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70027)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姜守明邵政达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大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中世纪英格兰教俗关系的变迁
- 2015年
- 教俗关系是中世纪英格兰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基督教于6世纪末正式传入英格兰,得到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君主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同时君主利用教会强化统治基础,教权与王权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诺曼—安茹时代,王权与教权同步强化,两者就教会最高主权、司法权与封建权益等方面展开激烈争夺。13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会陷于混乱,无力与世俗王权争斗,英格兰君主借机强化对本国教会的控制,教俗关系趋于缓和。在教权与王权世俗权力关系的长期博弈中,英格兰王权作为逐步觉醒的民族主义代言人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并最终确立在教俗两界的至尊地位,进而引领了英吉利民族国家的建立。
- 邵政达
- 关键词:教权中世纪
- 从玛丽女王失败看英国民族主义的兴起被引量:2
- 2011年
- 16世纪都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作为都铎君主专制的实现途径,不但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体现着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玛丽女王时期的宗教反复,虽然只是14世纪到17世纪这四百年间英国民族主义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插曲,但是,它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就是由于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任何形式的倒行逆施都是不得人心的,她的失败就是英国民族主义的胜利。
- 姜守明
- 关键词:宗教改革民族主义
- 近代早期英国海外殖民的宗教动因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经历了长期的宗教斗争后,16世纪60年代,英国完成了宗教改革。一方面,新建立的国教会希望向海外传播以扩大新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国内的非国教派实行高压统治,处于弱势的天主教徒和主张更激进变革的清教徒,为了实现本教派的宗教理想和躲避宗教迫害,大批殖民海外以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国际上,英国遭到了天主教强权西班牙的长期封锁和侵略。为了寻求民族国家的出路,向海外扩张、创建新教殖民地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最终,英国人在美洲和爱尔兰建立了一批宗教殖民地,同时也成功地粉碎了西班牙的侵略和封锁,为建立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础。
- 邵政达姜守明
- 关键词:殖民
- 查理一世的“宗教革新”与英国革命性质辨析——再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被引量:3
- 2013年
- 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性质,学界迄今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或许在于人们多就事论事地看问题。如果换个角度,即把它纳入到民族国家形成这个宏观背景下来审视,人们似可跳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拟透过查理一世的"宗教革新"政策这个侧面,来探究英国革命与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关于英国革命性质的基本认识:一方面,英国革命并不是像许多学者所定位的那样,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的标志性事件,或者像有些学者所定位的那样,只是现代英国政治史的偶然性插曲。我们毋宁认为,英国革命是巩固英国民族国家地位的重大事件,它既符合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另一方面,英国革命兼具宗教和宪政的双重属性,这是由民族国家形成这个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 姜守明
- 关键词:查理一世宗教因素民族国家
- 詹姆士一世专制主义的现实困境——三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
- 2014年
- 詹姆士一世竭力强调君权神授理论,意在追求他作为一个外来君主继承英国王位的合法性和加强专制主义统治。在此基础上,他对内推行看似宽容,实则接近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对外追逐和平主义,其实是屈从国际天主教势力的外交政策,这不仅违背了英国中世纪以来形成的自由传统和"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混合君主制的宪政原则,而且也严重地脱离了英吉利民族追求国家独立发展的客观实际。17世纪中期的英国革命,表面上是由外来的斯图亚特王朝这个偶然因素促成的,实际上,它是英国反传统力量与维护传统力量之间冲突的结果。固然,斯图亚特初期英国的社会矛盾尚没有尖锐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詹姆士的专制统治却埋下了日后内战与革命的种子。
- 姜守明
- 关键词:宗教政策和平外交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