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593)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罗述谦李辉胡春红王雪艳赵新颜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图像
  • 2篇纤维化
  • 2篇肝纤维化
  • 1篇三维成像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重建
  • 1篇鼠肝
  • 1篇水肿
  • 1篇图像融合
  • 1篇豚鼠耳蜗
  • 1篇微米
  • 1篇微米级
  • 1篇纹理
  • 1篇纹理分析
  • 1篇下肢淋巴水肿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肝
  • 1篇小鼠肝脏
  • 1篇淋巴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7篇罗述谦
  • 5篇李辉
  • 4篇胡春红
  • 4篇王雪艳
  • 3篇张璐
  • 3篇赵新颜
  • 2篇李冬月
  • 2篇石宏理
  • 2篇赵涛
  • 1篇王寯越
  • 1篇王泰龄
  • 1篇黄万霞
  • 1篇王宝恩
  • 1篇朱佩平
  • 1篇鲁玮瑗
  • 1篇袁清习

传媒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核技术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的肝纤维化成像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原理,对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成像研究。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结果表明:正常及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模型在DEI图像上差异显著,图像感兴趣区的光强分布及纹理测度也显示出这种差异。DEI成像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影像学途径。
李辉王泰龄王雪艳赵涛胡春红鲁玮瑗王宝恩赵新颜朱佩平黄万霞袁清习王寯越罗述谦
关键词:肝纤维化
基于衍射增强成像的肝纤维化图像多参数纹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工作原理,利用其图像的空间高分辨率和高相位衬度特征,对实验所获得的大鼠正常肝图像及肝纤维化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探求其微观结构变化,为计算机辅助诊断提供新手段。方法本次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样品为离体大鼠正常肝及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标本,记录介质为FujiIX80胶片。本文计算了感兴趣区域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以及计算同一类型不同纹理参数间的相关系数,对纹理参数的波动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正常及肝纤维化组织在相衬图像上差异较明显,可以通过逆差距、惯量、差的均值以及差的熵这四种纹理参数区分开,其中,后三种纹理参数的波动趋势类似,与逆差距正好相反。结论基于硬X射线衍射增强原理的肝纤维化图像可以通过分析纹理特征来识别其病变,可以用于辅助医生诊断。
王雪艳李辉罗述谦
关键词:肝纤维化纹理分析
衍射增强成像信息分离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衍射增强成像(DEI)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对于软组织,它能获得比基于吸收的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更高的衬度.研究了一种基于DEI的信息分离方法,它能同时获得三种参数图像,即吸收像、折射像和小角散射像.信息分离利用解析方程求解,获得的参数图像质量取决于在三个不同的分析晶体角度处获得的DEI图像.利用矩阵条件数对方程求解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推导出理论上的折射角和小角散射宽度的最大值.最后,利用豚鼠耳蜗DEI图像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胡春红李辉张璐王雪艳罗述谦
关键词:豚鼠耳蜗
衍射增强成像相位信息提取与融合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众所周知,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对于软组织来说,它能获得比基于吸收的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更高的衬度,并且能获得几乎不受散射影响的吸收像和折射像,而多图统计法(multiple image radiography,MIR)则是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DEI进行改进而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和DEI方法相比较,由于MIR方法更不易受噪声的影响,同时能获得额外的小角散射像,而小角散射像则能显示物体的微观结构,因此,MIR方法能同时获得吸收像、折射像和小角散射像3种图像。另外,通过对吸收像、折射像和小角散射像进行融合,还能够在一幅图像中显示物体的多种信息。利用MIR方法获得生物样品3种相位信息图像,并对3种相位信息进行融合实验的结果表明,MIR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出生物样品的内部细节和结构。
胡春红赵涛李辉王雪艳赵新颜罗述谦
关键词:图像融合
衍射增强成像折射衬度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折射衬度是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中的一种重要衬度,在弱吸收物质的成像中,折射衬度远超过吸收衬度。折射衬度应用的关键是提取出样品的折射信息,折射信息由相应的折射图像表示。根据生物样品和材料样品的特点,研究和比较了两种折射信息提取方法。利用样品的折射图像,对聚苯乙烯样品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分析,比较了正常肝组织和肝血管瘤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折射衬度清楚地描述了肝组织的微细结构和血管瘤损伤,精确地显示了无法在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中获得的聚苯乙烯样品的清晰结构。
胡春红李辉赵新颜罗述谦
兔下肢淋巴水肿模型微米级三维成像:基于同步辐射类同轴技术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应用类同轴相位衬度技术对生物组织的成像多为多血管成像,很少有对淋巴管的成像研究。另外对淋巴水肿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分辨率为毫米级,不利于早期诊断,而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软组织的微米级成像。目的:利用类同轴相位成像技术实现对兔下肢淋巴水肿模型的微观成像,以观察早期水肿的病变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样本于2009-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图像实验室制作完成,成像实验于2009-06在上海光源BL13W1线站完成。材料:采用5只新西兰兔制备下肢淋巴水肿模型。方法:利用淋巴结根治术实现实验动物的下肢淋巴水肿,应用类同轴相位衬度CT实现对实验样本的投影成像。对所得投影数据利用滤波反投影法、表面绘制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主要观察指标:淋巴管的病变程度,管壁厚度变化。结果:利用同步辐射光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得到的下肢淋巴水肿三维衬度图像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淋巴管道有扩张、弯曲、变形现象发生,并可清晰地观察到淋巴管和静脉血管为促进淋巴回流所支生的细小侧支。结论:利用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可以实现对淋巴水肿模型的微米级成像,并可观察到样本的早期病变,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李冬月张璐石宏理罗述谦
关键词:淋巴水肿
小鼠肝脏样本在不同状态下的相位衬度成像及三维重建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对不同状态下的小鼠肝脏样本成像,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实验是在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站线BL13W1上完成的,成像样本为正常小鼠肝脏。实验结果表明,干燥的肝脏样本在相位衬度成像实验中成像效果最好。通过滤波反投影算法,成功得到样本的二维断层图像;使用表面绘制方法,重构三维血管图像既能显示大血管,又能显示7级以上的细小分支。研究证明,采用同步辐射类同轴成像技术能够显示小鼠肝脏组织的内部细节,有望成为观察肝脏细节的手段。
张璐李冬月石宏理罗述谦
关键词:肝脏三维可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