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636)

作品数:13 被引量:18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新荣苏洁琼贾荣亮赵昕回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植物
  • 3篇结皮
  • 3篇荒漠
  • 3篇荒漠化草原
  • 3篇草原
  • 2篇演替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腾格里沙漠
  • 2篇土壤结皮
  • 2篇物量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白刺
  • 2篇UV-B辐射
  • 2篇草本
  • 2篇草本植物
  • 1篇氮沉降
  • 1篇氮素
  • 1篇地衣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李新荣
  • 4篇赵昕
  • 4篇回嵘
  • 4篇贾荣亮
  • 4篇苏洁琼
  • 2篇黄磊
  • 2篇刘艳梅
  • 2篇李元寿
  • 2篇贾晓红
  • 2篇周玉燕
  • 1篇谭会娟
  • 1篇赵锐明
  • 1篇李小军
  • 1篇王正宁
  • 1篇苏延桂
  • 1篇赵洋
  • 1篇刘立超
  • 1篇鲍婧婷
  • 1篇何明珠
  • 1篇冯丽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Cl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中主要离子累积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盐胁迫下植物对Na+、K+、Ca2+、Cl-的选择性吸收代表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荒漠植物红砂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红砂愈伤组织Na+、K+、Ca2+、C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红砂组织相对生长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100mM处理时达到最大;K+、Ca2+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低浓度NaCl处理可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对Na+、K+、Ca2+、Cl-的吸收选择性提高,有利于避免离子代谢紊乱,减轻NaCl胁迫的伤害;在较高浓度下盐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可见,离子平衡是红砂组织耐盐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谭会娟贾荣亮刘玉冰赵昕李新荣
关键词:红砂盐胁迫愈伤组织
火烧对荒漠化草原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火烧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对植被-土壤系统有显著的影响,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研究了火因子对荒漠化草原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与降水事件有关。在降水事件频发的阶段,火烧样地土壤水分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而在无降水期则降低;火烧当年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则低于对照样地;火烧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和pH值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火烧干扰对荒漠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荒漠化草原的火烧管理提供依据。
贺郝钰李新荣苏洁琼
关键词:火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化学性质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种群性状对沙埋的响应被引量:10
2011年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不同沙埋程度的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种群特征,并就各特征与沙埋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埋条件(湖盆低地)白刺种群特征均值都大于弱沙埋条件(山前冲积扇),但白刺种群各特征变异却是强沙埋条件小于弱沙埋条件;除弱沙埋条件白刺种群密度外,其他各性状都与沙埋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强沙埋条件的种群各性状发育最适沙埋深度均大于弱沙埋条件下;不论沙埋深度强弱和最适沙埋深度的高低,白刺种群各性状发育均受最适沙埋深度制约;低于最适沙埋深度,沙埋深度增加促进种群性状发育,高于最适沙埋深度,沙埋深度增加抑制种群性状发育。白刺种群各性状对沙埋深度的响应主要体现在高生长和生物量上;盖度和密度的发育不仅受沙埋的影响,更主要是受沙埋深度影响下的其他资源特别是水分的限制。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周玉燕
关键词:白刺种群特征沙埋腾格里沙漠
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V-B辐射对隐花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UV-B辐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系统地综述国内外有关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研究趋势,讨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隐花植物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隐花植物在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认识。
回嵘李新荣贾荣亮赵昕刘立超
关键词:UV-B藻类地衣
UV-B辐射增强对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结皮生理代谢及光系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区的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Brid.)Zand.)结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UV-B4个辐射强度[2.75(对照)、3.08、3.25和3.41W·m-2]的处理,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土生对齿藓结皮生理代谢及光系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可溶性蛋白质及类囊体膜蛋白表达量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与辐射强度呈反比。模拟UV-B辐射增强促进了土生对齿藓结皮活性氧的代谢速率,导致了膜脂过氧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进而降低PSII反应中心活性,最终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土壤结皮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探索应用生物土壤结皮进行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回嵘李新荣陈翠云赵锐明赵昕李培广
关键词:UV-B辐射类囊体膜
