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0-025)

作品数:37 被引量:536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琪唐俊廖朋陈国俊吕成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4篇盆地
  • 16篇凹陷
  • 9篇东南
  • 9篇深水区
  • 9篇琼东南盆地
  • 9篇勘探
  • 9篇白云凹陷
  • 7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7篇珠江口盆地
  • 6篇地层
  • 6篇油气
  • 6篇深水
  • 6篇煤系
  • 6篇成藏
  • 5篇主控因素
  • 4篇水区
  • 4篇煤系地层
  • 4篇南海北部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内蒙古科技大...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王琪
  • 7篇唐俊
  • 6篇廖朋
  • 5篇田兵
  • 5篇郝乐伟
  • 5篇吕成福
  • 5篇陈国俊
  • 4篇朱筱敏
  • 4篇杜贵超
  • 4篇庞国印
  • 3篇屈红军
  • 3篇陈吉
  • 3篇李伟
  • 3篇李超
  • 3篇李伟
  • 2篇张功成
  • 2篇吴冬
  • 2篇赵东娜
  • 2篇朱世发
  • 2篇刘震

传媒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石油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石油物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21
2011年
通过岩石铸体薄片、粒度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白云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演化特征,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以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支撑并以碳酸盐、自生石英和黏土矿物接触式胶结。储层物性总体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特征,以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其次为珠海组底部黏土膜保护的原生孔隙,分选好的中-粗喉型喉道使孔隙连通性良好;在凹陷西斜坡,珠海组上部和底部分别发育钙质砂岩夹层和铁泥质砂岩夹层。三角洲前缘环境是珠海组储层物性良好的先决条件;酸性流体的溶蚀溶解作用和绿泥石黏土膜保护是储层物性较好的根本原因,压实作用是粒间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而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是因为自生石英和黏土矿物充填喉道;钙质砂岩夹层物性差是胶结作用所致,而铁泥质砂岩夹层物性差是压实和胶结共同作用的结果。
吕成福陈国俊张功成杜贵超王琪李超李伟李伟
关键词:次生孔隙成岩作用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被引量:12
2019年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获得较大突破,针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深水区东部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做了总结。研究表明:白云深水区东部发育继承性近东西向鼻状古隆起构造背景,珠江组下段SQ21低位体系域沉积期,在陆坡深水环境下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水道复合体砂岩、扇朵叶砂岩储层及大型泥质充填深切峡谷,在这种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发育3类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侧封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扇朵叶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优质深水砂岩储层、长期古隆起背景和"流体底辟+断裂+构造脊+不整合+砂体"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白云主洼生成的油气,在晚期活动断裂和底辟作用下,由深部运移至珠海组—珠江组横向疏导层,沿长期鼻状隆起带的构造脊向鼻状构造带的高部位逐渐爬升,油气在运移途中被SQ21水道型、水道侧封型及扇朵叶型构造-岩性圈闭捕获,多种类型油气藏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由西向东逐级抬升的"阶梯状"复式构造-岩性油气藏带。该研究对中国深水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
关键词:成藏主控因素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泥-流体底辟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藏被引量:5
2018年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底辟主要发育在乐东—陵水凹陷结合部的陵南斜坡带及凸起之上,向凹陷中心规模逐渐减小。新近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和生烃作用共同导致了深部异常高压的存在,其为底辟发育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陵南斜坡带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区域内的构造薄弱带,且在新近系发生活化为异常高压释放提供突破口,进而导致了底辟的形成,即底辟形成时间为新构造运动时期。底辟构造可沟通崖城组烃源岩及黄流组、莺歌海组储集体,是深水西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分布。根据底辟构造与烃源、储层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陵南斜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区是深水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满晓朱继田姚哲吴洁王丽君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气烟囱天然气成藏
南海大气田天然气是煤型气被引量:7
2021年
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数百个气田,是我国海域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为了进一步明确南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寻找更多的大气田,基于该区已发现的储量规模大于300×10^(8)m^(3)的37个大气田烃源岩样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实验测试技术,系统开展了南海大气田形成的烃源岩条件和生烃模式研究,并预测了下一步大气田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海大气田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烃源岩主要为煤系烃源岩及陆源海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发育于河流入海口,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于浅海;②煤系烃源岩形成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大沉积体系,三角洲是其中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发育于凹陷缓坡,规模差异大,大型煤系三角洲发育的煤系烃源岩规模大;③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受三角洲规模、古地形尤其是坡度等的控制,有机质类型以高等植物来源为主;④南海外陆架及陆坡区属于热盆地,源热共控是南海大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机制,其烃源岩具有生烃持续时间长、生烃高峰期晚、多阶段生烃的特征。结论认为,煤系烃源岩及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区背景下的烃源岩高熟区是南海海域下一步寻找大气田的勘探方向。
张功成李增学兰蕾陈莹李友川刘世翔
关键词:大气田煤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勘探方向
