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J10-20)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范春辉张颖超马宏瑞花莉丁绍兰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亚甲基蓝在合成沸石上的超声波辅助解吸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以超声波为辅助解吸手段,研究试验条件对合成沸石解吸亚甲基蓝(MB)效果的影响,分析解吸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机溶剂(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及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乙酸)对MB的解吸效果更好.超声功率、水浴温度、搅拌速率和解吸剂量都能不同程度影响解吸效果,解吸为自发、放热过程.随着解吸过程的进行,蒸馏水对MB解吸效率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MB的解吸过程,拟合系数R2为0.991.超声波辅助MB的解吸过程是可行的,为合成沸石的循环利用及吸附质的有效回收提供依据.
- 范春辉郭彦龙丁绍兰
- 关键词:合成沸石亚甲基蓝解吸动力学超声波辅助
- 粉煤灰基沸石对亚甲基蓝和Cr(Ⅲ)的共吸附行为——Ⅱ.竞争吸附机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粉煤灰基合成沸石为吸附剂,亚甲基蓝(MB)和Cr(Ⅲ)为去除对象,通过静态批次实验研究溶液pH值、反应时间对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借助FT-IR、SEM初步揭示MB和Cr(Ⅲ)的竞争吸附机制。研究发现,溶液pH值为6和5时,沸石对MB和Cr(Ⅲ)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14 mg/g和6.46 mg/g;反应10 min后,沸石对MB和Cr(Ⅲ)的吸附量超过60 min总吸附量的80%和55%。FT-IR和SEM结果表明,—OH、硅铝酸盐类官能团对MB和Cr(Ⅲ)的共吸附有重要作用,反应后沸石表面出现连续的、蓬松状态的絮状结构。推测MB分子被吸附于沸石表面或层间,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状络合物,这种结构又促进吸附过程的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等化学效应,强化了污染物的共吸附效果。
- 范春辉张颖超马宏瑞
- 关键词:合成沸石亚甲基蓝
- 西北旱作农田黄土对Pb(Ⅱ)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静态批次试验法研究西北旱作农田黄土对Pb(Ⅱ)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特性,通过正交试验揭示Pb(Ⅱ)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黄土对Pb(Ⅱ)的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37和0.9964;Langmuir方程计算得出的黄土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qm为17.0068mg/g。吸附过程自发、吸热,反应后体系自由度略有增加。对比极差R值发现:影响解吸过程的主要因素为水土比和解吸时间,在水土比为150mL/g、解吸时间为3 h、解吸液pH值为5和解吸温度为288 K时,Pb(Ⅱ)的平均解吸率r为50.15%。去除有机质农田黄土对Pb(Ⅱ)的吸附量qe仅为6.6814mg/g,推测有机质在Pb(Ⅱ)的去除过程中有重要贡献。
- 范春辉张颖超蔡少渊马宏瑞
- 关键词:解吸黄土等温线
- 炭化玉米秸秆对水中Pb(Ⅱ)的去除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炭化玉米秸秆(CCS)为吸附剂去除水中Pb(Ⅱ),研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和等温线方程,考察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Pb(Ⅱ)去除的影响,分析CCS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72和0.9959;由Langmuir方程计算可知,CCS对Pb(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为30.3030mg/g。反应过程自发、吸热,反应后体系自由度略有增加。Pb(Ⅱ)去除的最适pH值为6,对于浓度为40mg/L、体积为100mL的Pb(Ⅱ)溶液,使用0.1g CCS能去除水中63.53%的Pb(Ⅱ)。反应温度对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蒸馏水和HCl都能实现Pb(Ⅱ)的有效解吸,再生后的CCS对Pb(Ⅱ)仍能取得15.69mg/g的二次吸附量。
- 范春辉张颖超陈先强
- 关键词:热力学解吸
- 基于SEM和XRD技术的沸石晶化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粉煤灰基沸石晶化动力学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沸石的晶化动力学曲线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晶化反应不同阶段,沸石产品具有不同的表观形貌和组成特性,反应6 h后初步发现菱形或多面体形沸石;12 h和24 h后,产物生长为放射状晶体簇;48 h后,沸石转化为规则的长柱状晶体簇集合体。XRD图谱揭示了NaP1型沸石向NaA型沸石和羟基方钠石的转变过程。提高碱液浓度和反应温度能缩短晶化时间,但温度过高可能产生杂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沸石CEC值先增加后下降,是活性点位被新生成沸石掩蔽及产物晶型转化的结果。本研究认为粉煤灰基沸石的晶化过程为双向转变机制。
