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省长基金(2011)

作品数:17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安裕伦许璟胡锋刘绥华马良瑞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雷达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图像
  • 2篇黔中
  • 2篇景观
  • 2篇喀斯特山区
  • 2篇孔径雷达
  • 2篇雷达数据
  • 2篇合成孔径
  • 2篇合成孔径雷达
  • 2篇城市
  • 2篇TIN
  • 1篇单轴
  • 1篇单轴压缩
  • 1篇地物
  • 1篇地物分类

机构

  • 1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2篇黄山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贵州省第三测...
  • 1篇南通市环境监...

作者

  • 12篇安裕伦
  • 6篇许璟
  • 3篇胡锋
  • 3篇刘绥华
  • 2篇马士彬
  • 2篇马良瑞
  • 2篇吴松
  • 2篇李远艳
  • 1篇刘洪来
  • 1篇雷文杰
  • 1篇吴文旋
  • 1篇李凌云
  • 1篇杨广斌
  • 1篇莘海亮
  • 1篇赵海兵
  • 1篇周国富
  • 1篇夏先林
  • 1篇田兴舟
  • 1篇徐和平
  • 1篇安宁

传媒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环保科技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喀斯特区域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为对比分析安顺市这一高密度人口活动地区的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覆被方面的景观格局变化的不同,以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安顺市地区的亚喀斯特区域和纯喀斯特区域做对比分析,探讨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景观格局特征的区别。研究主要发现:1)安顺市主要土地覆被类型转移表现为耕地向草地、林地转变,表明区内整体生态状况趋于良好,亚喀斯特区域的草地、林地增长恢复显著,草地的增长率有17.75%,林地的增长率达到6.58%,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增长率对比说明亚喀斯特区域具有更好的良好的生态适宜性;2)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区内景观异质性增强,优势度降低,相关指数亚喀斯特区域较纯喀斯特区域表现更为显著;3)亚喀斯特区域具有较纯喀斯特区域良好的生态适宜性,正是因为这一优势,受到更多的人为干扰,然而它本质上属于喀斯特的这一事实不容忽视,所以在合理利用区域资源的同时要重视保护。
王罗娟安裕伦许璟马士彬安宏锋
关键词:土地覆被
2000-2010年贵州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采用降水贮存量模型,结合转移矩阵,对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状况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估,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0年间贵州省水源涵养总量下降了4.3×107m3,其经济价值下降了0.29×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水源涵养功能最大贡献者;水源涵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梵净山等生态质量较高的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向高等级转化,呈现出较大的由劣转好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吴松安裕伦李远艳郭海祥安宏锋
关键词: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
不同水平NaHCO_3对黔北麻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提供瘤胃液,以青干草∶精饲料=80∶20为发酵底物(对照),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4%、6%、8%NaHCO3,配制成不同水平缓冲剂的发酵底物,测定累积产气量、产气参数、有机物消化率、pH值、铵态氮浓度。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不同时间点累积产气量、潜在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4%NaHCO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处理组内均随NaHCO3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添加NaHCO3对发酵底物产气速率、pH值、铵态氮浓度影响不大(P>0.05)。由此可见,低水平NaHCO3有利于黔北麻羊瘤胃发酵状态。
李凌云莘海亮田兴舟夏先林刘洪来吴文旋
关键词:NAHCO3瘤胃发酵黔北麻羊
基于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在生态重建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石漠化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客观的生态系统评价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以贵州省为例,结合GIS、RS技术,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指标体系法,对贵州省2000—2010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得到贵州省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分布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评价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基本处于Ⅲ和Ⅳ等级;(2)十年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略微好转,主要由Ⅲ级向相邻等级变化,其他等级间的转化较少;(3)地州市一级,生态健康平均水平最高的是黔东南州,最低的是毕节市,县市一级,生态状况最好的是赤水市,最差的是南明区;(4)引起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城市化、自然因素和产业配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重点保护东南部加强整治西北部,并建立区域性的分级生态管理体制的建议。
李远艳安裕伦杨广斌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
高原山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多光谱数据的图像融合探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推动雷达数据在贵州高原山区的应用,针对高原山区的气候与地形特点,基于雷达数据的优势,本文对此类高原山区应用星载雷达数据进行初步探讨。利用TM影像4,3,2波段和雷达SAR数据,通过不同融合方法进行融合,应用标准差、信息熵、相关系数等参数对融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得到的图像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同时也增加了雷达数据的纹理信息。其中PC变换能够最好地保持TM数据的多光谱特性,对于植被信息最为突出;HSV变换很好地保留了SAR数据的纹理信息,有利于居民点、建筑物等目标的识别;GS变换增加了图像的可识别度,但降低了整体的清晰程度;Brovey变换效果最差,图像失真较大。
