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2-2-22-jch)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前明李瑛孔祥强张长兴胡松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太阳能
  • 6篇热泵
  • 5篇太阳能热泵
  • 2篇性能模拟
  • 2篇数学模型
  • 2篇太阳能热泵热...
  • 2篇热泵热水
  • 2篇热泵系统
  • 2篇热源
  • 2篇泵系统
  • 2篇催化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地源热泵系统
  • 1篇多热源
  • 1篇优化设计
  • 1篇蒸发器
  • 1篇脂肪酸甲酯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剂

机构

  • 7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青岛理工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土木工...

作者

  • 6篇杨前明
  • 5篇孔祥强
  • 4篇张东
  • 4篇胡松涛
  • 4篇李瑛
  • 4篇张长兴
  • 3篇李绪泉
  • 2篇解从霞
  • 2篇刘福胜
  • 2篇于世涛
  • 2篇林琳
  • 1篇刘国丹
  • 1篇周恩泽
  • 1篇李凯
  • 1篇张磊
  • 1篇李红娟
  • 1篇刘玉峰
  • 1篇董华
  • 1篇曹柯
  • 1篇范波

传媒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暖通空调
  • 1篇机电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体碱K_2O/Zr-MCM-41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浸渍法制备了K2O/Zr-MCM-41固体碱催化剂,采用XRD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以该固体碱为催化剂进行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得率达到95.8%以上。且该工艺操作简单,催化剂可回收再生,整个过程无"三废"污染。
张磊于世涛刘福胜解从霞曹柯
关键词:固体碱催化剂大豆油酯交换反应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优化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为基础,引入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DST模型,将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和钻孔数量作为热泵系统的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全寿命周期内的系统运行模拟,提出了确定热泵系统换热器组群最优组合形式的方法。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方案优选和运行策略的评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张长兴胡松涛刘玉峰
关键词:优化设计
分子筛催化合成二聚酸甲酯被引量:5
2008年
制备了一系列硅铝分子筛,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自制的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将硅铝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二聚酸甲酯的反应。研究表明,Al-MCM-41(Si/Al=120)分子筛的催化效果较好,二聚体得率可达40%,此工艺为二聚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提供了一条新的生产路线。
李红娟解从霞于世涛刘福胜
关键词:脂肪酸甲酯分子筛
竖直U型地埋管的换热性能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换热性能直接影响地埋管设计参数的确定。本文以有限长线热源理论为基础,采用叠代法,计算了竖直U型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相关参数对单U和双U并联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为准确确定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张长兴胡松涛刘国丹李绪泉
关键词:换热性能钻孔深度
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从热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数学模型及模拟研究、运行控制、工质替代、经济性分析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分别做了概述。指出了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孔祥强林琳张东杨前明
关键词:建筑节能太阳能热利用
文献传递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仿真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热力循环,在建立太阳集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等约束条件将四大部件结合起来并进行求解。理论计算结果与若干典型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热水得热量、压缩机功耗、COP等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热水温度、COP和集热器集热效率的理论和实验值的瞬时变化规律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此仿真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孔祥强张东李瑛杨前明
关键词: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数学模型
太阳能热泵机组内蒸发器的模型与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对太阳能热泵机组内蒸发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仿真算法设计,以压缩机进、出口压力值、蒸发器冷冻水的入口温度、蒸发温度、蒸发器内水流量以及蒸发器简化模型计算出的蒸发器吸热量计算值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蒸发器优化模型.通过太阳能热泵系统实测数据学习而形成的蒸发器优化模型明显提高了仿真的速度及精度,运用该模型能够降低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研究成本和缩短其设计周期.
董华万清周恩泽范波
关键词:太阳能热泵
太阳能热泵系统综合实验台的研制被引量:15
2010年
针对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设计开发了一套太阳能热泵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平台主要由变频压缩机、太阳能集热器、风冷换热器、蓄热水箱、电子膨胀阀、热工检测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实验系统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中的热量作为低温热源,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和电磁阀,它可以实现供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的转换。平台采用了温度、压力、流量、太阳辐射强度等热物理参数实时监控的PLC监控系统方案,能够实现系统工况参数的自动检测、监控与存储,从而实现对被控量的智能控制。平台合理地将太阳能热泵系统所涉及的工质流量测试、集热器热力性能测定和系统热力系数测定等实验内容融合,同时还可以开出一系列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形成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互动平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
关键词:太阳能热泵智能控制
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拟被引量:10
2008年
在比较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的2类线热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与钻孔内热阻的准三维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应的建筑年逐时负荷条件下,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逐时参数计算,通过与DST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垂直U型地埋管的设计计算和热泵系统的运行模拟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张长兴胡松涛李绪泉
关键词:线热源模型系统模拟
制冷剂充注量对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在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和系统充注量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将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基于此模型计算了不同充注量下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参数,分析了充注量变化对加热时间、集热器出口过热度、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压缩机功率、集热器集热效率及系统性能系数等的影响,指出了确定系统最佳充注量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孔祥强张东李瑛林琳杨前明
关键词: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制冷剂充注量性能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