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04)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卢萍林英华徐演鹏谭飞吴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黑土
  • 4篇黑土区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农田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理化性质
  • 2篇功能群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动物群落
  • 1篇优势类群
  • 1篇有机碳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大兴安岭图强...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林英华
  • 5篇徐演鹏
  • 5篇卢萍
  • 3篇谭飞
  • 2篇吴建平
  • 1篇杨忠岐
  • 1篇孙楠
  • 1篇汪来发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Journa...
  • 1篇第三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oil Insect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Following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被引量:2
2013年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and diverse communities of macro-arthropods is considered an indicator of sustainability in agroecosystem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insects of arable loess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se regimes included a control with no fertilizer addition or manure, treatments with applic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N, NK, NP, PK, NPK), treatments with NPK in combination with organic materials such as wheat straw or maize stalk, treatments with two rates of organic manure application; and different crop rotations (Rot. 1: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Rot.2: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soybean intercropping; and Rot.3: winter wheat or rapeseed summer maize soybean intercropping). Soil macro-arthropod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lough layer (0-20 cm) and sorted by hand after each harvest in June and October 2001 and 2002. A total of 3 132 individuals were collected, from 7 orders and 55 families, dominated by Formicidae (61.72%) and Staphylinidae (14.2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ampling dates, whil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Soil insect biodiversity, as determined by the Shannon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ertilization and sampling dates. The abundance of soil insects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content in October 2002.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and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were favorable factors for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 arable loess soil.
LIN Ying-huaLU PingYANG Xue-yunZHANG Fu-dao
外源C、N干扰下吉林黑土区农田土壤动物组成与结构被引量:16
2013年
2011年5月至9月作物生长期间,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与湿漏斗三种方法,对吉林黑土区7种外源C、N干扰处理,即对照组(不施肥,CK)、0.5倍、1.0倍和2.0倍的外源C和N处理(C0.5、C1.0、C2.0、N0.5、N1.0、N2.0)农田土壤动物组成与结构进行研究。在作物生长季节,5次采样共获得土壤动物56 886只(未鉴定标本80只),隶属3门11纲23目3亚目79科(总科)。数据分析显示,农田土壤动物主要集中在0~5 cm,基本上是随着土壤剖面加深而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随外源C浓度升高而呈递增趋势;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外源N浓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外源N浓度升高呈递增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于5—8月份呈现出上升趋势,9月份出现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外源C、N干扰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影响显著(p<0.01),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变化显著(p<0.01)。外源C、外源N分解释放出的养分与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切相关。外源C有益于农田土壤动物功能群、大型与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化。
徐演鹏卢萍谭飞邹振峰吴建平林英华
关键词:功能群
秸秆还田对吉林黑土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其还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对了解土壤质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5~9月作物生长期间,对黑土区不同秸秆全部还田、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10)、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20)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对照)相比,秸秆全部还田(C1.0)条件下土壤pH与土壤湿度略有降低,其他指标则相应增加;含有秸秆的处理中,土壤有机碳、pH、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均为C1.0>C/N10>C/N20。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湿度变化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C/N等。
刘继明卢萍徐演鹏林英华
关键词:土壤耕层土壤湿度主成分分析
秸秆还田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2011年9月与2012年9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对吉林黑土区5种秸秆还田方式,即0倍、0.5倍、1.0倍、1.5倍、2.0倍,对农田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时段,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7 238只,隶属3纲4目3亚目11科,其中2011年2 795只,隶属3纲4目3亚目6科,2012年4 443只,隶属3纲4目3亚目8科。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显著(P<0.01);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总数、多样性和生物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年份之间土壤小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湿度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 H对中气门亚目、短角虫兆科、球角虫兆科种群均具有抑制性作用。
徐演鹏谭飞胡彦鹏卢萍吴建平林英华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群落结构
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NA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又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种孔径凋落袋,即上层网孔2 mm、下层网孔1 mm的异孔分解袋和网孔均为1/300 mm的同孔分解袋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因凋落物分解而发生明显变化(F=10.97,P<0.01),其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2种孔径凋落袋下菌落的变化不一致:同孔分解袋中菌落随造林密度加大而增多,优势现象明显;异孔分解袋中菌落数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减少,优势现象不显著。土壤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主要受采样时段影响。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群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造林密度对2种凋落袋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影响不一致。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生存的环境条件较为相似,土壤K对土壤细菌分布影响最大,土壤C/N对土壤细菌分布影响最小。
林英华汪来发卢萍谭飞徐演鹏孙楠
关键词:土壤性质
秸秆还田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土壤节肢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通气状况、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矿化、土壤腐殖质和团粒结构等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并通过群落和其细胞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全...
徐演鹏林英华吴建平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黑土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受采样时间与外源碳、氮干扰影响显著(P<0.01)。与对照小区(CK)相比,施入外源碳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土壤C/N值以及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与多样性,但施入外源氮仅使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增加。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分别与研究区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呼吸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等节虫兆科和长足虻科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性;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和棘虫兆科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强度呈正相关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土壤C/N对黑土区农田节肢动物主要类群作用最显著,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主要类群较好的解释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结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与采样时间、干扰种类相关,并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C/N影响;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是反映土壤主要性质变化的敏感指示物。
卢萍徐演鹏谭飞杨忠岐林英华
关键词:优势类群群落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