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0-006)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郭飞飞张帆郑凯文张本书冯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凹陷
  • 4篇油气
  • 4篇潜江凹陷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盆地
  • 3篇成藏
  • 2篇东濮凹陷
  • 2篇生烃
  • 2篇盆地模拟
  • 2篇潜江组
  • 2篇成藏规律
  • 2篇成藏模式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盐岩
  • 1篇岩性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张帆
  • 4篇郭飞飞
  • 2篇张本书
  • 2篇郑凯文
  • 1篇鹿坤
  • 1篇包友书
  • 1篇崔红
  • 1篇陈洁
  • 1篇唐文旭
  • 1篇康建云
  • 1篇张东霞
  • 1篇王德波
  • 1篇吴娟
  • 1篇魏新源
  • 1篇慕小水
  • 1篇侯宇光
  • 1篇苑克红
  • 1篇叶加仁
  • 1篇宋瑞荣
  • 1篇张文洁

传媒

  • 2篇河南科学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构造抬升剥蚀与异常压力形成被引量:14
2009年
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建立了完全封闭条件下构造抬升剥蚀后地层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公式。公式显示,在完全封闭条件下构造抬升后的地层压力取决于抬升前的地层压力、地层流体的压缩系数、地层流体的膨胀系数、岩石孔隙体积的压缩系数、抬升前后地层温度的变化和剥蚀厚度。根据流体的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及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的特点,经分析认为对于水层砂岩岩体,构造抬升剥蚀趋向于形成异常低压;对于气层,构造抬升剥蚀趋向于形成异常高压。
包友书
关键词:回弹构造抬升
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江组油藏的生烃潜力、沉积体系、储集条件、构造条件、温压条件、油气分布规律、油气生排烃史以及油气运聚史的研究,对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研究区潜江组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其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展布、优质砂体、断层及背斜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王场油田油气成藏模式:源内-混源-垂向-侧向多期运聚成藏。王场油田潜江组油藏紧邻生烃洼陷,油气主要分布于王场背斜,油气主成藏期与断层活动期相匹配,油气主要通过断层和砂体进行阶梯式运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堵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郭飞飞张帆张武唐文旭
关键词:成藏模式烃源岩王场油田潜江凹陷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被引量:7
2009年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慕小水何锋顾勤张东霞吴莉芝范建敏魏新源宋瑞荣
关键词:盐岩东濮凹陷渤海湾盆地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及成藏模式被引量:1
2013年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是江汉盆地油气勘探与研究的重点,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对其油气成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成藏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以构造—沉积演化的阶段性与旋回性为基础,结合生储盖组合、地层压力系统、油源特征和封闭程度将研究区潜江组划分为底部自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下部混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中部混源弱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和上部他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总结出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3种成藏模式,分别为自源—砂体—侧向成藏模式、混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和他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
吴娟叶加仁康建云
关键词:成藏动力系统子系统成藏模式潜江组潜江凹陷
板桥凹陷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数值模拟被引量:19
2010年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证.模拟结果表明:(1)板桥凹陷现今的热流值在59.8~61.7mW/m2之间,古热流演化经历了早期(65~50.4Ma)持续升高和晚期(50.4~0Ma)逐渐降低两个阶段,在距今50.4Ma达到最高;(2)东营组沉积末期,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成熟度(Ro)大约在0.5%~1.25%之间,现今成熟度(Ro)范围大约在0.5%~1.8%之间,在距今大约35Ma开始生烃,距今30Ma开始达到生烃高峰;(3)沙三段烃源岩在距今大约31Ma开始排烃,距今31~26Ma为主要排烃阶段,距今26~0Ma为少量排烃阶段;(4)板桥凹陷油气主要运移路径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凹陷区以发散流为主,北部陡坡带以平行流为主,汇聚流主要存在板桥凹陷南部缓坡带.在板桥凹陷沙三段存在6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聚集区Ⅰ和Ⅱ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郭小文何生侯宇光
关键词:板桥凹陷沙三段盆地模拟油气生成石油地质
南阳凹陷核三1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综合应用钻井、地震等地质资料,以大量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分析为基础,从暗色泥岩分布、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烃源岩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南阳凹陷核三1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暗色泥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1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为中等-好级别烃源岩;有效烃源岩现今大多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单井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核三1段底部烃源岩于核一段沉积早期开始生烃,于18 Ma左右开始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核三1段烃源岩沉积于半咸水-咸水,强还原-还原湖相沉积环境.
郭飞飞张帆王冶卢靖郑凯文
关键词:南阳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生烃史生物标志化合物
潜江凹陷蚌湖地区潜江组超压成因机理被引量:1
2014年
蚌湖向斜带位于潜江凹陷中部,其潜江组普遍发育超压系统.综合超压成因机理的各种分析方法,基于测井曲线特征和烃源岩成熟度特征,从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两方面对蚌湖地区的超压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超压段泥岩声波时差曲线偏离正常压实线,其拐点深度为2150~3180 m,蚌湖地区储层实测超压顶界面深度约为2200 m,在埋深较浅地区,超压成因以不均衡压实作用为主,在埋深较大地区,超压成因为不均衡压实和生烃共同作用;2超压顶界面埋深与生烃门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2200 m深度其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55%,说明生烃作用对蚌湖地区超压的发育亦具有一定的贡献,由此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增压作用是蚌湖地区超压发育的主要机理.
赵宝生李广福郭飞飞张帆张本书
关键词:生烃作用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巨大,文中对不同环境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北部咸水环境烃源岩为好—优质烃源岩,北部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南部淡水—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最差,为差—中等烃源岩。不同环境烃源岩均有2次生烃和2次排烃,第一期生烃为镜质体反射率Ro小于0.7%,该期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直接转化成未熟或者低熟油,第二期为Ro大于0.7%,主要以干酪根热降解生成成熟油为主。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对东濮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陈洁鹿坤冯英苑克红王德波崔红张文洁
关键词:沉积环境烃源岩评价东濮凹陷
潜江凹陷潜四下亚段油气运聚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潜四下亚段是潜江凹陷重要的生储层系,基于地层埋藏史及热史的恢复,定量模拟了潜四下亚段油气的生、排、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潜江凹陷现今热流值为40.20~47.99 mW/m2,古热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早期(45.0~41.0 Ma)快速升高阶段、中期(41.0~26.5 Ma)持续升高阶段和晚期(26.5~0 Ma)逐渐降低阶段;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为0.45%~1.58%,多数大于0.55%,其底部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达到生烃高峰的时间分别为41.0 Ma和29.0 Ma;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的排烃期为33.6~26.5 Ma,26.5~0 Ma排烃量较少;潜江凹陷油气运移路径受流体势和古构造面的控制。潜江凹陷存在7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Ⅰ,Ⅱ,Ⅳ,Ⅶ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储集性能好、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郭飞飞常悦张本书张帆卢静郑凯文谭静娟
关键词:盆地模拟油气运聚潜江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