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80)
-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蔡德所王备新于海燕刘朔孺刘东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农田引水拦河坝对漓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漓江下游黄沙河、兴坪河、金宝河、遇龙河4条主要支流上5个农田引水拦河坝进行研究,比较了坝上和坝下的生境、水质物化特性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等河流生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拦河坝没有对河流的水体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但是农田引水拦河坝改变了河流的流速、底质、水生植物群落构成等自然生境状况,从而导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坝上和坝下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建议在对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时应该考虑农田引水拦河坝所带来的生态影响。
- 王晓超蔡德所祝铁钢张永祥林红军武大勇
- 关键词:拦河坝漓江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 钱塘江中游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基于2010年钱塘江中游流域60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环境变量数据,寻找与研究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关键环境变量,解析流域尺度和河段尺度的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的相对影响。PCA分析表明该区域的主要环境梯度是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引起的溪流物理生境退化程度和水体营养状态。CCA分析发现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流域尺度的关键环境变量是纬度、海拔、样点所在流域大小、森林用地百分比,河段尺度是总氮、总磷、钙浓度、二氧化硅浓度和平均底质得分。偏CCA分析得到两种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变异的总解释量为26.4%,流域尺度和河段尺度变量分别为总解释量的50%和3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受到两种尺度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且流域尺度环境因子较河段尺度环境因子更为重要,体现了其在溪流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监测和评价中的重要参考价值。
- 张勇刘朔孺于海燕刘东晓王备新
-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钱塘江流域
- 不同土地利用对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2010年4月调查了钱塘江中游区域29个样点的水环境特征和底栖动物。聚类排序将样点分为参照、农业和城镇3组,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组间底栖动物群落有显著差异(r=0.863,P=0.001)。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主要的环境胁迫是农业和城镇用地及其引起的水质变化,并能较好解释组间物种差异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为农业用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溶解氧、总氮和平均底质得分(Rho=0.568,P=0.001)。底栖动物参数(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BI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和k-优势度曲线显示农业和城镇组的生物完整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且农业组较城镇组严重。
- 邵卫伟张勇于海燕韩明春王备新
- 关键词:土地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溪流
- 底泥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究底泥陶粒滤料和市售陶粒滤料对曝气生物滤池(BAF)效能的影响,构建了底泥陶粒曝气生物滤池(SSC-BAF)和市售陶粒曝气生物滤池(CTC-BAF)对比试验体系,考察了BAF启动挂膜、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生活污水中COD、NH_(3)-N、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陶粒表面粗糙,孔隙性较好,比表面积较大,生物附着性较强,适于作微生物的载体。微生物在底泥陶粒滤料上挂膜成功仅需12 d,且SSC-BAF对COD、NH_(3)-N、TP的去除率比CTC-BAF分别提高了9.19、7.55、11.42个百分点。水力停留时间对BAF系统去除COD、TP有较大影响,对NH_(3)-N的去除影响较小。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2 h时,SSC-BAF对COD、NH_(3)-N、T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CTC-BAF,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24%、71.21%、73.92%。以河道底泥为原料制备的陶粒可用作BAF滤料,底泥陶粒滤料对BAF效能的提升更显著。
- 陈佳慧蔡德所散剑娣谢紫珺郭一恒
-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
- 浙江义乌市城镇化对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义乌地区5个参照和9个城镇溪流样点的理化性状、底栖硅藻群落及所在流域土地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与电导率、总氮和磷酸盐等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喜富营养型硅藻与耐污型硅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检验(ANOSIM)分析表明,参照溪流与城镇溪流的底栖硅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参照溪流底栖硅藻平均密度(5.67×105cell.cm-2)低于城镇溪流(6.11×106cell.cm-2),并且参照溪流运动型、富营养型和耐污型硅藻比例也显著低于城镇溪流。城镇溪流优势种是Na-vicula minima(50.75%),参照溪流为Rhoicosphenia abbreviate(55.71%)。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森林面积比、底质组成、二氧化硅、电导率、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影响研究样点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证实,城镇化会显著改变城市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底栖硅藻可作为评价溪流生态质量的指示生物。
