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0113)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郝好杰母义明韩为东程愈申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干细胞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小分子
  • 3篇分化
  • 3篇分子
  • 2篇血管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上皮
  • 2篇上皮样
  • 2篇祖细胞
  • 2篇小分子化合物
  • 2篇小鼠
  • 2篇骨髓来源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作者

  • 8篇母义明
  • 8篇郝好杰
  • 5篇申晶
  • 5篇程愈
  • 5篇韩为东
  • 4篇李冰
  • 4篇刘建萍
  • 3篇郭恩凯
  • 2篇何君
  • 2篇刘艳梅
  • 2篇韩瑞红
  • 2篇武岩
  • 2篇李洋
  • 2篇赵颖
  • 1篇韩庆旺
  • 1篇易辉
  • 1篇邓巍
  • 1篇陈威
  • 1篇马耀文
  • 1篇郑郁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分子化合物体外诱导肝上皮样干细胞-WB细胞表达PDX1
2013年
目的: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一直是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而肝细胞向胰岛样细胞转变也是热点之一。本实验应用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外诱导WB-F344大鼠来源肝上皮样干细胞(简写WB细胞)表达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基因PDX1,建立一种体外诱导WB细胞分化为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选用5-AZA TSA,RA,ITS等小分子化合物,分两步法直接诱导WB细胞分化为表达PDX1的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5-AZA分化培养基诱导WB分化,摸索诱导分化的最佳条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部分基因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PDX1的表达。结果:5AZA 5 uM处理2 d,TSA 1 d,RA联合ITS诱导7天,诱导的WB细胞表达PDX1较1-4 uM 5-AZA诱导强,并表达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的相关基因,NGN3,Neurod,NKX2.2,WB表达的Nestin仍持续表达,Insulin1有少量表达。WB表达的肝干细胞基因如ALB,AFP大量下调,标志分化的基因C/EBP下调。结论:5-AZA,TSA,RA,ITS等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诱导肝上皮样细胞WB表达PDX1,并且这种诱导分化的细胞具有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特征。本实验进一步证明在体外微环境中,肝干细胞能向胰腺内分泌细胞转化,而肝细胞增极强。
刘艳梅郝好杰李素珍刘建萍母义明
关键词:小分子化合物分化
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的研究及意义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详细阐述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方法 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65 mg/kg),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对胰腺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注射STZ后,SD大鼠血糖呈现出一个高-低-高的三相反应,伴随着胰岛素水平低-高-低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STZ注射后6 h,β细胞凋亡率(由TUNEL染色衡量)大幅度上升,β细胞凋亡较为同步,此后β细胞凋亡率急剧下降,直到STZ注射后48 h,几乎检测不到β细胞的凋亡。结论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在病程早期(STZ注射后6 h)即达高峰,且较为同步,相应出现了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病理结构的变化。
程愈申晶郝好杰李冰郭恩凯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Β细胞凋亡
小分子重编程诱导肝上皮样干细胞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2013年
采用阶段诱导法进行体外诱导肝上皮样干细胞(WB—F344)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将IPCs移植至糖尿病大鼠体内,监测血糖变化。结果显示,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到IPCs中表达胰岛β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蛋白。IPCs移植糖尿病大鼠体内后,明显改善大鼠的高血糖状态。提示肝上皮样干细胞可以在体外经小分子重编程为有功能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其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王洪刚刘艳梅马玉珍刘建萍林季申晶郑郁程愈郝好杰韩为东母义明王清莲
