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32152)

作品数:15 被引量:12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春王智民林丽美杨立新冯伟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生物碱
  • 4篇藏药
  • 4篇藏族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黄酮
  • 2篇延胡索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偏最小二乘法
  • 2篇总黄酮
  • 2篇乌头
  • 2篇乌头属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活性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机构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湖南中医药大...
  • 7篇中药质量控制...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莱博药妆技术...

作者

  • 15篇李春
  • 10篇王智民
  • 8篇林丽美
  • 7篇杨立新
  • 7篇冯伟红
  • 6篇杨丽华
  • 5篇李钟
  • 3篇张永欣
  • 3篇李艳茸
  • 2篇梁曜华
  • 2篇刘晓谦
  • 1篇曹春雨
  • 1篇刘婷
  • 1篇回连强
  • 1篇夏伯候
  • 1篇陈安家
  • 1篇罗永明
  • 1篇徐璐
  • 1篇王海林
  • 1篇肖艳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己药材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测定防己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及水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防己项下相应方法测定防己药材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量及水分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含量与NIR光谱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采用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外部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对校正模型进行优化和评价。利用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量及水分含量进行预测,检验模型的准确度。采用二阶导数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最佳建模波段在7891~3960 cm-1,水分最佳建模波段在8975~4032 cm-1。结果选择前8个主成分建立最优校正模型,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量的校正模型的r为0.9965,RMSEC为0.0347,RMSECV为0.136;而水分含量校正模型的r为0.9950,RMSEC为0.0458,RMSECV为0.263。经外部验证,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校正模型的RMSEP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0.0964和100.8.%。而水分的分别为0.178和99.82%。结论所建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无损样品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量及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张永欣李春冯伟红杨立新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防己水分含量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Ⅲ)被引量:45
2014年
对藏药甘青乌头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1D,2D-NMR和MS)及与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1),5-乙酰氧基甲基糠醛(2),pyrrolezanthine{5-hydroxymethyl-1-[2-(4-hydroxyphenyl)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3),lichiol B(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3,4-二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对羟基苯乙醇(9),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苷(10),对羟基苯甲酸(11),天麻苷(12),1-(3,4二甲氧基苯基)-1,2-乙二醇(13),对羟基苯甲醛(14),对羟基苯乙酮(15),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16),丁香醛(17),乙基-β-D-吡喃果糖苷(1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9)。化合物 3和4 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6,9~19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和 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艳茸李春王智民杨立新
关键词:乌头属化学成分酚酸类
醒脑静注射液HPLC特征图谱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了不同厂家生产醒脑静注射液的特征图谱。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进样量20μL。通过对29批醒脑静注射液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共标定了11个特征峰。经与对照品对比,指认出其中7个特征峰的结构,分别为优香芹酮、樟脑、姜黄烯酮、莪术烯醇、莪术二酮、莪术酮和吉马酮。运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及主成分分析对所建29批醒脑静注射液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分为3类。该文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醒脑静注射液质量提供了依据。
杨立新冯伟红夏伯候林丽美刘薇薇苗婉清甘国锋邹济高李春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芍药甘草汤的4种中药润肤霜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4种中药润肤霜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致特应性皮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BALA/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膏霜组(润肤霜A组),芍药甘草汤组(润肤霜B组),芍药甘草汤加马齿苋,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C组),芍药甘草汤加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D组),给药剂量均为25 g·kg-1,以及阳性药他克莫司软膏组(3 g·kg-1),每组10~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0.5%DNFB涂抹小鼠背部脱毛皮肤,每只100μL,连续7 d。第7天起,各组给予相应润肤霜外用干预,1次/d,连续15 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药。每周称量动物体质量1次,每周对动物背部皮肤进行评分3次,记录皮损状况分值;处死小鼠后,取左右耳,打孔称量双耳质量并计算肿胀度;取背部皮肤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末次给药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中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持续性降低,造模区出现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结痂剥脱等炎性改变,皮损状况分值显著增加;耳部皮肤角质层增厚,耳肿胀度明显增加;镜下见表皮局部坏死脱落、表皮增厚、表皮增生,角质层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以及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血清IgE含量显著性增高;皮肤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润肤霜C和D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皮损状况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B,C,D组较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减少(P<0.01);润肤霜C组小鼠背部皮肤坏死缺损和表皮增生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P<0.01);润肤霜C和D组小鼠血清中IgE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C组小鼠皮肤组�
