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RK005)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原华荣黄洪琳周仲高张祥晶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省统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被引量:8
- 2008年
-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 原华荣
- 关键词:优先性
-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 按土地承载力的定义,在技术进步、投入增加的情况下,土地承载力的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平衡是持续的;而与土地承载力反向关联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下降,则不可避免地将持续性变为间断性。生态/环境稳定性与土地承载力的反向关联既是土地...
- 原华荣
-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
- 文献传递
- 资源差异配置、生命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困境被引量:4
- 2004年
- 资源差异配置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原则。贯彻自然秩序受限制的资源最小化配置,带来了生物平等和多样性的最大化;以文化、社会等级为背景,不受限制的资源最大化配置,在使人成为人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最小化,造成人与生物、人与人的不平等,使以生命平等为宗旨和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陷入伦理困境。从资源配置角度看,生命平等并非是绝对的,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资源差异配置的存在,而在于有无对资源配置差异的限制。为进化、发展的差异配置是必要且合理的,而为支持人类庞大数量和贪婪的配置差异最大化则是必须予以限制的———由此,减少人口、节制欲望便成为实现生命平等,摆脱可持续发展伦理困境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对策。
- 原华荣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伦理困境
- 生育水平下降的“实在空间”与“观念空间”被引量:6
- 2010年
- 中国"人口瓶颈"的消除并非是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而在于实施"人口负增长战略",分三阶段将人口总量降至3—4亿的小规模态。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既有其"实在空间"——"尺度空间"、"结构空间"、"政策空间"和"比较空间",又有其通过提高认知在较大程度上可消解的"观念空间"。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环境保持低位均衡的"小人口",而非能为土地生产力支持的"适度人口";人口数量控制对年龄结构调整的优先性是层级—尺度理论的规定;市场并非万能的,而需要具有约束力的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不必然与"政策挤压"形成的狭小"生育空间"相联系;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是"东稳西降",而必须"东西同降"。
- 原华荣张祥晶
- 关键词:人口负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
-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被引量:19
- 2007年
- 按土地承载力的定义,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土地承载力的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平衡是持续的;而土地承载力的阈值性和与之反向关联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下降,则不可避免地将持续性变为间断性。生态/环境稳定性与土地承载力的反向关联既是土地承载力关于稳定性规定——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的内在逻辑推论,又是生态系统发育的理论必然、低稳定性人类系统扩大的历史必然和支持因子彼长此消的物质性必然,且为以土地休养生息为条件的农业文明的兴衰更替史所佐证。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地质矿藏的大规模利用在荫蔽和克服间断性的同时,也把人类带到生态/环境超临界态的极度不稳定域。节制欲望、减少人口是保证生态/环境稳定性,也即将土地承载力控制在对临界态的不超越以避免人口与环境平衡再度间断的根本途径。
- 原华荣周仲高黄洪琳
-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