许璟安裕伦刘绥华吴松
关键词:雷达数据图像融合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的“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黔中部分地区为例被引量:28
2016年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亚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显著,其中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增加,而生产用地面积减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及林地生态用地的转化。计算得到亚喀斯特区域5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40 2、0.539 7、0.552 3、0.558 1和0.561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维持稳定,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致使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等的转化,但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要大于恶化的趋势。
胡锋安裕伦赵海兵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黔中
基于Sentinel-1A后向散射特性的高原山区地物分类探讨——以安顺市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探讨星载Sentinel-1A雷达数据在高原山区进行地物分类的可行性。以贵州省安顺市为研究区,NDVI数据为辅助数据,利用单极化多时相的SAR数据提取的后向散射特征Sigma σ值,建立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专家树决策系统,进行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结果表明:雷达数据的分类精度基本能够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特别是水域和建设用地在图像上解译标志明显,分类精度高于TM数据,分别达到90%和80%;植被和耕地精度低于TM数据,分别为70%和65%;但总体上TM数据的细节表现不如SAR数据。在分类工作时结合传统影像可以有效弥补高原山区气候和地形因素带来的不足,同时也能够促进雷达数据在此类高原山区的应用和推广。
许璟安裕伦刘绥华韩可欣
关键词:雷达数据后向散射地物分类
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0
2015年
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1990、2000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格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了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喀斯特区域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3年,南明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87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而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强空间聚集性,生态服务价值"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下游,"冷点"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林地敏感性最高,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建设用地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增加。
吴松安裕伦马良瑞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空间自相关
喀斯特山区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与ESV关系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为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预测不同情境下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在2000—2010年年间,草地、耕地、林地均有向居民工矿用地转移的趋势,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202.53 km2,耕地面积减少了452.90 km2,ESV呈上升趋势,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借助Logistic-CA-Markov模型模拟出贵阳市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得到其Kappa系数约为0.78,说明模拟的效果较好,经济快速发展情境下的贵阳市2020年居民工矿用地较自然情境下的面积增加更多,林地、草地、耕地均有所减少,在空间上主要以城区为中心扩展;基于预测结果评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ESV,2010—2020年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情境Ⅱ中ESV下降了87.93千万元,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喀斯特山区都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余晓芳安裕伦安宁姜海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喀斯特山区
“亚喀斯特”概念与景观特征的初步探讨——以贵州为例被引量:16
2015年
"亚喀斯特"作为贵州等地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殊组成部分,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理清其概念内涵及景观特征是认识这一特殊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其概念内涵、景观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认为,亚喀斯特是介于一般典型喀斯特与非喀斯特间的另一种地貌景观,三者在岩层特性、地貌发育、景观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若干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构成亚喀斯特的岩性主要是不纯碳酸盐岩(如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及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组合的夹层,岩石含泥质成分高,洞穴分布极少,地下水资源模数较大;地貌以丘陵谷地、浅中丘、浅切割低中山为主,地形起伏较缓;成土母质丰富,土层较厚,宜农耕地较多,农用价值相对较大,但同等条件下土壤侵蚀量较高;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高,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胡锋安裕伦许璟
关键词:景观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