtAP3不育结构转化毛白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毛白杨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但是毛白杨雌株在蒴果成熟时有飞絮现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获得不飞絮的不育毛白杨,将利用不育结构35S-PtAP3-IR-NOS对毛白杨进行转化,经PCR验证,共获得阳性转化植株12株,通过荧光定量检测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AP3的表达量,发现不同株系间表达量一致,差异较小,相对表达量最高的株系为内参的4.96倍,最低的株系为内参的3.02倍。转基因植株中的上游基因LFY、PI的相对表达量与野生型对照相比下降明显,而下游基因SEP2、SEP3、SEP4的相对表达量与野生型对照比较没有太大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转35S-PtAP3-IR-NOS不育结构的毛白杨阳性植株中AP3、LFY、PI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对毛白杨花发育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利用转基因手段获得不育材料提供了依据。
于来安新民曹冠琳陈仲张志毅
关键词:毛白杨
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大量获得转MdSPDS1基因的转基因毛白杨,对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转化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叶片预培养3d后,用OD600为0.4的菌液侵染7min,再共培养3d。卡那霉素抗性芽的二次筛选中,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20和50mg/L。实验获得毛白杨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共43株,经PCR检测,其中9株呈阳性,占抗性植株总数的20.9%,优化转化系统的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9.38%。本研究为下一步鉴定基因功能和转基因植株耐盐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龙萃庞晓明曹冠琳刘颖张志毅
关键词:毛白杨农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