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01-03)

作品数:18 被引量:15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爱民王永林兰燕宇李勇军黄勇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软胶
  • 3篇软胶囊
  • 3篇化学成分
  • 3篇胶囊
  • 2篇灯盏
  • 2篇灯盏细辛
  • 2篇冻干
  • 2篇冻干粉
  • 2篇冻干粉针
  • 2篇眼睛
  • 2篇药物
  • 2篇荭草
  • 2篇荭叶心通软胶...
  • 2篇细辛
  • 2篇菊黄上清含片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含片
  • 2篇粉针
  • 2篇干粉

机构

  • 18篇贵阳医学院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王爱民
  • 15篇王永林
  • 14篇兰燕宇
  • 12篇李勇军
  • 8篇黄勇
  • 8篇何迅
  • 6篇郑林
  • 4篇廖尚高
  • 3篇王海军
  • 3篇周雯
  • 2篇李翠兵
  • 2篇马琳
  • 2篇方泰慧
  • 2篇苏红
  • 2篇徐立
  • 2篇刘智
  • 1篇乔希
  • 1篇张丽娟
  • 1篇刘志宝
  • 1篇官志忠

传媒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眼睛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鸡眼睛Euscaphis japonica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鸡眼睛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rchoionoside C(1)、鞣花酸(2)、junipetrioloside A(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6)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雯刘智王海军廖尚高许祖超李勇军
关键词:鞣花酸
贵州产荭草药材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研究贵州产荭草药材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方法。方法:利用HPLC-DAD方法,以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荭草药材为研究对象,对20批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并通过对照品与药材样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性和紫外光谱相似性比较,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初步归属,同时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20批荭草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2个特征共有峰,并指认了9个色谱峰。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20批药材按采收期不同分为3类。结论:贵州产荭草质量较为稳定,荭草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直观、可行,为荭草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黄勇郑林王爱民兰燕宇王永林
关键词:荭草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头花蓼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头花蓼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色谱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4-hydroxy-3,5-dimethoxybenzoic acid;1);儿茶酚(catechol;2);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4H-chromen-4-one;3);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4);原儿茶酸乙酯(ethylprotocatechuate;5);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槲皮素(quercetin;9);槲皮苷(quercitrin;10);陆地棉苷(hirsutine,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2"-gallate;12);芦丁(rutin;13)。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丽娟廖尚高詹哲浩陈晓君兰燕宇
关键词:头花蓼酚酸类化学成分
注射用辛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辛芍对大鼠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缺血局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注射用辛芍(0.31,0.62,1.25g.kg-1)分别对MCAO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率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使用相同动物模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各药物干预组对大鼠脑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注射用辛芍可明显降低或改善MCAO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率及缺血所致组织病理改变,提高SOD活力,降低NOS活性及MDA含量,改善缺血大鼠脑微循环。结论:注射用辛芍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病灶组织抗氧化和改善局部脑微循环血流有关。
黄勇王永林兰燕宇王爱民方泰慧徐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菊黄上清含片的抗菌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菊黄上清含片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平皿法和液体稀释法对菊黄上清含片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研究;体内抗菌实验是以菊黄上清含片组和阳性药物组灌胃给药3d,小鼠腹腔注射不同菌株菌液造成感染,观察记录感染7d内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并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和95%可信限。结果:体外实验表明,菊黄上清含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各标准株及各菌的临床分离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菊黄上清含片对不同菌种的标准株和临床株感染小鼠致死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与细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菊黄上清含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李翠兵李勇军郑林周雯王永林左丽
关键词:小鼠菊黄上清含片
紫金莲的化学对照品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从紫金莲中制备白花丹醌对照品的方法。方法:用萃取、低压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紫金莲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其振、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纯度测定。结果:制备得到的白花丹醌对照品经薄层色谱检查无杂质,二维和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检查为单一成分,纯度在98%以上,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含量测定要求。结论:建立的制备白花丹醌对照品的方法简单,对照品纯度高,可作为紫金莲及其制剂质量研究用化学对照品。
李勇军何迅廖尚高王爱民兰燕宇黄勇王永林
关键词:白花丹醌
蒲薏颗粒长期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蒲薏颗粒对大鼠长期给药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蒲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4.8、2.4、1.2g/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0倍、25倍、12.5倍),每组30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2次,连续给药2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测定给药第13、26周及停药后2周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情况。对照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结果:蒲薏颗粒各组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蒲薏颗粒在临床剂量范围内毒性小,使用安全。
何迅李勇军王永林王爱民兰燕宇黄勇
关键词:蒲薏颗粒药物毒性毒性试验脏器系数血红蛋白类
采用聚酰胺除辛芍冻干粉针中赤芍提取物鞣质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聚酰胺法除鞣质工艺。方法:以有效成分芍药苷转移率、鞣质检查、局部刺激性和小鼠异常毒性试验为评价指标,通过聚酰胺除鞣质吸附、解析工艺优化,比较传统除鞣质法和聚酰胺除鞣质法除鞣质效果。结果:聚酰胺法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鞣质,芍药苷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而且异常毒性显著降低,制剂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结论:聚酰胺法除鞣质为中药注射剂除鞣质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苏红兰燕宇马琳黄勇王爱民王永林
荭叶心通软胶囊中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探讨荭叶心通软胶囊中川芎提取工艺的合理性。方法:以藁苯内酯转移率和得油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的工艺条件。并以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传统蒸馏法提取物分别组成的复方进行大鼠冠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试验比较。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 h;解析压力10 MPa、解析温度40℃。结论:超临界流体可有效萃取川芎中活性成分。
兰燕宇郑林黄勇王爱民李勇军何迅王永林
关键词:荭叶心通软胶囊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药效学评价
UPLC-PDA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中飞蓬苷、绿原酸和野黄芩苷的含量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灯盏细辛中飞蓬苷、绿原酸和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BEHC18色谱柱(2.1mm×150mm,1.7μm),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min,2%A;3min,5%A;4min,13%A;6min,15%A;7min,18%A;9min,19%A;9.1min,80%A;10min,80%A;),流速为0.35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0nm(检测飞蓬苷),326nm(检测绿原酸)和335nm(检测野黄芩苷)。结果:飞蓬苷、绿原酸和野黄芩苷浓度分别在28.32~453.12μg/mL(r=0.9999),12.50~200μg/mL(r=0.9996),25.08~401.20μg/mL(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43%(RSD=1.72%),97.49%(RSD=1.61%),99.38%(RSD=2.04%)。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较全面地评价灯盏细辛药材的质量。
郑林王永林王爱民乔希官志忠兰燕宇
关键词:灯盏细辛绿原酸野黄芩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