- 刘朔孺邵卫伟刘东晓周斌王备新
- 关键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城镇化典范对应分析
- 附生硅藻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筛选斯普林格、爱思唯尔和中国知网中关于硅藻良好指示特性的研究结论,按照指示变量的特征可归纳为水体环境变量、硅藻指数、生态毒理学、古环境古气候、土地利用和生态水文要素6个类目。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基于附生硅藻的种类分布和个体特征,使得硅藻具有上述变量的良好指示效应,特别在指示水体环境和古环境方面。
- 黎佛林蔡德所
- 关键词:指示性水体水质
- 混合底泥基陶粒制备及其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底泥疏浚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河道底泥的处置成为一大难题,而利用底泥制备陶粒是当前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向。以两段河道的疏浚底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原料配比、钢渣添加量、大理石粉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通过L16(4^(4))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底泥基陶粒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底泥基陶粒最优条件为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5 min,预热时间10 min,大理石粉添加量16%。该条件下制得的陶粒除磷率为98.04%,吸水率为28.55%,陶粒空隙率为48.43%,堆积密度为0.70 g/cm^(3),抗压强度为3.13 MPa,表观密度为1.36 g/cm^(3),满足CJ/T 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性能指标要求,证实了利用混合底泥制备陶粒的可行性,可为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 谢紫珺蔡德所散剑娣张昆
- 关键词:陶粒正交试验除磷
- 龙江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8
- 2021年
- 为了解广西龙江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3月采集12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的含量和赋存形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①除Cr的平均含量近似于背景值外,Cd、Pb、As、Zn、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57.88,7.12,6.30,4.19,2.17倍。②Cr和As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中上游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在下游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u和Pb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与2013年相比,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减少,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增加。③地累积指数表明,Cr为未污染,Cu为轻度污染,Zn和As为偏中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d为严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u、Zn、Pb和Cr 4种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As和Cd元素生态风险指数较大。④沉积物重金属相关性表明,Cu、Zn、Pb、Cr、As 5种元素存在明显同源性。通过沉积物重金属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Cu、Zn、Pb、Cr)的来源为工业源,第二主成分(Cd)的来源为农业活动及采矿活动,第三主成分(As)的来源为矿业活动。
- 散剑娣蔡德所靖志浩杨佳星李书恒陈声震
-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评价
- 城镇化对钱塘江中游支流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钱塘江中游流域受不同城镇化强度影响的59条1~3级支流的水体理化、底栖动物群落及所在流域的土地利用,分析作为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的不渗水地表面积比(PIA)与溪流水质和生物群落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TN、NH4+-N、PO43--P、TP、CODMn、电导率、水面宽、水深、细沙淤泥比(%)与PIA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地(%)呈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指标与PIA的拟合曲线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EPT(%)及捕食者(%)、撕食者(%)、滤食者(%)、刮食者(%)与PIA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呈显著正相关,但BI指数、集食者(%)、耐污类群(%)、寡毛纲(%)与PIA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区域内随着城镇化强度的提高,城镇溪流表现出高氮、磷营养盐水平、物理生境退化、敏感底栖动物物种消失、耐污物种个体数量急剧上升等城镇溪流退化的共性现象.
- 刘东晓于海燕刘朔孺胡尊英俞建王备新
- 关键词:城镇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 龙江与刁江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8年
- 为研究龙江和刁江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采集龙江和刁江共32个样点的硅藻样本,并记录11项河流相关环境理化指标。经过实验室处理及硅藻种类鉴定,2条江中共发现硅藻33属179种,其中:龙江全流域共鉴定出硅藻30属141种,刁江全流域共鉴定出硅藻24属138种。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2条河流中的硅藻群落都受到水质因子和地理因子的共同作用,前4排序轴累积解释了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60.5%,其中前2排序轴一共解释了硅藻—环境变量的36%,并且物种分布与环境梯度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48和0.919,较好地反映硅藻—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测试各个环境变量的条件效应并进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结果表明:水体的pH值、电导率、总磷、海拔、水温、流速是影响该地区河流硅藻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因子。
- 张浩然蔡德所林金城沈炜黄焜
- 关键词:底栖硅藻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