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ZR1427200)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方贻儒江开达王凌霄张晨黄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2篇蛋白
  • 2篇应激
  • 2篇CREB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信号调节蛋白
  • 1篇烟酸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氟西汀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方贻儒
  • 3篇江开达
  • 2篇黄佳
  • 2篇张晨
  • 2篇王凌霄
  • 1篇彭代辉
  • 1篇才丽娜
  • 1篇程自立
  • 1篇王培福
  • 1篇王高华
  • 1篇肖玲
  • 1篇张天宏
  • 1篇徐一峰
  • 1篇藏德馨
  • 1篇刘军
  • 1篇禹顺英
  • 1篇唐宇平
  • 1篇黄建华
  • 1篇王燕
  • 1篇沈婷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巴胺受体2型基因-141C Ins/Del多态性与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及连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湖北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多巴胺受体D2型(D2)基因启动区-141位点胞嘧啶插入/缺失(-141C Ins/Del)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及连锁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进而分析精神分裂症的-141C Ins/Del多态性;对35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学父母)的-141C Ins/Del进行了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多巴胺受体D2型基因启动区-141位点多态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中,-141C缺失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11,对照组为0.18(比值比为0.55,95%可信区间为0.30-0.96,P<0.05)。在35个核心家系中,16个患者父母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型"-141C Ins/Del",传递不平衡(TDT)分析结果显示10个传递"-141C Ins",6个传递"-141C Del"(χ2=0.71,P>0.05),提示"-141C Ins/Del"与精神分裂症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多巴胺受体-141C Ins/Del多态性非独立性地对汉族精神分裂症与D2基因的相关性产生修饰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141C Del对于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保护性。
沈婷彭代辉肖玲王高华程自立藏德馨江开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受体多态性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及其用于抑郁症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未用药抑郁症急性发作患者21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28名,收集一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均采用8个浓度梯度(10^(-5)mol/L、10^(-4)mol/L、10^(-3.5)mol/L、10^(-3)mol/L、10^(-2.5)mol/L、10^(-2)mol/L、10^(-1.5)mol/L、10^(-1)mol/L)烟酸溶液刺激双前臂皮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采集血流灌注量等信号以评价受试者的皮肤潮红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浓度(10^(-2.5)mol/L、10^(-2)mol/L、10^(-1.5)mol/L、10^(-1)mol/L)烟酸溶液刺激下,其皮肤血流量与对照相比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烟酸敏感性(the logarithm of 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logEC50)与抑郁严重程度呈反比(r=-0.57,P=0.01)。由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引起的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可有效区分抑郁症组和对照组(AUC=0.9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亢进,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可能有助于抑郁症的诊断。
郑雁群王燕刘婉莹张福旭朱墨宋振华胡瑶张天宏刘晓华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症抑郁症激光多普勒
微小RNA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转录后基因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对于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microRNA能够与靶基因mRNA配对结合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降解,从而发挥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icroRNA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发生与突触重塑的过程,但目前仅有少部分microRNA的功能及其相结合靶基因得到验证。我们对与精神疾病相关的microRNA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王凌霄彭代辉方贻儒
关键词:精神疾病微小RNA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靶基因表达基因MRNA基因调节
首发抑郁症局部脑区的功能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16例首发未用药的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在静息状态下接受5min12sfMRI扫描。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以ReHo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功能一致性分析。结果患者组左侧丘脑、左内外侧上颞叶、左侧小脑与枕叶的自发活动局部一致性较对照组减低(P<0.01)。患者组上述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HAMD总分无相关(P>0.05),但左侧丘脑ReHo值与HAMD体重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相关(r=0.56,P<0.05;r=0.58,P<0.05),左外侧上颞叶ReHo值与HAMD认知障碍因子分相关(r=0.51,P<0.05),左内侧上颞叶ReHo值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相关(r=0.51,P<0.05;r=0.53,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左侧丘脑、左侧上颞叶、左侧小脑与枕叶功能异常,且部分脑区自发活动一致性降低可能与患者某些症状相关。
彭代辉江开达方贻儒徐一峰刘军
关键词:抑郁症功能磁共振静息态临床症状
CREB磷酸化水平在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中表达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状态下,以及持续给予盐酸氟西汀后,大鼠海马及前额叶部位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水平和磷酸化CREB(p-CREB)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三组:应激组26只,药物组12只,对照组12只。应激组与药物组大鼠均经过8周慢性应激刺激,药物组在第1周开始给予盐酸氟西汀(10mg/g,I.P.),直到8周末。8周后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根据8周末糖水偏爱率将应激组大鼠分为应激敏感组和应激适应组。应激结束后将四组大鼠断头处死,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大鼠海马、额叶部位CREB和p-CREB水平。结果 8周末应激敏感组糖水偏爱率低于应激适应组、药物组及对照组(均P<0.05);应激敏感组的跨格次数、中心格时间和直立次数低于药物组和对照组(均P<0.05),与应激适应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应激敏感组海马及前额叶中p-CREB水平明显低于应激适应组、药物组及对照组(均P<0.05);四组大鼠海马部位、前额叶CREB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海马和额叶部位CREB磷酸化水平可能与应激导致的情绪障碍发生机制相关。
王凌霄彭代辉黄建华张晨黄佳唐宇平禹顺英江开达方贻儒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慢性应激盐酸氟西汀
CREB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很多研究中显示,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相关。CREB是多种抗抑郁药作用过程的交汇点。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可以提升脑内海马CREB水平及活性,在动物模型中海马部位CREB水平和活性升高可产生抗抑郁药的效应。而在其他某些脑区内提升CREB水平则会导致类抑郁行为。该文就CREB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起效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王凌霄彭代辉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
慢性应激行为与大鼠海马、前额叶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行为与大鼠海马、前额叶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将50只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药物组12只及应激组26只。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刺激,药物组和应激组大鼠给予8周应激刺激,药物组大鼠于应激刺激第1周开始给予盐酸氟西汀皮下注射。各组大鼠于造模开始前、造模结束后1 d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试验,应激刺激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前额叶区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刺激过程中共11只大鼠死亡,其中正常对照组2只、药物组4只、应激组5只。根据糖水偏好实验结果将应激组大鼠分为应激适应组(n=6)和应激敏感组(n=15)。造模开始前4组大鼠跨格次数、直立次数及中心格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1 d,药物组、应激适应组和应激敏感组大鼠跨格次数、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中心格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应激敏感组大鼠跨格次数少于药物组(P<0.05)。应激刺激结束后,4组大鼠海马、前额叶区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刺激结束后,应激敏感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区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药物组和应激适应组(P<0.05),而药物组和应激适应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区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刺激可导致大鼠自主活动水平下降,盐酸氟西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应激刺激对大鼠自主活动水平的影响,海马和前额叶区ER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与大鼠应激适应有关。
王凌霄王培福才丽娜黄佳张晨彭代辉方贻儒
关键词:海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