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2104110003)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3
相关作者:何春涤刘梅陈洪铎肖汀王雅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肤
  • 4篇细胞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皮肤瘢痕
  • 2篇皮肤瘢痕癌
  • 2篇瘢痕
  • 2篇瘢痕癌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细胞癌
  • 1篇凋亡
  • 1篇动力疗法
  • 1篇寻常性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人皮肤
  • 1篇生存素
  • 1篇数据收集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作者

  • 7篇刘梅
  • 7篇何春涤
  • 5篇陈洪铎
  • 3篇王雅坤
  • 3篇肖汀
  • 2篇赵琰
  • 2篇杨振海
  • 2篇王珍
  • 2篇曲乐
  • 2篇朱红
  • 2篇金光玉
  • 1篇孙玉鲁
  • 1篇吴严
  • 1篇魏瑾
  • 1篇姚树兰
  • 1篇陈晶
  • 1篇李铁男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IFN-γ联合全反式维A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探讨IFN-γ联合全反式维A酸(ATRA)在体外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形态分化、增殖及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 SCL-1细胞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①对照组;②1μmol/L ATRA组;③100 U/ml IFN-γ组;④500 U/ml IFN-γ组;⑤1000 U/ml IFN-γ组;⑥1000 U/ml IFN-γ+1μmol/LATRA组.用噻唑蓝(MTT)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透射电镜、1%碘化丙啶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细胞的增殖抑制有明显IFN-γ浓度依赖性,其中1000 U/ml浓度抑制作用最明显.ATRA及IFN-γ能诱导SCL-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是4.84%和11.96%,二者联合诱导凋亡率为18.71%;透射电镜及1%碘化丙啶染色可见1 μmol/L ATRA和1000 U/ml IFN-γ处理的SCL-1细胞发生一系列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并见较多早期凋亡细胞.IFN-γ及ATRA诱导SCL-1细胞形态呈双极性改变,趋向良性分化.结论 IFN-γ可促进SCL-1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且与ATRA具有协同作用.
王珍刘梅李铁男朱红王雅坤何春涤
关键词:维甲酸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BM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纳入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1966年1月至2010年3月。检索语种限中、英文。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4例患者,496处皮损,其中试验组皮损237处,对照组皮损259处。Meta分析结果显示:PDT组的治愈率高于安慰剂组[RR=4.16,95%CI(1.69,10.25)]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38,95%CI(1.12,1.71)],而与冷冻治疗组无显著差别;PDT组的美容效果评价优于冷冻组[RR=1.48,95%CI(1.18,1.87)]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51,95%CI(1.05,2.15)];PDT组的复发率低于安慰剂治疗组[RR=0.29,95%CI(0.10,0.86)],但与冷冻组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组无显著差异。以红光为光源的PDT组治愈率高于绿光光源组的PDT[RR=1.29,95%CI(1.02,1.65)],复发率低于后者[RR=0.20,95%CI(0.05,0.87)]。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及美容效果评价无显著差异。PDT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感觉异常、局部炎症反应、色素沉着、结痂。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冷冻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等对照治疗,复发率低于安慰剂,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红光-PDT治疗疗效优于绿光-PDT,复发率低,而不良反应两者相似;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疼痛明显。
陈晶吴严刘梅曲乐杨振海陈洪铎何春涤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鲍温病随机对照试验
辽宁地区53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应用EpiData3.1和SPSS13.0程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53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1;患者的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25.7±13.1)岁;皮损表现以点滴状银屑病居多(49.5%),发病部位以下肢为首;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者(P〈0.05);病情加重季节主要为春季和冬季。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无性别差异,环境与遗传因素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魏瑾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
关键词:银屑病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瘢痕疙瘩、35例皮肤瘢痕癌及46例鳞癌患者皮损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生存素的表达;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皮损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1%(13/41),54.29%(19/35)、60.87%(28/46);皮肤瘢痕癌与鳞癌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瘢痕疙瘩(P值均<0.05),而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之间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素蛋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中的表达与原发病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生存素的高表达可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刘梅赵琰肖汀王雅坤金光玉陈洪铎何春涤
关键词:生存素瘢痕癌瘢痕疙瘩
红皮病型银屑病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外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占75.83%。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特征。结论加强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规范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可取得较为确切的疗效。
姚树兰朱红刘梅孙玉鲁杨振海何春涤
关键词:银屑病红皮病型
皮肤瘢痕癌45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78年1月~200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45例瘢痕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为慢性瘢痕癌,其中溃疡型36例,增生型9例;年龄大于50岁的37例,占82.22%;烧伤瘢痕癌最多见,占40%;皮损好发于四肢(44.44%),其次为头面部(42.22%),躯干部最少(13.33%);皮损恶变的潜伏期为3~60年,平均(30.7±16.3)年;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原发病诊断时的年龄与潜伏期呈显著的负相关;2例(4.44%)烧伤瘢痕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瘢痕癌主要见于50岁以上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瘢痕癌的重要依据,根治性切除术是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刘梅赵琰何春涤陈洪铎
关键词:瘢痕癌鳞状细胞
黄芩素、阿维A诱导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2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黄芩素、阿维A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L-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黄芩素、阿维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SCL-1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SCL-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ELISA法检测SCL-12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Fas mRNA的表达.结果 黄芩素、阿维A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抑制SCL-12细胞的生长,除3.125 μmol/L黄芩素与2.5 μmol/L阿维A联合用药组外,其余各联合用药组与单药作用组相比,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且抑制作用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125 μmol/L黄芩素、5.0 μmol/L阿维A单独及联合应用48 h后均可诱导SCL-12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9.39%±1.52%、20.86%±2.16%、36.85%±3.26%,与对照组(4.39%±0.6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对SCL-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显著强于单药作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4,P〈0.05).黄芩素、阿维A单独及联合应用48 h后均可上调SCL-12细胞Fas mRNA表达水平,联合用药组SCL-12细胞的Fas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药作用组.结论 黄芩素、阿维A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CL-12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对SCL-12细胞具有协同效应,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上调Fas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刘梅王珍肖汀王雅坤金光玉陈洪铎何春涤
关键词:黄芩素阿维A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