王海林刘陆回连强刘婷李春李成亮曹春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芍药甘草汤甘草总黄酮
藏药甘青乌头中1个新的双二萜生物碱被引量:5
2021年
从甘青乌头全草中分得两个双二萜生物碱,经1D,2D-NMR及HR-MS数据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tanguticurine A(1),另1个为已知化合物anthoroidine B(2),二者均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抗病毒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HCV和EV71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15.5和9.7μmol·L~(-1),并显示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化合物1是一个较好的抗病毒先导化合物,值得深入研究。
杨丽华王月刘晓谦刘晓谦梁曜华李春
关键词:二萜生物碱抗病毒活性
藏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Ⅳ)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藏族药甘青乌头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1D,2D-NMR和MS)及与文献对比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光黄素(1),对羟基桂皮酸(2),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胺(4),对羟基苯乙醇(5),尼泊金丁酯(6),腺苷(7),3-[p-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amide(8),hetisine(9),关附辛素(10),红景天苷(11),环(异亮-亮)二肽(12),苯丙氨酸(13),3-(4-aminophenyl)prop-2-enoic acid(14),N-oxide hordenine(15),(2R,3R)-2,3,4-三羟基丁酸(16)和N-甲基酪胺(17)。结论:其中化合物1~4,6~8和12~17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
杨丽华李春林丽美王智民李钟
关键词:化学成分
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RP-HPLC同步测定延胡索中11种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Kromasil Eternit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 mol·L-1乙酸铵溶液(每1 L溶液中加冰乙酸0.5m L)(B)梯度洗脱(0~50 min,20%~55%A;50~55 min,55%~65%A;55~60 min,65%A),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11种待测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精密度试验RSD 0.1%~2.0%,稳定性试验RSD 0.2%~2.1%,重复性试验RSD 1.7%~4.1%,平均加样回收率98.2%~100.8%(RSD 1.6%~3.5%),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结论:建立的RP-HPLC灵敏、简便、可靠,可用于延胡索药材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同步测定。
杨敏李春冯伟红张永欣林丽美陈安家杨立新
关键词:延胡索生物碱原阿片碱脱氢紫堇碱
甘青乌头总黄酮提取精制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优选甘青乌头总黄酮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选甘青乌头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总黄酮吸附量(mg/g)和解析率(%)为检测指标,考察D101、AB-8、X-5和XAD-16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甘青乌头总黄酮的富集能力,优选树脂类型,并确定上样液浓度、上样流速、上样量、洗脱溶媒和洗脱流速等工艺参数。结果:甘青乌头总黄酮最佳提取精制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 h;优选XAD-16树脂精制甘青乌头总黄酮,最佳上样液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112 mg/g干树脂,上样液pH值为5,上样流速为3 mL/min,最佳洗脱溶媒为70%乙醇,洗脱流速为5 mL/min;在最佳吸附解析条件下,甘青乌头总黄酮质量分数从4.39%提高到46.19%。结论:甘青乌头总黄酮提取精制工艺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李艳茸杨立新冯伟红李春王智民
关键词:总黄酮
乌头属藏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我国毛茛科乌头属藏药植物达60种15变种,该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类型的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为二萜生物碱,此外还有黄酮、酚酸以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乌头属藏药中分离得到了339个化合物。该文将对乌头属藏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杨丽华林丽美王智民李春李钟
关键词:毛茛科乌头属藏药化学成分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成分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明确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s法筛选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4%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二氯甲烷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3 min,5%A;3~7 min,5%~20%A;7~11.5 min,20%~33%A;11.5~15.5 min,33%~50%A;15.5~20.5 min,50%~80%A;20.5~23 min,80%~85%A;23~25 min,85%~95%A。正丁醇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2 min,5%A;2~8 min,5%~20%A;8~11 min,20%~33%A;11~15 min,33%~95%A。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500。结果:甘青乌头醇提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4±4.4),(85.7±3.8)mg·L-1。经UPLC-Q-TOF-MS/MS分析,从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共推测出21个生物碱类成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共推测出11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部位均含有的关附壬素为首次在甘青乌头中发现。结论:二萜生物碱是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值得深入挖掘。
王月刘晓谦梁曜华冯伟红李春王智民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二萜生物碱正丁醇部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