- 范春辉张颖超
- 关键词:合成沸石动力学微观形貌CEC
- 吸附——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模拟亚甲基蓝废水被引量:2
- 2012年
- 以粉煤灰基沸石为载体制备TiO_2/沸石光催化剂,采用SEM和XRD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模似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及再生后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剂中的TiO_2主要为锐钛矿晶型;MB降解过程遵循一级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当光照时间为3 h、MB质量浓度为10 mg/L、废水pH为7、TiO_2/沸石加入量为1.5 g/时,MB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6.46%;经200 W超声波、450℃热再生处理40 min后,再生催化剂对废水的脱色率为73.04%;再生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废水脱色率仍可达43.27%。
- 范春辉张颖超马宏瑞
- 关键词:二氧化钛沸石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
- FTIR和XPS对沸石合成特性及Cr(Ⅲ)去除机制的谱学表征被引量:19
- 2012年
-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使用XRD,SEM和ζ电位分析沸石产品的组成特性,借助FTIR和XPS等揭示废水中Cr(Ⅲ)的去除机制。合成产品主要为NaP1型沸石,在pH值8~12区间内,ζ电位由-8.72mV降到-24.46mV。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对试验的拟合效果更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3.557 0mg.g-1。FTIR图谱表明—OH和Si—O类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有重要贡献。XPS全谱发现:结合能576.45eV为Cr(2p3/2)的特征峰,揭示了吸附过程的有效性。吸附Cr(Ⅲ)后,沸石中Si—Si和Si—O对应的结合能增加了0.25和0.60eV,含Si官能团可能与Cr(Ⅲ)发生了配位反应。O(1s)的结合能在反应后变得更低。这些证据表明:沸石对Cr(Ⅲ)的去除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 范春辉马宏瑞花莉王家宏王海军
- 关键词:合成沸石FTIRXPS
-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研究
- 2012年
-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晶化一步法合成沸石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去除特性。吸附过程能在反应开始的10min内达到总吸附量的70%以上;对于20mg/L、pH值为6的MB溶液,反应60min后沸石对MB的吸附量为13.25mg/g,要综合衡量吸附量和去除率,优化选择MB浓度和沸石质量。正交试验表明:选取合适的操作条件优化组合,可以使废水的脱色率提高到99%以上。吸附反应过程不会使有毒污染物释放进入液相体系,对于20mg/L左右的中低浓度MB废水,沸石吸附体系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废水净化工艺。
- 范春辉张颖超丁绍兰
- 关键词:合成沸石亚甲基蓝正交试验
- XRD和FTIR对沸石合成机制的光谱学解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一步法合成沸石。比较晶化反应过程沸石产物CEC值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推断固液体系中物质转换及元素迁移方式和途径。借助XRD,SEM,FTIR等表征反应过程沸石的晶型变化及成核特性,提出可能存在的沸石生成机制。合成产物主要为NaP1型沸石,反应24h后CEC值最大为135mmol/100g。12h后,产物中初步发现NaP1沸石相特征峰和亚晶结构,48h后出现羟基方钠石的特征弱峰。沸石生成过程涉及到固液体系间的物质流动:碱熔融作用将粉煤灰组分侵蚀进入液相体系,为沸石形成提供了原料组分,而固相体系为沸石生长提供骨架结构,液相体系和固相体系分别为晶化反应的"源"和"汇",这是液相转化机制和固相转化机制的客观反映。
- 范春辉马宏瑞花莉
- 关键词:沸石XRDFTIR
- 正交试验对沸石合成条件的优化
- 2012年
- 以粉煤灰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NaOH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对沸石合成产物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考察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寻求最优条件组合,沸石的品质以阳离子交换量(CEC值)定性衡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沸石合成的较优条件为NaOH浓度2mol/L、反应温度150℃、液固比10mL/g.L16(45)型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NaOH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较优组合水平为A2B2C2,即NaOH浓度2mol/L、反应温度150℃、液固比10mL/g,此条件下合成沸石的CEC均值为144mmol/100g.
- 范春辉张颖超
- 关键词:正交试验沸石C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