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1012)

作品数:21 被引量:538H指数:11
相关作者: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万忠梅吴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土壤
  • 5篇秸秆
  • 4篇培肥
  • 4篇纳米
  • 4篇腐解
  • 3篇土壤颗粒
  • 3篇培肥土壤
  • 3篇胡敏酸
  • 3篇肥土
  • 3篇腐解过程
  • 2篇养分
  • 2篇养分淋失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胡敏酸
  • 2篇土壤培肥
  • 2篇淋失
  • 2篇酶活性

机构

  • 20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市农业科...

作者

  • 18篇吴景贵
  • 11篇王明辉
  • 8篇姜亦梅
  • 5篇万忠梅
  • 5篇吴江
  • 4篇温善菊
  • 4篇刘俊渤
  • 3篇臧玉春
  • 2篇卢文喜
  • 2篇耿玉辉
  • 2篇刘景华
  • 2篇张秀芝
  • 1篇程志强
  • 1篇金慧
  • 1篇张显东
  • 1篇周端文
  • 1篇于晓斌
  • 1篇徐岩
  • 1篇吕岩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无机纳米微粒对玉米秸秆腐解水溶性产物的影响
2012年
通过秸秆腐解试验研究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水溶性化合物含量和C、N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腐解初期,纳米粒子处理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水溶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WLOM)和水溶性胡敏酸(WHA)的含量分别高出对照21.9%,2.8%,18.3%,随着腐解进行,黑土无机纳米粒子显著抑制了三者含量;在腐解的前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总C量无显著影响,降低了WHA的C含量,提高了WLOM的C含量。在腐解中后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降低了水溶性产物(WOM、WHA、WLOM)的C含量。在整个腐解时期,黑土纳米粒子降低了WOM和WHA中的N含量,而对WLOM含N量无显著影响。
万忠梅吴景贵
关键词:秸秆腐解水溶性有机物
土壤颗粒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该文就土壤颗粒功能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对养分保持和供给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颗粒对微生物与酶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土壤粘粒胶膜的肥力特性研究,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影响研究,土壤颗粒的复合作用与团聚体形成,土壤纳米微粒在土壤肥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意义,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吴景贵
关键词:土壤颗粒
土壤无机纳米微粒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土壤样品其纳米微粒的提取量有所不同,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作用对土壤无机纳米微粒的提取有促进作用;延长振荡和超声波处理的时间或增加处理的强度都有利于增加纳米微粒的提取量(振荡后增加2 7mg/g,超声波处理后增加10mg/g);加入化学分散剂碳酸钠、磷酸钠(尤其是碱性的一价阳离子分散剂碳酸钠)也有利于增加纳米微粒的提取量,但是此方法使溶液的pH升高,要通过透析或电渗析的方法去除纳米溶液中大量的无机离子,使其溶液恢复中性。
王明辉张秀芝温善菊吴景贵
关键词:土壤纳米微粒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酶活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玉米秸秆腐解的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无机纳米粒子(SINP)对玉米秸秆腐解中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NP加入腐解的玉米秸秆中后,对土壤中的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因酶的种类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SINP对所有磷酸酶(酸性、碱性、中性)活性都有提高作用,并以腐解的初期和后期提高的幅度最大和最显著。在初期和中后期也显著增加了腐解物中蛋白酶的酶活性。SINP对脲酶活性总体趋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秸秆腐解的前期非常明显,但在中后期起抑制作用。因此,土壤纳米粒子能够促进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的酶活性,继而促进有机物料的矿化。
万忠梅吴景贵吴江金慧王明辉
关键词:酶活性秸秆腐解
有机肥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55
2004年
对玉米秸秆、树叶、鸡粪及牛粪4种有机肥腐解过程中形成的水溶性有机物(WOM)进行了化学分析并做了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有机肥的WOM总量及各组分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树叶和玉米秸秆腐解形成的WOM中,水溶性胡敏酸(WHA)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牛粪和鸡粪腐解形成的WOM中,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物(WLOM)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有机肥的腐解,所形成的WLOM中,脂肪族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逐渐减少,有机酸的比例不断增大。WHA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含量升高,脂族性增强,酰胺结构成分逐渐减少。树叶腐解形成的碱提胡敏酸(AHA)的脂肪链结构和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较低。牛粪腐解形成的AHA的脂肪链结构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较高。鸡粪腐解形成的AHA缺乏脂肪链结构成分,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较高。而玉米秸秆腐解形成的AHA在不同的腐解时期有一定差异。
吴景贵吕岩王明辉姜亦梅
关键词:有机肥腐解过程红外光谱
施用玉米植株残体对土壤富里酸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元素分析和谱学方法对施入玉米植株残体后的土壤FA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玉米植株残体后土壤FA的C、H、N含量均升高,而O的含量降低,并且C/H、O/C和C/N比值均降低。土壤中FA的羧基含量减少,芳香碳的含量下降,FA的氧化程度降低,芳香度显著下降,FA的分子结构向更为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酰胺成分增加,脂族链烃结构成分明显增多。土壤FA与无机矿物质的结合能力相对减弱,FA上的羧基逐渐由羧酸盐的形式向游离的羧基形式过渡。玉米植株残体的加入使FA中糖类结构成分增加。对土壤中FA的影响,施入玉米秸秆和根系残体的处理有一定差别。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
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243
2005年
 对国内外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微生物、团聚体、农药、重金属和有机物料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壤纳米粒子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万忠梅吴景贵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团聚体重金属有机物料
有机培肥土壤对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为研究有机培肥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淋溶的方法,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有机培肥后,明显降低了优势流中各种养分的淋失速度,从而使养分的淋失总量减少,为未施秸秆处理的1/3左右。有机培肥土壤对于淋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淋溶液中养分浓度总体降低的同时,各种养分的浓度降低的幅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对水溶性K和铵离子的效果最明显,而对硝态氮(NO_3^--N)保持作用则相对差些。上述结果说明,有机培肥对减少土壤优势流造成的土壤养分淋失以及降低地下水污染都有一定的作用。
耿玉辉卢文喜姜亦梅
关键词:有机培肥优势流养分淋溶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的聚合体。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同时,羧基碳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下降,HA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徐岩
关键词:胡敏酸玉米秸秆还田土壤谱学研究秸秆分解平均分子量谱学特征
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被引量:4
2005年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阴离子的二甲亚砜溶剂化合物,其分子式为:(NH4)3H3(CrMo6O24H6)2(C2H6SO)6.X射线单晶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胞参数为:a=1.4289(3)nm,b=1.4295(3)nm,c=1.6263(3)nm,α=63.93(3)°,β=90.00(3)°,γ=60.05(3)°,R=0.0398.TG曲线表明,化合物失重分三步进行,化合物最后分解温度在494.41℃.
刘俊渤刘景华于晓斌程志强吴景贵周端文
关键词:ANDERSON结构晶体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