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80102)
-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方修琦苏筠尹君刘翠华侯光良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全新世暖期降水格局的集成重建被引量:12
- 2011年
-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搜集整理中国全新世暖期6.5~5.5 ka B.P.的定量古降水记录,采用空间集成重建方法对原始记录进行重复记录归并和空间集成分析,获得271个地点的有效降水记录,据此重建中国全新世暖期的降水格局。结果表明:全新世暖期,中国年降水量普遍高出现代50~300 mm;降水绝对增幅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增加250~300 mm,向南北递减,东南沿海约增加100 mm,至西北地区只增加约50 mm;相对增幅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东南沿海仅高出现代的15%~25%,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可高出现代1倍左右。
- 方修琦刘翠华侯光良
- 气候变化对中国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粮食丰歉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粮食丰歉是理解中国过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段连续和高分辨率的粮食生产定量记录,尚无过去2000年粮食丰歉序列重建,使得气候变化影响机理的认识出现"断链".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量化粮食生产丰歉等级的方法,首先建立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并进行逐年农业丰歉定级,再根据各丰歉等级的结构关系计算丰歉指数,进而进行每10年的农业丰歉等级评定.搜集了《二十四史》中逐年的作物收成、温饱状况、农业灾害、粮价及仓储和民生等记录共1636条,据此重建了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时期10年分辨率的农业丰歉序列,并分析了温度和干湿变化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汉至五代时期丰收、平收和歉收的年代分别占33.3%,39.3%和27.4%;丰歉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6BC^51BC偏丰、50BC^590AD偏歉和591AD^960AD偏丰.丰收通常对应着暖宜(温暖、降水适宜)的气候组合条件,而歉收则多为冷干的气候条件.气温与农业丰歉呈正相关关系,而降水过多造成洪涝灾害或过少造成旱灾均会导致农业歉收,体现了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受有限热量条件和极端降水制约的特点.
- 苏筠方修琦尹君
- 1724年以来北京地区雨季逐月降水序列的重建与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长尺度高分辨率降水重建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1724-1904年清代逐日降水记录"晴雨录"为基础数据,结合现代降水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逐日降水等级与降水量的关系方程,方程方差解释量达到85%以上,进而重建了1724-1904年北京的5-9月逐月降水量。同时,结合早期及现代器测降水资料,分析了1724年以来北京的5-9月逐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降水重建序列具有以下特征: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降水周期,其中年际尺度的波动为2-7年;年代际尺度的波动在1890年以前以61-90年为主要周期,而1890年以后则转为25-40年。1724-1742年,1783-1820年,1871-1890年,1916-1930年,1950-1965年和1981-2000年降水偏多;1743-1782年,1821-1870年,1897-1915年,1931-1949年,1966-1980年和2000年以后降水偏少。
- 兰宇郝志新郑景云
- 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被引量:29
- 2015年
- 从气候变化对个体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论文选取中国过去2000年(210BC^1910 AD,对应西汉至清朝)30年分辨率的温度距平,以及10年分辨率的粮食丰歉等级、饥荒指数和农民起义频次等重建序列,统计分析冷暖变化的影响在生产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中传递的差异.结果显示:(1)30年时间单元的冷暖变化与粮食丰歉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38,P<0.01)、与饥荒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01,P<0.05),与农民起义呈显著负相关(-0.277,P<0.05),而饥荒轻重与粮食丰歉、农民起义频次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很低.(2)30年暖单元中多出现粮食丰收或常年的年代(86.5%),对应着中度和轻度饥荒年代较多(76%),发生农民起义的年代数占33.3%;30年冷单元中多粮食歉收和常年的年代(70.7%),对应着中度和重度饥荒的年代较多(77.6%),同时有51.7%的年代发生了农民起义.(3)23条主要的可能影响传递路径中有13条以"冷"为起点(其中7条传递到农民起义),10条以"暖"为起点(只有3条传递到农民起义),其中具有气候意义的影响传递路径包括:冷→歉收→重度饥荒→多起义、冷→歉收→中度饥荒→多起义,暖→丰收→轻度饥荒→无起义、暖→丰收→中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轻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中度饥荒→无起义等.(4)冷暖变化影响的传递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其中饥荒是受人类社会调节空间最大的环节,随着社会层次的提升,冷暖变化的影响由直接变为间接、且逐级衰减;冷时段中(100%)有10.4%的年代出现多起农民起义,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暖时段中(100%)有47.9%的年代无农民起义出现,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 方修琦苏筠尹君滕静超
- 关键词:饥荒农民起义中国古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