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2%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结皮叶绿素a含量(Chl-a)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Chl-a含量(P<0.05),紫外辐射增强后不同发育阶段藻结皮的Chl-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3个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0.05),紫外辐射增强处理后,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2.2μmol.m-2.s-1和1.9μmol.m-2.s-1,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1%~49%,12%~22%和24%~59%。方差分析表明,紫外辐射增强后,3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增强通过降低荒漠藻结皮的光合色素含量,减少了结皮的净光合速率,从而会对荒漠区藻结皮的生产力产生影响。
苏延桂李新荣赵昕王正宁
关键词:光合速率演替
草原化荒漠草本植物对人工施加磷素的响应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人工外源施加磷素的野外试验研究了荒漠区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度、盖度、生物量、优势种株高等生态学特征对不同磷素水平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充足的施肥当年,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下降,50 g/m2的高肥处理下二者均显著低于不施肥的对照(P<0.05)。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在施肥当年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50g/m2的高肥处理下二者与对照相比其增幅分别达到了47.59%和360.49%(P<0.05)。而在干旱的年份,即施肥后第2年,物种丰富度、多度、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在不同磷素水平下其和对照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另外,外源磷素的施加会降低荒漠区草本植物的地下部生物量;而优势种草本植物茵陈蒿、多根葱、无芒隐子草和锋芒草株高对不同水肥耦合模式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可见,在湿润的年份,外源磷素的施加会降低荒漠区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但会提高其种群生产力;而在干旱的年份,水分的缺乏抑制了磷肥残效的作用,外源磷素施加后对荒漠区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水分为荒漠区草本植物生长的第一非生物限制性因子,水、肥可共为限制性因素。
苏洁琼李新荣冯丽回嵘黄磊
关键词:磷肥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2年
通过测定干旱沙区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土壤剖面1 m深度容重和有机碳、全氮含量,估算了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特征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0~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呈增加趋势;有机碳氮储量表现出了固沙初期的显著增加期(<16 a),随后的缓慢增加积累期(16~25 a),及后期的显著增加期(>25 a),该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0~20 cm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增加程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并且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和全氮储量远大于深层土壤(20~100 cm);固沙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增加体现在0~100 cm各个深度,而随后积累期主要体现在0~20 cm深度,固沙后期的增加也主要在0~20 cm深度,20 cm以下增加不明显;0~100 cm深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表聚性随固沙植被演变越来越明显.明确了降水<200 mm的沙区人工固沙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征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更好地理解干旱人工植被区的碳循环特征和预测该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奠定了基础.
贾晓红李新荣周玉燕李元寿
关键词:干旱沙区有机碳全氮储量
氮沉降对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野外条件下人工外源施加氮素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了0、6、12和24g.m-2 4个纯氮素投加水平,在试验第一年(2007年)将不同水平的氮素随机投加到样方中,随后两年(2008~2009年)不再继续投加,研究氮沉降对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年内均随着氮素投加水平的增大而降低,且物种多度比丰富度的降低程度更大;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年际间的变化则表现为低氮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高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的规律(P>0.05)。氮沉降改变了草本层片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多年生非禾本科植物在氮素处理下消失的概率更大。可见,氮沉降会降低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改变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且对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苏洁琼李新荣回嵘赵洋刘艳梅
关键词:氮沉降荒漠化草原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
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微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别退化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固沙区不同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年限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1956、1964、1981年和1987年固沙区),并以流沙区为对照。与流沙区相比较,54龄、46龄、29龄和23龄固沙区的真藓结皮和藻结皮的存在均可显著提高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P<0.05),且固沙年限与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存在正相关关系;真藓结皮和藻结皮对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仅限于0~20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减弱,到20~30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生物土壤结皮的干扰可能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损失。
刘艳梅李新荣何明珠贾荣亮李小军张志山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量碳人工固沙区腾格里沙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