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132)

作品数:14 被引量:196H指数:7
相关作者:吴超张进春钟剑李明贾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微颗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工程学
  • 2篇焦炭
  • 2篇测试技术
  • 1篇定量结构-性...
  • 1篇叶面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脂肪醇
  • 1篇滞尘
  • 1篇滞尘能力
  • 1篇闪点
  • 1篇树冠
  • 1篇数学表达式
  • 1篇似然估计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回...
  • 1篇气化
  • 1篇气流床
  • 1篇气中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吴超
  • 4篇张进春
  • 2篇钟剑
  • 2篇李明
  • 1篇牛心悦
  • 1篇刘一静
  • 1篇侯锦秀
  • 1篇阳富强
  • 1篇黄锐
  • 1篇吴桂香
  • 1篇廖慧敏
  • 1篇王从陆
  • 1篇陈玉琼
  • 1篇崔燕
  • 1篇刘辉
  • 1篇李常平
  • 1篇李冀
  • 1篇董春芳
  • 1篇贾彦
  • 1篇刘秀云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消防科学与技...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机并联运转效能分析及工况优化被引量:12
2013年
在构建风机并联运转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机并联运转的等效风阻变化规律。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了风机总能耗最小的条件。以铜绿山矿井通风系统作为实例,分析了风机工况点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并联风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风量、风压和风机之间的匹配关系;并联通风系统中风量调节的难度大;风门或风墙对风流分配的影响巨大;日常通风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门管理和均衡需风量。
王从陆吴国珉王根
Effect of reagent films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ss surface and particles被引量:1
2012年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airborne particles adhering to the glass slides which were coated by several reagent fil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hesion level could be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the reagent films. There were no evident rules between the average size of particles and sampling time interval, the placing angle and reagent concentrati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n the surface coated by composite reagent (2-3 μm) was smaller than that on the single reagent coated surface, while the largest particle size (4-5 μm) wa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coated with the Tween 60. The experimen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best adhesive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on the surface which was coated with 0.5% SDBS and 0.5% fluorocarbon composite reagent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ch reagent had a certain optimum adhesive range to the particle. The composite reagent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single reagents exhibited some particula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change the adhesive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solid surface and the particles.
李明吴超刘一静闫晖
关键词:ADHESION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焦炭热性质非线性预测模型被引量:12
2011年
针对基于煤质指标预测焦炭热性质建模过程中易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出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进行预测的建模思路。考虑到煤质指标与焦炭热性质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煤质指标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及交互效应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焦炭热性质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拟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预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是有效可行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比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
张进春吴超
关键词:焦炭偏最小二乘回归
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处理风险评价中响应变量为属性变量或离散型变量的问题,对风险事件依风险等级的累计发生概率进行logistic变换,以变换的累计发生概率作为连接函数,基于风险样本事件先验信息建立回归模型。针对待评价的风险事件,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别计算各风险等级的累计发生概率和发生概率,以其最大发生概率所对应的等级作为风险事件的最终评价等级。在建模过程中,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回归系数进行参数估计并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求解,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皮尔逊χ2检验。应用本方法建立煤与瓦斯突出的概率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具体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概率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准确得出评价结果。
张进春吴超
关键词:广义线性模型概率风险评价极大似然估计
大气中自由沉降微颗粒的形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分形理论,基于面积-周长法,通过沉降对比试验,定量表征了大气中自由沉降颗粒物的形状分形维数。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得微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借助显微图像分析软件,探讨了颗粒物几何形态的分形特征,确定了颗粒物形状分形维数与沉降时间的关系,并结合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因分析了颗粒物的特性。结果表明,大气中沉降微颗粒的形状具有分形特性,颗粒物形状的分形维数在0.869~1.048之间,随采样时间增加,颗粒物的粒度分形维数减小,分形特性不明显。同时,分析计算得知,颗粒物的分形维数值越大,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通过对大气中自由沉降颗粒物形状的定量描述,为描述颗粒物的变化并为颗粒物间黏附力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
崔燕吴超阳富强刘辉李明
关键词:微颗粒分形维数粒径
轿车表面黏附粉尘的微观分析及其表面保洁剂试验研究
2013年
为了开发轿车保洁技术和保洁剂,以小轿车表面为研究载体,在轿车不同位置采集粉尘。采用光学显微分析系统,对轿车表面不同位置黏附的粉尘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轿车表面不同位置黏附粉尘的各参数特征。在与测尘位置对应的轿车表面涂抹1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添加剂的溶液,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轿车表面黏尘的影响较大。
吴超牛心悦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保洁表面活性剂
微颗粒黏附力测试的空气动力学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从当前国内外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研究成果出发,分析总结得出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的基本思路为清除技术思路,并分析微颗粒从固体表面清除的拉升、滑动和滚动3种运动模式;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微颗粒的相关特性作出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模型的基本假设,由此建立微颗粒黏附力测试的空气动力学模型,从所建立的测试模型出发分析了微颗粒从固体表面清除的3种运动模式,得出滚动模式时所测试的微颗粒黏附力最大,同时其也是微颗粒被清除时最易发生的一种运动模式;就滚动模式运用可视化软件MATLAB对微颗粒黏附力的测试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模拟,分别绘制微颗粒黏附力与测试模型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图,并得到相应条件下所测试的微颗粒黏附力。
钟剑吴超黄锐
关键词:微颗粒测试技术
基于ChemCAD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参数仿真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ChemCAD仿真软件,采用Gibbs最小自由能方法作为气化反应模型,建立了Shell粉煤加压气流床气化仿真模型。针对氧煤比、蒸汽煤比和气化压力3个主要工艺参数,安排了3因子3水平的全析因仿真实验,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煤比是影响产气率和粗煤气有效成分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消耗指标的亦有显著影响。产气率等效益指标随氧煤比的增加而增加,而消耗指标则随氧煤比的增加而减少;蒸汽煤比可以提高产气率,但主要影响H2的含量,各消耗指标会随着蒸汽煤比的增加而减少;压力对煤气化性能指标影响不显著。进而,采用综合平衡优化方法,对煤气化工艺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以协调各指标间可能的冲突,寻找到一组使各指标尽可能最优工艺参数的组合。
张进春侯锦秀
关键词:CHEMCAD气流床煤气化参数优化
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解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以Particle、Adhesion、Measurement为主题词,在Ei Compendex,Ei Inspec和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2001-2010年收录的文献,共检索出150余篇有关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的文献。根据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所属的国家和所研究的测试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各种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AFM分离技术、微机械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静电场分离技术、振动分离技术和激光分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优缺点比较,并展望了该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
钟剑吴超
关键词:微颗粒测试技术
基于多重多元回归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被引量:11
2010年
焦炭质量预测是焦化企业进行焦炭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在诸多生产因素已固定的条件下,焦炭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料煤性质。用煤质指标预测焦炭质量是焦炭质量预测的重要方法。考虑配合煤煤质指标和焦炭质量指标的多元性和相关性,采用多重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将焦炭质量的各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建立配合煤煤质指标对焦炭质量的预测模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思想,采用预测误差平方和(PRESS)和预测的方差验证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实际焦炭生产建立的焦炭质量预测多重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应用多重多元回归技术建立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对指导焦化企业的焦化生产,优化配煤和加强焦炭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进春吴超
关键词:焦炭质量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