关键词:小分子胰岛素分泌细胞重编程糖尿病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小鼠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损伤中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小鼠腹腔注射50 mg/(kg.d)环磷酰胺,连续15 d,建立POF模型。建模后第7天,按每只小鼠2×10~6个BMSCs尾静脉注射移植到POF模型小鼠体内;移植后第7天,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移植治疗后小鼠卵巢结构变化,RT-PCR检测BMSCs移植对POF小鼠卵泡发育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BM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29和CD90,低表达内皮细胞标志标志CD31和造血干/祖细胞标志CD34。POF模型小鼠各级发育卵泡数量明显减少,闭锁卵泡数量明显增加(P<0.05),颗粒细胞凋亡降解。与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组小鼠卵巢窦状卵泡和次级卵泡数量明显增加,闭锁卵泡数量明显减少(P<0.05),颗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移植组卵巢组织卵泡发育相关基因Nano3,Nobox,Lhx8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SCs能促进POF小鼠卵泡发育和卵巢组织结构恢复。
彭静肖娜程腊梅
关键词:环磷酰胺卵巢早衰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小鼠的安全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何君李洋陈威郝好杰李名烁韩瑞红武鑫卢星辰金翠英郭珣易辉李晓岑赵颖武岩徐玉环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
SOX9的表达在诱导肝细胞向胰腺干祖样细胞转化中的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SOX9的表达在诱导肝细胞向胰腺干祖样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包装、浓缩表达OCT4的慢病毒并感染肝细胞,使用RT-PCR监测慢病毒感染后肝细胞中SOX9的表达,并根据SOX9表达情况尝试向胰腺干祖样细胞诱导。使用PCR和免疫荧光鉴定生成的胰腺干祖样细胞。结果:肝细胞感染OCT4-慢病毒后,肝细胞内颗粒逐渐释出,细胞折光性增强。SOX9表达从第6 d持续至第8 d。从SOX9阴性的第4 d开始向胰腺诱导,无集落样的胰腺干祖样细胞生成,RT-PCR检测其标志物CK19为阴性;从SOX9阳性的第6 d开始向胰腺诱导,可见集落样生长的胰腺干祖样细胞,RT-PCR检测CK19为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K19表达在胞浆中。结论:肝细胞向胰腺干祖样细胞转化过程中SOX9的表达提示了"兼性肝细胞"的出现,此细胞具有向胰腺谱系诱导分化的潜能,这为进一步生成有功能的胰岛内分泌细胞和实现糖尿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李冰郝好杰韩庆旺申晶程愈母义明
关键词:SOX9胰腺干细胞
OCT4介导肝细胞去分化过程中巢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OCT4介导的原代肝细胞去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包装、浓缩表达OCT4的慢病毒并感染肝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RT-PCR法监测nestin、白蛋白(albumin,ALB)、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以及叉头框A2(FOXA2)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OCT4慢病毒感染后,肝细胞内颗粒逐渐释出,并在7 d左右开始出现肝细胞增殖。在肝细胞ALB减弱,AFP、FOXA2增强的过程中,nestin从第3天持续至第9天,表达逐渐增强,从12 d起开始减弱,至18 d时上述基因的表达几近消失。结论 Nestin的表达伴随肝细胞去分化和增殖的过程。
李冰郭恩凯郝好杰申晶程愈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肝细胞OCT4巢蛋白
1,25-二羟维生素D_3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血管、心脏、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剂,许多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D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建萍母义明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围绕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替代治疗。人类和动物的起源干细胞在体外被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成为研究热点,并显示出体内降糖作用,可能是β细胞代替治疗的一个潜在新来源。而成功诱导有功能β-胰岛样的IPCs的因素包括:慎重选择干细胞、诱导方法、小分子物质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分化的机制和IPCs降血糖机制及IPCs应用到临床的前期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IPC的来源,重点阐述产生IPCs诱导因子及体外去分化潜在的问题和实用价值。
刘艳梅刘建萍
关键词:糖尿病小分子物质胰岛素产生细胞干细胞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腺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GLP-1能通过葡萄糖依赖模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有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体重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体内血糖稳态。目前,基于GLP-1的药物作为新的糖尿病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简要综述GLP-1对胰腺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宋晓艳何文俊孙晓雅郝好杰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Β细胞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