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180)

作品数:15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马勇王建伟杨俊锋黄桂成郭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脊髓
  • 14篇脊髓损伤
  • 6篇脊髓康
  • 6篇脊髓损伤大鼠
  • 3篇神经生长
  • 3篇轴突
  • 3篇大鼠脊髓
  • 2篇营养因子
  • 2篇诱发电位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神经再生
  • 2篇生长抑制因子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轴突再生
  • 2篇脑源性

机构

  • 15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无锡市中医医...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马勇
  • 8篇杨俊锋
  • 8篇王建伟
  • 5篇张亚峰
  • 5篇郭杨
  • 5篇黄桂成
  • 3篇顾晓林
  • 3篇尹恒
  • 2篇尤武林
  • 2篇刘明明
  • 2篇陈剑峰
  • 1篇华臻
  • 1篇程建
  • 1篇王颖
  • 1篇陈炳香
  • 1篇徐玲玲
  • 1篇董维
  • 1篇王雨辰
  • 1篇彭洁琼
  • 1篇吴毛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明确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改善损伤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6只,改良Allen’s法建立SC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0.06 g·kg-1·d-1)组、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50,25,12.5 g·kg-1·d-1)6组,每组26只。各组大鼠均于麻醉苏醒后30 min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处理。分别于干预后3,7,14 d处死,取材,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N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强的松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组织改善较为明显,神经元存活较模型组明显增加,水肿、坏死较轻。透视电镜超微结构评分显示伤后7 d强的松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各治疗组NGF阳性表达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术后7,14 d强的松组、脊髓康中剂量组NGF相对表达水平稳定,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各治疗组N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尤以强的松组、脊髓康中剂量组升高趋势最为明显,14 d脊髓康中剂量组NGF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强的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的松、脊髓康均可较好地减轻和延缓SCI后的病理损害程度,阻止不可逆性的变性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并促进SCI后损伤局部NGF蛋白及mRNA的表达,且强的松在SCI早期效应较为明显,而脊髓康在中晚期的整体调节优势明显,这可能是脊髓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轴突再生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之一。
潘娅岚马勇郭杨成吉华黄桂成
关键词:脊髓康脊髓损伤神经生长因子微环境
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病变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脊髓损伤常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瘫痪,其病理过程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是引起脊髓病变的主要原因,往往导致脊髓无法恢复正常功能,而继发性损伤与血脊髓屏障形态与功能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回顾近些年关于血脊髓屏障的基础试验研究,对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刘明明程建马勇黄桂成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脊髓屏障继发性损伤病理生理学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工农业、建筑业及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传统研究认为SCI不能修复,后期功能恢复情况亦不理想。但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由于其机制较复杂,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SCI模型,对治疗脊髓损伤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作一综述。
顾晓林杨俊锋王建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中药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NgR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观察中药脊髓康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Ng 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切除T10节段椎板,不损伤脊髓;其余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强的松组:术后至处死前每日灌胃强的松0.06 g/kg,首次在术后30 min给药。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在同一时间分别给予脊髓康,每日50、25、12.5 g/kg。术后3、7、14 d分批处死动物,取损伤节段脊髓9例,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脊髓组织中Nogo-A、Ng R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Nogo-A及Ng R的表达维持在基础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中剂量组Nogo-A、Ng 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康高、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各治疗组Nogo-A、Ng R m 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术后7 d,模型组Nogo-A、Ng R m RNA水平升至最高,14 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治疗组,其中强的松、脊髓康中剂量组效果最显著,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llen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康能调节Nogo-A及Ng R基因表达,激活Nogo-Ng R信号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
尤武林张亚峰陈剑峰尹恒杨俊锋王建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活血通络
不同浓度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强的松,0.06 g·kg-1·d-1)、高中低3个剂量(脊髓康,50,25,12.5 g·kg-1·d-1)实验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及术后3,7,14,28 d对大鼠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观察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结果中剂量实验组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善优于高、低2个剂量实验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剂量实验组对于MEP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接近,优于高、低2个剂量实验组,对于波幅的提高优于其他给药组。结论中剂量脊髓康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尹恒杨俊锋马勇范竞张亚峰张婕王建伟
关键词:脊髓康脊髓损伤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后基因表达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脊髓损伤后涉及多种基因家族多种途径的表达,包括Bc-l 2、caspase、热休克蛋白、白介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基因家族,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研究中医药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再生方面对脊髓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发现中药及电针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炎症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剂型丰富、方法多样、多系统多靶点等优势,可为临床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雨辰马勇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医药疗法电针基因表达神经细胞凋亡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法成功建立SC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d)、25 g/(kg·d)、12.5 g/(kg·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郭杨马勇潘娅岚成吉华黄桂成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康轴突再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区Nogo-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脊髓组织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6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每组27只,分别于干预后3天、7天、14天处死大鼠,以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的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各组在损伤后3天时Nogo-A蛋白和m RNA表达较低,7天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至14天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脊髓康中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损伤后3天、7天、14天时,Nogo-A蛋白和m 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脊髓康"能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区Nogo-A表达,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
杨俊锋马勇张亚峰陈剑峰华臻王建伟
关键词:脊髓康脊髓损伤NOGO-A神经再生
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分子的产生是影响轴突再生微环境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具有多因素、多靶点的优点,正逐步成为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的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中药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后Nogo-66受体Ng R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后5组以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强的松组大鼠每天给予0.06 g/kg醋酸泼尼松灌胃,1次/d。脊髓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给予12.5,25,50 g/kg脊髓康灌胃,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20 m L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动物均连续给药至动物处死。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低中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 R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提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区Ng R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因素,进一步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郭杨马勇冯诚潘娅岚黄桂成
关键词:脊髓康脊髓损伤NGR轴突生长抑制因子
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疾病,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功能评分(如Frankel分级、JOA评分、ASIA标准等)都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难以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情况。随着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发展,诱发电位为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及反映脊髓传导通路提供了客观指标.
殷钰涵杨俊锋王建伟
关键词:诱发电位脊髓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