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221)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8
相关作者:杨来科张云赵捧莲钱志权林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碳排放
  • 3篇氧化碳
  • 3篇减排成本
  • 3篇二氧化碳
  • 3篇边际减排成本
  • 3篇碳排放权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面板数据
  • 2篇价值链
  • 2篇交易
  • 2篇二氧化碳排放
  • 2篇出口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背景
  • 1篇东亚生产网络
  • 1篇对外贸易
  • 1篇研究方法
  • 1篇业内贸易
  • 1篇隐含

机构

  • 1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浙江交通职业...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15篇杨来科
  • 6篇张云
  • 5篇赵捧莲
  • 2篇林基
  • 2篇钱志权
  • 1篇艾瑶
  • 1篇闫云凤

传媒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财经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产经评论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价及提升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各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形式。运用WTO-OECD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库对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后发现:贸易总量上,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附加值出口国和第三大附加值进口国。行业结构上,制造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出口,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进口,总体呈现后向价值链参与模式,服务业由于开放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国内附加值。我国仍停留在初级要素利用阶段,提升我国的产业链位置需要进行国家中观层面的市场和要素调整,企业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调整和国际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整。
郑国姣杨来科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结构升级
中国碳排放权在国际交易中形成价格落差的原因探析——基于MAC的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协议下的碳交易走向实际操作阶段以来,国际碳交易价格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巨额剪刀差。文章依照双边交易模型理论分析了国际碳交易结束在各国边际减排成本均衡点,分析了目前出现价格剪刀差的原因,提出中国应加快建设自愿碳排放市场并设立碳排放权储备池。
赵捧莲杨来科艾瑶
关键词:边际减排成本碳排放权交易
国际碳交易框架下边际减排成本与能源价格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总结碳减排成本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碳减排边际成本与化石能源价格之间的内在决定机制,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工具进行实证检验,证实碳减排边际成本与能源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它是影响全球能源消耗、碳交易价格形成以及减排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杨来科张云
关键词:边际减排成本能源价格二氧化碳影子价格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开放与碳排放效率--来自贸易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碳排放效率恶化,促进低碳贸易模式实现。
钱志权杨来科
关键词:贸易开放碳排放效率
东亚生产网络、产业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与东亚经济体间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垂直化分工,由此带来的产业及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碳排放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东盟10国为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1995-2011年东亚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亚地区不仅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现象,而且由于特殊的生产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增加,这种现象有强化的趋势。中国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既保证能够有效地参与东亚地区的分工,又要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的目的地。
钱志权杨来科林基
关键词:东亚生产网络二氧化碳排放产业内贸易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测算:模型比较及文献述评被引量:8
2012年
随着经济数学在经济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同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针对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方法的理论模型与主要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各种研究方法(1.情景分析法;2.指数分解分析法;3.结构分解分析法;4.回归分析或MLE法)的研究特点和研究局限,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并尝试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赵捧莲杨来科闫云凤
关键词: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的中日服务贸易再考察被引量:12
2015年
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的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更能准确的评估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和具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综合考虑了服务业嵌入在制造业的间接出口,对中日服务贸易直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中日双边服务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再次进行了分析考察。研究表明:中日服务业在增加值核算法下与传统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差异上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对中国而言,双边服务贸易重要性逐渐下降,日本则相反;传统贸易核算法低估了中日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中日在服务贸易上互补性明显,中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而日本则在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郑国姣杨来科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郑国姣杨来科
关键词:对外贸易
沪港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与风险防范被引量:9
2015年
沪港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实践,将促进两岸跨境资金流动,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进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沪港通通过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提高了人民币的交易清偿职能。通过倒逼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稳定人民币的储备货币职能。沪港通在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注意防范汇率波动、资本单向流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等各种风险。本文分析了沪港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构建风险应对机制,进而维护金融稳定,稳步金融创新。
郑国姣杨来科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对策
外资与内资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
2014年
外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CO2排放量的增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外资企业经济规模、内资企业经济规模对我国CO2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CO2排放与外资、内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外资与内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我国的CO2排放量,但在影响力上,外资企业对CO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从模型参数的估计值来看,外资企业总产值每增长1%,CO2排放量与人均CO2排放量分别增加0.22%与0.20%,而内资企业相应的数值则为分别增加0.42%与0.32%;此外,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均显著地加剧了我国的CO2排放。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认真处理引进外资与内资扩张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把握好城市化的节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基杨来科
关键词:FDI内资碳排放城市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