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790069)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3
- 相关作者:卞新民吕爱清王书玉杜国平邱爱保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宜春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被引量:12
- 2006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7hm^2增加到2.434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3hm^2增加为2.0172hm^2,发展能力由1.2265增加为3.140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5增强为-0.4957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 王书玉卞新民
- 关键词:生态足迹复种指数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
- 江西食物时空波动特征研究
- 2006年
- 食物波动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研究粮食波动的较多,但研究食物波动的较少,为了解决各类食物的可加性问题.现将各类食物产量均转化成热量。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江西食物总量、食物种类及各地级市食物总量的波动问题。选择了食物波动指数、变异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波动分类。经研究初步认为。江西各类食物生产的稳定性大致为:粮食〉油料〉肉类〉糖料〉蛋娄〉水果〉牛奶,这说明目前江西的三走主要食物(粮食、油料、肉类)生产稳定、安全性好。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11个地级市食物总量波动(1991~2003年)分为6类。从Ⅰ类至Ⅵ类稳定性依次下降,宣春为Ⅰ类地区,吉安、新余、蓑德镇、赣州为Ⅱ类地区,南昌、上饶为Ⅲ类地区,鹰潭、抚州为Ⅳ类地区,九江为Ⅴ类地区,萍乡为Ⅵ类地区。
- 吕爱清邱爱保卞新民陈路扬杜国平
- 关键词:区域农业聚类分析
- 浙江省耕地面积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建占地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浙江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 杜国平钟太洋
- 关键词:耕地资源面积变化灰色关联分析
- 江西食物总量变化的小波分析与回归模型
- 江西食物总量变化小波分析表明,1949-2003年江西食物总量变化具有15年、24年和 37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西食物总量变化存在 15年、24年和37年的主要周期,其中以37年的...
- 吕爱清胡大伟邱爱保卞新民
- 关键词:小波分析
- 文献传递
- -自然灾害对江西食物生产的影响
- 2009年
- 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肥用量、灌溉面积、机械动力和农村用电是食物生产的正向强驱动因子,劳动力、种植面积是食物生产的正向次强驱动因子,成灾面积是食物生产的负向次强驱动因子。1978-2003年江西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现高度正相关(r=0.885),这表明江西食物生产总量受生产要素投入驱动,2000-2003年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下降是导致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江西自然灾害因子分析表明,洪涝灾害面积、低温灾害面积、洪涝绝收面积和低温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干旱绝收面积、风雹灾害面积和风雹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次强驱动因子。
- 吕爱清卞新民
- 关键词:食物生产自然灾害
-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改进及应用被引量:28
- 2007年
- 针对生态足迹理论关于耕地一年只耕种一次的假设,对生态足迹方法中的耕地类足迹用复种指数进行调整,使计算得到的耕地类足迹是人们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不是复种面积.用改进的方法,对江苏省滨海县和阜宁县两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5—2003年,采用Wackernagel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由1.79hm2、1.38hm2增加为2.22hm2、2.81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42.65%、45.73%下降为38.81%、38.85%;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则分别由1.43hm2、1.12hm2增加为1.88hm2、2.43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28.45%、32.94%下降为22.89%、29.42%.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所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为土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使得生态足迹的大小及构成发生变化,更能准确表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 王书玉卞新民
- 关键词:复种指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
- 基于因子分析的宜春市食物安全评价
- 2006年
- 选取了化肥用量等19个食物生产要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宜春市食物安全度。结果表明,1978~1984年宜春食物安全度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平均水平;1985、1986年短期走低;1987~2002年均高于平均水平;2000年以后明显降低,2003年跌至平均水平以下。
- 吕爱清曾秋珍邓小刚王书玉杨士杰陈占葵
- 关键词:食物安全
-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的小波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小波分析表明,1949-2003年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具有25年、34年和50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存在25年、34年和50年的主要周期,其中以50年的周期性振荡最强。大(50年)、中(34年)、小(25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从2000年都开始下降,说明江西近年单位耕地食物产量进入了减产期。
- 吕爱清胡大伟邱爱保卞新民杜国平陈路扬
- 关键词:耕地小波分析
- 宜春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的测度
- 2006年
- 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是测算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资源配置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LINGO软件,测算了1993—2003年宜春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以探求该市食物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益。结果表明,宜春市食物生产(纵向比较)基本上呈现常数规模效益与规模效益递增交替波动现象,食物生产TFRP较高,生产状况较好,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可以继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与江西其他10个市横向比较,宜春市食物生产呈常数规模效益现象,表明该市在江西食物生产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
- 邱爱保邓小刚吕爱清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综合评价
- 江苏省阜宁县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被引量:28
- 2007年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江苏省阜宁县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通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结合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和Ulanowicz发展能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方面内容,对阜宁县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1995—2003年,阜宁县区域系统的万元GDP生态赤字由4.2278下降为3.4704hm2,发展能力由1.5751增强到3.5431,综合指数由零增长为0.5051,说明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综合指数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系统的发展能力。
- 王书玉卞新民
- 关键词: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