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201)

作品数:43 被引量:328H指数:10
相关作者:袁晓铭孙锐曹振中陈龙伟李启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建筑科学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地震
  • 14篇液化
  • 10篇地震动
  • 7篇动剪切模量
  • 7篇剪切模
  • 6篇液化场地
  • 5篇动剪切模量比
  • 5篇汶川地震
  • 4篇地震液化
  • 4篇软土
  • 4篇软土场地
  • 4篇识别方法
  • 4篇阻尼
  • 4篇阻尼比
  • 4篇经验格林函数
  • 4篇格林函数
  • 4篇波速
  • 3篇断层
  • 3篇砂土
  • 3篇砂土液化

机构

  • 43篇中国地震局工...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黑龙江科技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黑龙江省水利...

作者

  • 27篇袁晓铭
  • 18篇孙锐
  • 12篇曹振中
  • 7篇陈龙伟
  • 5篇唐福辉
  • 5篇景立平
  • 5篇李启成
  • 4篇王海云
  • 3篇董林
  • 3篇谢礼立
  • 3篇陈红娟
  • 2篇李兆焱
  • 2篇李波
  • 2篇孙静
  • 2篇王维铭
  • 2篇陈少林
  • 2篇石江华
  • 2篇孙锐
  • 1篇胡伟华
  • 1篇刘启方