酒泉盆地酒东坳陷下白垩统低孔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酒东坳陷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类型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和晚成岩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近物源快速堆积导致储层分选和磨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在埋藏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分布不均并且与沉积环境有关,它们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于孔隙中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溶蚀溶解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酸性流体使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被溶蚀及溶解而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
吕成福秦长文陈国俊杜贵超陈吉韩小松魏浩元
关键词:低孔低渗成岩序列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勘探潜力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一个北东向延伸南断北超的半地堑,面积约9600km2,古近系最大厚度6000m。钻井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发育具障壁海岸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崖一段的海岸平原沼泽和崖三段的扇三角洲平原是煤系地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具有沉积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松南低凸起处于北礁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缓坡方向,是崖城组烃源岩生成油气汇聚的主要方向,凸起大型构造圈闭发育,储盖组合优越,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XS圈闭是大中型有利勘探目标。
沈怀磊屈红军张义娜何玉平杨东升
关键词:煤系地层生烃潜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多物源充填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认为白云凹陷从渐新世晚期开始发生海进,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发生海进。珠海层序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域都表现出一致的多物源充填特征,凹陷东北部(BY1-2附近)发育向南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南部发育由西向北东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北西部(BY1-1井及其以西地区)发育两个向南推进的中型帚状前积。根据地震速度提取并定量转换出的砂岩指数平面分布图,发现在凹陷东部、北部、西部角、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存在相对高含砂带。综合分析认为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流—扇三角洲)、南部水系(扇三角洲)和东部水系(扇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沉积期发育两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道—三角洲)和西部水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多物源充填特征表明整个渐新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很可能为局限海环境。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南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和凹陷西部长轴方向三角洲体系有很重要的勘探价值。
刘震张功成吕睿沈怀磊郭瑞田继先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区地震相
叠合断陷盆地沉积体系分析--以东海丽水-椒江凹陷为例被引量:25
2012年
丽水—椒江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典型的叠合断陷盆地。综合分析岩芯、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沉积体系开展了重点研究。分析认为,古新世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海洋体系及重力流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古新统各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断陷初期月桂峰组为湖泊沉积环境,而后断陷继续,海侵发生,沉积环境转变为海洋环境;古新统沉积期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西缓坡,以闽浙隆起为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东侧陡坡带,在月桂峰及灵峰组沉积期,灵峰潜山出露水面,其两侧形成多个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基于以上研究,预测出研究区的两个有利勘探相带:灵峰潜山两侧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滨浅海(湖)砂体、丽水西次凹西斜坡南部与断块有利构造相匹配的三角洲前缘及滑塌重力流砂体。
田兵李小燕庞国印唐俊唐丽王琪
关键词:古新统有利相带
琼东南盆地超压研究进展及形成机制被引量:22
2012年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剖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琼东南盆地超压的分布特点及深水区压力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的钻井、实测压力、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的超压成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新构造期(5.3Ma)以来,琼东南盆地表现为快速的沉积沉降,特别是西部晚期的巨幅沉降,沉积地层很厚,且泥岩发育,这种独特的快速沉积沉降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低渗透性沉积层在快速沉积沉降过程中受到上覆岩层欠压实作用而产生超压,其实质是孔隙流体供与排不平衡,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同时,水热增压及新生流体等的辅助作用,会使压力进一步升高,使超压进一步加剧。研究成果对琼东南盆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苏龙郑建京王琪沈怀磊陈国俊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超压新构造运动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被引量:69
2013年
中生代末期以来,中国南海区域经历古南海裂开—萎缩、新南海裂开—萎缩两大边缘海旋回,形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南海洋盆、南沙地块、古南海残余洋盆、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和南海东部大陆边缘等构造单元。由于古、新南海洋盆位置的不同,古南海裂开形成的构造格局在后期受到不同的截切、改造,并且形成新的构造格局。两大旋回构造叠加控制了不同单元的性质及其上叠盆地的类型与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在两大旋回中均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但早期旋回的大陆边缘规模大(包括新南海旋回被裂离出去的南沙地块),现今残余的早期旋回仅是其陆内陆相裂谷部分,与晚期旋回陆缘海陆过渡—海相裂谷区叠加,形成拉张盆地。早期烃源岩以中—深湖相地层为主,晚期烃源岩为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和海相泥岩;早期旋回烃源岩近岸分布,晚期旋回烃源岩远岸分布;早期主要呈陆生陆储或陆生海储,晚期则呈海生海储。南沙地块早期为古南海北部边缘裂陷盆地,发育海相烃源岩;中期向南飘移数千公里,夹持于古、新洋盆之间,沉积欠补偿;晚期被挤压改造,盆地沉积以早期旋回为主,呈现海生海储。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在早期为被动大陆边缘,晚期被改造成活动大陆边缘;早期的伸展盆地上叠挤压盆地,早期旋回地层被深埋处于变质状态,晚期旋回地层以大型三角洲群和海相泥岩为主,油气兼生,海生海储。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早期为陆内环境,晚期被改造成转换型大陆边缘,张扭盆地发育,早期发育局限的陆相地层,晚期以海陆过渡三角洲相地层为主,该区域热流值高,以生气为主,发育底辟、潜山、生物礁等油气藏。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正在俯冲,发育增生楔盆地。两期旋回不同的叠加关系,导致不同区域油气潜力差异巨大。古南海南�
张功成谢晓军王万银刘世翔王一博董伟沈怀磊
关键词:盆地类型烃源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