传媒

  • 11篇世界地震工程
  • 9篇地震工程与工...
  • 7篇岩土力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4篇2012
  • 11篇2011
  • 2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8.0级地震板桥学校液化震害剖析被引量:1
2011年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绵竹市板桥镇板桥学校液化破坏具有典型性,通过现场调查、高密度电法测试、波速测试、钻孔、探坑和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其地裂缝成因,分析了学校教学楼破坏机理以及液化土的特性。结果表明:①地裂缝是由液化而不是由次断层或破裂带引起;②板桥学校较周围房屋建筑震害严重,其破坏不是由于地震时振动惯性力所致,而是由于地基液化直接造成;③地下液化层为3.0~6.1 m的砂砾土,液化土不是地表喷出的细砂,地表喷出物与地下实际液化土差异显著;④以往认为砂砾土不会液化从而选择砂砾层作为持力层这一观点有误,需要重新认识。
曹振中徐学燕T.Leslie Youd袁晓铭
关键词:汶川地震液化
标贯法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适用性及误判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以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国内外现有以标准贯入击数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和Seed-Idriss方法。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规范和Seed-Idriss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较低,总体成功率均为66%,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和84%,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仅为43%和48%,明显偏于危险。原因可能是标贯形成数据主要来源其它地区而巴楚地区砂土与之差异较大所致,值得深入研究。
李兆焱袁晓铭曹振中石江华董林
关键词:砂土液化
求解液化土表位移两种简化理论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水平液化场地地表往返位移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液化场地单层模型与下卧非液化层的双层模型位移解进行比较,通过参数分析,比较研究单层模型与双层模型位移的差别,得到土层位移是由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共同决定。仅在液化层与非液化层厚度可比拟且土层为完全液化时,液化层对土表位移起控制作用,场地土层可用单层模型模拟,此外均不能按单层模型进行简化。提出双层模型土层变形四种模式,指出仅在非液化层薄且硬及入射波频率低时,双层模型可以用单层模型简化,但对大多数工况不能进行这样的简化。
陈龙伟袁晓铭
关键词:液化
现有剪切波速判别方法对巴楚地震液化预测成功率分析
2010年
以2003年新疆巴楚6.8级地震砂土液化场地调查和现场波速测试为基础,研究目前国内外5种典型的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判别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问题。分析表明,目前的5种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式对于新疆巴楚地区均没有给出满意的结果,成功率只在36%~64%之间。烈度法对巴楚地震液化和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均只有40%左右,且Ⅶ度区偏于危险,Ⅸ度区又偏于保守;5种方法基准值临界线与巴楚地震实际曲线均相差很大,Ⅶ度区均完全错判;需要深入研究巴楚地区的土性特征,建立新疆地区区域性液化判别方法。
石江华袁晓铭曹振中李兆焱董林
关键词:剪切波速砂土液化
基于标准CPT指标的现今唐山地区场地液化可能性分析
2010年
从近年的多次强震引起的地震灾害可以看出,若将建筑物建立在液化特性估计不足的可液化土层上,在强震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1976年我国唐山地震产生大面积液化,给国计民生带来严重灾害。文中基于标准CPT指标和改进的Seed方法对现今唐山地区场地进行液化预测,并将唐山地震时液化情况与现今场地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新一代区划图规定的设计地震动作用下,现今在唐山调查的场地大部分会出现液化,若现今在唐山再次发生强度类似1976年的大地震,这些调查的场地会全部液化。
邱毅徐进曹振中袁晓铭
关键词:液化判别CPT
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和随机方法模拟卢龙地震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在介绍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和随机方法模拟地震动的基础上,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模拟了卢龙5.7级地震。模拟结果表明,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的结果与地震记录符合得很好。用随机方法模拟地震动在高频部分与地震动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而在中、低频部分符合得不太好。两种方法比较,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记录。但随机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无需小震记录的优点,因此发展随机的方法是有意义的。随机方法中中、低频部分不太符合的原因是随机方法中的很多经验关系是在美国大陆得到的。因此建议加强对中国大陆经验关系的研究,并把中国大陆的经验关系加入到随机方法中,使随机的方法成为中国大陆普适的模拟地震动的方法。
李启成景立平李中宁
关键词:经验格林函数地震动
一种高效的局部径向基点插值无网格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提出了一种弹性动力分析的高效局部径向基点插值无网格方法(MLRPI).该方法采用径向基点插值形函数近似解变量,运用局部Petrov-Galerkin法推导出了相应的离散方程,并根据波动模拟的精度要求,得到某一结点的动力方程.然后采用Newmark常平均加速度法和中心差分法相结合的显式积分格式进行时域积分,得到每个自由度的一种解耦递推格式.最后,对一平面应变问题进行了求解,比较了该文提出的解耦MLRPI方法、常规MLRPI方法和ANSYS有限元方法的精度和计算时间,结果表明解耦MLRPI方法与常规MLRPI方法的精度相当,但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陈少林李燕秀
汶川地震砂砾土液化分布及土性特征初步研究
通过汶川8.0级地震液化震害调查以及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土层剖面的分析,给出此次地震砂砾土液化的分布和规模,并通过典型液化场地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获取了地表喷出物与实际液化土类的关系以及液化砂砾土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
曹振中袁晓铭王维铭孙锐
关键词:地质条件汶川地震
文献传递
自贡市西山公园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被引量:64
2010年
不规则地形和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较大,建(构)筑物选址及其抗震设防必须考虑地形和土层场地的放大效应,以避免或减轻其震害.利用自贡地形台阵记录的汶川地震(M_s8.0)的主震加速度时程,基于传统谱比法分别研究了地形和土层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1)地形场地在低频的放大效应不明显,最大仅为1.24;在高频的放大效应较显著,在1~10 Hz频带,山顶的放大效应最大,EW、NS和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4.15、3.61和2.41,对应频率分别为5.72 Hz、6.46 Hz和7.44 Hz;在10~20 Hz频带,靠近山顶的山脊上某个地震动分量的放大效应最大,7#台站EW、5#台站NS和7#台站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9.10、5.56和2.52,对应频率分别为16.97 Hz、16.91 Hz和17.91 Hz.(2)地形场地的最大放大效应随高度有增加的趋势,且在0.1~10 Hz频带随高度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3)土层场地水平向地震动在2 Hz以上开始明显放大,竖向地震动在4 Hz以上开始明显放大;EW、NS和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13.4、12.168和6.0,对应频率分别为6.94 Hz、7.55 Hz和10.8 Hz.(4)土层场地与地形场地的最大放大效应相比较,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对于水平向地震动,前者至少是后者的3倍以上;对于竖向地震动,前者至少是后者的2.5倍以上.(5)无论是地形场地还是土层场地,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均有水平向大于竖向的特征.
王海云谢礼立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动地形效应谱比法
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切波速对地震动影响及等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切波速对地震动的影响问题,并以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影响为标准研究动剪切模量比变化与剪切波速变化间的对等关系,同时建立了等价关系式,分析中考虑了场地类别、场地遭遇地震强度和地震输入波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动剪切模量比误差和剪切波速误差对地震动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土体强非线性和软弱场地中影响更为强烈,实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切波速比真实值低时较比真实值高时对地表反应谱影响更大,三类场地0.1g地震输入时动剪切模量比6%误差或剪切波速25%误差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②对不同的场地类别、场地地震烈度和地震输入波情况,动剪切模量比单独变化与剪切波速单独变化对反应谱的影响都具有对等关系;③动剪切模量比误差对地震动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剪切波速误差,二者对地表反应谱的敏感性相差3~5倍,绝对误差相同时动剪切模量比降低情况下与剪切波速的敏感程度相差更大。
孙锐袁晓铭刘晓键
关键词:动剪切模量比剪切波速地震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